Browsing by Author "張詠婷"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專學生工作價值組合量表之編製及信效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09-??) 程姿螢; 張詠婷; 宋曜廷; Tzu-Ying Cheng; Yung-Tim Chang; Yao-Ting Su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並建立試用於台灣大學生之工作價值組合量表(Work Value Assembly, WVA),初步量表編製採用質性研究中的焦點團體訪談法蒐集254 個和工作價值有關的描述句,逐步進行題目的編寫及修改後歸納出7 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利他取向」、「人際互動」、「社會尊嚴」、「安定舒適」、「專業成長」、「自我實現」及「自主彈性」。研究量表預試的參與者為629 位大學生,並以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剔除不適合之題目,經篩選後,各分量表皆保留6 題,全量表共42 題,進一步的,另以592 位大學生為正式問卷施測樣本,分析結果顯示,在信度考驗上,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介於 .84 至 .91 之間,兩週後的再測信度係數介於 .67 至 .83 之間,在效度考驗上,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各項模式適配度指標皆落在理想範圍內。根據此結果顯示,WVA 量表在量測台灣大學生其工作價值觀上,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對學校教育與研究上的建議。Item 高職生的理想和預期工作可能我與學習動機之關係(2010) 張詠婷; Yvonne Chang本研究旨在運用工作可能我 (work possible selves)與工作價值觀的構念,探討高職生的理想工作期望(career aspirations)、實際工作期盼(career expectation)以及兩者間之悖離程度(work possible selves discrepancies)與學習動機之關係,並比較不同人口學變項(年級、性別及社經地位)在工作可能我(含理想與實際工作我)之差異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以研究者自編之「工作可能我量表」和現有之學習動機量表為研究工具,針對台灣地區923名高職學生(男452,女470)進行施測。所得資料以變異數分析、卡方及Pearson Product Moment 相關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首先,高職學生在工作可能我與學習動機有顯著之正相關,進一步分析可得知在實際工作我方面與學習動機間則有更高之相關。其次,在工作可能我的悖離程度與學習動機有負相關。最後,高職生在工作可能我方面因不同性別與年級而有所差異,其悖離程度也有不同;在理想工作我方面因不同的社經地位有所差異,但在工作可能我之悖離程度則沒有差異。 此外,研究者將高職生所提供的理想與預期工作名稱依據Holland六職業類型及職業地位進行分類。結果發現近六成的高職生在理想與預期的職業類型有差異。多數的高職生希望從事藝術型與企業型的工作,但實際上則預期會從事實用型及事務型的工作。在理想工作方面,男生偏好實用型、研究型與藝術型,女生則傾向藝術型與實務型。在預期工作方面,男生預期會從事的工作傾向實用與研究型,而女生較多會選擇事務型與社會型的工作。研究結果也顯示,男生相較於女生會期望從事需要專業職能(professional level)的工作,而非技術性(skilled level)的工作。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上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