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雨霖"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4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1200 個中文雙字詞的聯想常模與其被聯想反應參照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9-??) 胡中凡; 陳彥丞; 卓淑玲; 陳學志; 張雨霖; 宋曜廷; Jon-Fan Hu, Yen-Cheng Chen, Shu-Ling Zhuo, Hsueh-Chih Chen, Yu-Lin Chang, Yao-Ting Sung
    字詞聯想是探索人類知識結構重要的工具之一,已被應用在教育、臨床、消費等研究領域,因此建立一個含有大量刺激辭彙的聯想常模有學術與應用面的意義。過去國內的聯想常模多針對特定類別的詞彙編製,缺乏含大量一般中文詞的聯想常模,故本研究將建立含大量一般中文詞的聯想與被聯想反應參照表。預備性研究請30 位參與者評定高/低頻各900 個雙字詞的7 點心像度。刪除心像評定結果標準差過大的詞彙後,從高/低頻詞中各挑選出200 個高/中/低心像程度共1200 個詞彙作為正式研究的刺激,另使104 位參與者評定其情緒價性以便後續研究者使用。正式研究共1200 個參與者進行實驗。每位參與者只對其中200 個刺激詞彙進行反應,因此每個刺激詞彙可得200 個聯想反應,依此建立聯想常模並分析出每個刺激詞彙的聯想反應共通性、各別性、與詞彙的被聯想反應參照表。本研究發現,低頻詞的聯想反應較高頻詞集中;心像程度愈高參與者的聯想反應愈一致。本研究產生的常模可幫助後續研究者更嚴謹地探索中文語義網路結構與操弄實驗。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發展階段的創造性潛能與傾向潛在組型及創意自我效能中介效果
    (2015) 張雨霖; Chang, YuLin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及情意傾向,在量與組型方面的發展趨勢,並青少年階段為例,探討創意自我效能在不同學習階段對於創造性潛能及傾向的中介效果。研究一的研究參與者係由研究者於臺灣北中南東區以便利取樣、叢集取樣的方式,由自行收集1185名國中及高中職學生(男性49.2%,有效回收率80.94%)。為擴展本研究分析的範圍,另納入兩筆過去其他研究收集的資料,分別為194名大學及在職碩士專班學生,以及2931名國小、國中學生,共計採用4310名研究參與者的資料。研究二的研究參與者則為研究者由研究一的參與者中以便利取樣方式選取507名進行施測與分析。研究工具包含:新編創造圖形(畫人)思考測驗、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創意自我效能量表。研究一首先採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以及趨向分析,分別分析不同發展階段學生在新編創造圖形思考測驗以及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的差異以及發展趨向,接著使用潛在剖面分析技術,探討全體研究參與者的創造性潛在剖面組型,並且透過卡方檢定比較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人數分布差異。研究二使用t檢定檢驗不同學習階段的創意自我效能差異,並使用階層迴歸及拔靴法(bootstrapping mothed)檢驗創意自我效能對擴散性思考及創造傾向在不同學習階段上的中介效果差異。研究結果為:(一)由國小至大學以上的學生,創造性認知潛能與創造性傾向不僅整體有發展階段上的差異,且流暢、變通、獨創、冒險、好奇、想像、挑戰七個指標中,除冒險之外大致上都有顯著的線性趨向,惟流暢、變通、獨創每個學習階段之間都有差異且穩定上升的趨勢比較明顯;冒險沒有階段上的差異;好奇、想像、挑戰在國中與高中之間有顯著差異,整體雖有線性趨向但較為平緩。(二)由小學至大學以上的學生,可透過圖形創造思考的流暢、變通、獨創,以及創造性傾向的冒險、好奇、想像、挑戰七個指標,抽取並建構四個組型的潛在剖面模型,分別命名為「超高思高傾」、「高思低傾」、「中低思高傾」、「低思低傾」。(三)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及以上學生各階段在四個組型的人數百分比有顯著差異,國中較小學增加超高思超清、高思低傾,減少低思低傾;高中較國中增加超高思高傾、高思低傾、中低思高傾,減少低思低傾;大學及以上較高中增加超高思高傾與高思低傾,減少中低思高傾及低思低傾。(四)高中學生的創意自我效能全量表及「創意思考策略」、「創意成品信念」顯著高於國中生,「抗衡負面評價」與國中生沒有差異。(五)整體而言,創意自我效能在青少年的創造性潛能與創造性傾向之交互影響關係中,扮演中介的重要角色。惟國中階段創意自我效能以及各分量表對擴散性思考與創造傾向關連性之中介效果大於高中階段。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內不同學習階段推動創造力教育的著墨重點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之信效度與跨群體測量恆等性研究
