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雅茹"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研究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 2014-12-01) 陳正達; 朱容練; 許晃雄; 盧孟明; 隋中興; 周佳; 翁叔平; 陳昭銘; 林傳堯; 鄭兆尊; 吳宜昭; 卓盈旻; 陳重功; 張雅茹; 林士堯; 林修立; 童裕翔; 楊承道
    本研究以全球氣候模式模擬的結果為基準,運用統計降尺度技術,分析未來臺灣氣候變遷的可能性機率分布範圍。運用機率方式表示是以科學與客觀的方式呈現上述氣候模式差異、自然氣候變動以及降尺度方法所疊加的不確定範圍,同時區域的氣候變遷推估機率分布特徵也可以用以評估我們對未來臺灣氣候變遷推估的信心度。以A1B單一未來發展情境為例,下列是針對21世紀末未來臺灣氣候變遷推估的主要發現:(1)在近地表氣溫季節及區域平均的變化部份,所有氣候模式所推估中位數大約是介於2.1°C至2.4°C之間,北臺灣較南臺灣的增溫幅度略高,而秋季較其他季節略低。約有一半的模式顯示未來變化主要是介於1.8°C至2.9°C之間。90%以上的模式推估區域季節平均變化將在1.3°C以上或小於3.1°C,同樣是北臺灣較南臺灣的增溫幅度略高。(2)在季節及區域平均降水的變化方面,未來冬季雨量有近乎四分之三的模式推估變化都是減少的,約有一半的模式的推估是介於+0%至–23%之間,只有少數(10%)的模式推估區域冬季雨量減少可能在–34%以上或反而可能有+6%的增加。而未來夏季雨量變化方面,則有將近60%的模式推估降水都是增加,約有一半的模式認為未來夏季變化主要是介於+15%至+45%之間,雖然只有少數(10%)的模式推估區域夏季雨量增加可能在+34%以上。這些推估結果對原本就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中南部地區而言,如何調配豐枯水期的水資源,在未來將會是更為嚴峻。對於未來臺灣近地面氣溫變遷推估而言,無論是月、季或是年平均的氣候平均氣溫變化,在21世紀末的變化幅度都遠超過模式所估算的氣候自然變動與統計降尺度方法的誤差範圍。不過,對於未來臺灣降雨變遷推估的應用,必須注意其變化幅度往往未必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模式推估分布的可能性機率分布範圍或甚至符號都改變,科學上對相關結果可靠性的信心則相對較為不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運動營養學
    (2008-01-01) 湯馥君; 施嘉美; 鄭景峰; 賴淑萍; 鄭小嵐; 李榮生; 張雅茹
    本書譯自《 SPORT NUTRITION: An Introduction to Energy P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是本運動營養導論型之教科書,提供學生有關營養及其與運動相關之完整資訊。本書之邏輯架構有助於授課教師之教學外,也有利於加強學生之學習與應用。本書內容有利於學習之特色如下: ■列有兩百多個圖表,強調 重要的運動營養觀念 與研究發現,使得本書易於理解。 ■提供了生化、生物、化學與生理之基本概念。 ■包括標準教科書之架構單元,如學習目標、重點整理與關鍵詞等。 本書有助於讀者學習運動營養之學理與應用,是學習運動營養科學之最佳用書。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運用光固化半浮雕技術於文具商品設計研究-以新藝術女性風格為例
    (2023) 張雅茹; Chang, Ya-Ju
    新藝術 Art nouveau 為1890年至1910興起的裝飾藝術運動,涉及到歐美各國以及部分亞洲地區,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名稱,其風格也有些許不同。新藝術以自然風格為主要裝飾動機,設計喜好以曲線形式做為表現,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與花卉、植物等,式樣大致上都取自於大自然,結合自然界細節及抽象形式的造形,是新藝術運動最明顯的特色之一。新藝術在各國各領域的發展皆有豐碩且美麗的成果,藝術家使用各種不同的藝術元素,並運用各種藝術原則,構成各種不同的視覺效果,每件藝術作品都因其獨特的圖面結構而呈現出空間豐富感。本硏究將探討新藝術之風格特性,並以個案研究法針對新藝術以女性形象為主題創作之代表藝術家,其作品構圖設計元素和色彩風格進行探討,彙整出新藝術構圖形式、色彩與創作元素之應用表現,定義出新藝術的風格特色與設計脈絡。經研究分析所得結果,新藝術在構圖形式上最常使用為均衡、反覆、對比,色彩應用則是以中性色為主要色調,暖色系次之,元素最廣為應用的是曲線、女性、直線。藉由個案研究法將所得分析結果作為之參考依據,將新藝術設計元素透過光固化半浮雕技術運用於文具造型創作設計。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