    (2024) 曾薈羽; Tseng, Hui-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及發展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之信效度,並進一步分析跨群體測量恆等性。創造性自我調節意指個體在進行個人創造力活動時,個體透過對創意活動計畫所做的行為調整、策略調整、自我的省思以及調節自身行為的過程。研究者首先翻譯Zielińska等人(2022)編製的Creative Self-Regulation (CSR)量表,以臺灣210名成年人及研究學生為預試樣本,透過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做為刪題依據並確認正式量表題目,形成「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Creative Self-Regulation Scale, C-CSRS)」。正式施測階段招募445名各領域在職成人、126名大學生、194名高中生為參與者進行施測,並將參與者分組實施大五人格測驗、創意自我效能、創造力信念、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自我調整學習、情緒調節量表等效標測量。接著據以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效標關聯分析,並比較不同性別(男、女性)、不同年齡層(高中生、大學生及就業成人)之測量恆等性。研究結果如下:一、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構面與原研究者所發展的不同,新萃取出三個向度:調整方法與目標、接納與開放態度、正向情緒激勵,並且縮減題數,為22題。二、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總量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係數為.829。各向度的Cronbach's α數值介於.680~.808;重測信度總量表相關為.737,分量表除「對困難的預期」、「不確定性接受度」兩者較低分別為.326、.411之外,其餘為.587~.670之高度正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模式適配度除χ2外,其他數值皆通過;整體而言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與開放性人格、嚴謹性人格、創造力成長型信念有中度的正相關;與創意自我效能有高度正相關;與創造性思考中的語文流暢、語文變通、語文精進有低度正相關;與自我調整學習、情緒調節也都有高度正相關。表示本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良好。 三、跨高中、大學、成人群體的測量恆等性方面,皆維持形貌恆等與尺度恆等,僅截距不恆等;跨性別的測量恆等性方面,則是形貌恆等、尺度恆等與截距恆等皆保持測量的恆等性。 依據研究結果,對後續研究及實務工作提出建議,供予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組織層次玩興為調節變項探討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玩興對創意教學行為及主觀幸福感影響之跨層次分析研究
    (2020) 王皓昀; Wang, Hao-Yun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背景變項之教學年資、玩興、創意教學行為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並以階層線性模式分析組織層次玩興脈絡調節效果。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邀請全台48所公私立幼兒園,每個園所5至21位教保服務人員參與,共計 455名研究參與者,其中女性450名(98.9%)。研究工具包含「玩興量表」,該量表修改自余嬪、吳靜吉、林偉文、楊潔欣(2003)所設計之成人玩興量表與成人組織玩興氣氛量表、「中國人主觀幸福感量表(極短版)」(Lu,2006)、「創意教學行為量表」,該量表修改自黃惠君、葉玉珠(2008)所設計之創意教學行為量表。問卷資料回收後,分別採用描述統計呈現各項統計數據,如平均數、標準差等;再以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階層線性模式分析等方法考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發現: 一、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教學年資與玩興未具相關,但與創意教學行為及主觀幸福感呈現正相關。 二、 教保服務人員個人玩興中「樂於創造」、「樂在其中」、「幽默自在」及「主管支持」、「休閒同樂」五因素對創意教學行為具有正向預測效果,唯有「不拘小節」具有負向預測效果。 三、 教保服務人員個人玩興中「樂於創造」、「童心未泯」、「不拘小節」三因素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預測效果,唯有「樂在其中」具有負向預測效果。 四、 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層次玩興對創意教學行為與主觀幸福感影響均未達顯著。 五、 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層次玩興在個人玩興與創意教學行為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不具調節效果。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理論與實務提出相關建議,供未來研究者作爲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量取質」有助於提升洞察?改良設計思考訓練課程對學習者POV提案及創造力之提升效果
    (2021) 巫茹安; Wu, J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設計思考訓練課程中,洞察觀點(point of view, POV)階段的「提示」,對於學生「POV提案品質」及創造力的影響。研究共分為兩階段:研究一為前導研究,採取不等組後測實驗設計,研究參與者為69名大學生(男生21人,佔30.43%),研究者於創造心理學課程招募自願之大學生參與者,隨機分配至「逐步多想」、「逐步」、「無提示」三種操弄情境,讓受試者撰寫關於設計對象問題的POV語句,接著以專家共識評量評定POV的語句獨創性。研究結果顯示:逐步、多想的操弄對大學生POV產出數、需求獨創性及洞見獨創性均未有顯著影響。研究二為正式研究,乃是準實驗研究,採取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參與者均為國中七、八年級學生(M = 12.95, SD = 0.12)共計48名(男30人,62.5%)。研究參與者依報名時間分配至「POV階段提示逐步多想」之實驗組(N = 18)及「POV階段無提示」之控制組(N = 30),均進行3小時的設計思考快速體驗課程,其中實驗組在POV發想階段,教師予以逐步區分思考步驟並提示盡可能多想點子。研究工具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威廉斯創造傾向測驗」對參與者進行前後測,並以專家共識評量評定參與者於課程中產出的POV想法及設計作品創新性。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於POV發想時逐步提示多想策略,能提升參與者POV點子的「需求獨創性」、「洞見獨創性」。兩組學生創造思考、創造傾向沒有顯著差異,惟兩組學生均於課程之後提升創造思考、創造傾向。實驗組的設計作品驚奇性優於對照組,作品價值性、有用性則沒有差異。研究者依據上述結果提出研究結論,並針對未來研究與教學實務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公務人員職場情緒經驗及使用情緒調節策略與生活滿意度之關聯:經驗取樣取向研究
    (2023) 王楚鈞; Wang, Chu-Jun
    本研究旨在探究公務人員職場中所面臨的情緒事件樣態、情緒激發型態及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情形。透過經驗取樣法,收集公務人員職場中的情緒經驗,並分析使用情緒調節策略與生活滿意度之關聯。本研究採滾雪球抽樣法,收集54位從事行政職之公務人員,在為期2週(連續10個工作日)的經驗取樣階段,每日透過Google表單填答情緒經驗資料。主要研究工具為研究團隊利用Google表單建立職場情緒日誌選單,並選用「五大人格特質量表短版(TIPI)」、「情緒調節量表(ERQ)」、「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及「正負向情緒量表(I-PANAS-SF)」等問卷作為測量工具。透過卡方檢定、相關檢定及迴歸分析等方法探討研究參與者情緒經驗紀錄、情緒事件類型、情緒激發型態與使用情緒調節策略樣態等,並據以分析公務人員職場中使用情緒調節策略與生活滿意度之關聯。 研究結果發現:一、參與者的職場情緒激發主要發生在14~17時,並以「工作事件」為最多,情緒對象主要為「工作服務對象」。二、職場情緒事件所激發的負向情緒高於正向情緒。而「工作事件」引發較多的「負向情緒」,「人際事件」引發較多的「正向情緒」。三、在情緒激發後平均使用1.55個情緒調節策略,以「思考解決方案」策略為最多。在面臨「工作事件」類別與對象為「主管」時,均使用較多的「情緒調節(中期)策略」。另外在情緒調節結果中,「人際事件」出現較少的「真實情緒與情緒表達不一致」;而當情緒對象為「主管」、使用「情緒調節(中期)策略」時,均出現較多的「真實情緒與情緒表達不一致」。四、控制參與者背景與人格變項後,發現較常使用「情緒調節(中期)策略」及「情緒調節一致性」越高者,擁有較好的生活滿意度。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職場情緒調節提出建議,供實務工作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六頂思考帽創意思考策略」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對國中生創造性潛能、創造性傾向及情緒複雜度的提升效果之研究
    (2018) 程美芳; Cheng, Mai-F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六頂思考帽創意思考策略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育對提升國中生創造性潛能、傾向與情緒複雜度之成效。以臺灣新北市110名國中七年級男性學生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設計採準實驗研究法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共分成三組,分別為實驗A組進行「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實驗B組進行「一般英語多文化教學」及控制組進行「一般社團課程」。實驗組A、B組各44人,控制組22人。教學實驗時間共10週。研究工具為「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吳靜吉、陳甫彥、郭俊賢、林偉文、劉士豪與陳玉樺,1998)、「威廉斯創造性測驗」(林幸台、王木榮,1994)及「中文版正負向情感量表」(鄧閔鴻、張素凰,2006)。研究參與者實驗前後測所得資料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能提升國中生的圖形流暢、變通、獨創、精進;語文流暢、變通、獨創等,「一般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則可提升國中生圖形流暢、變通、獨創;語文流暢、變通等創造性潛能。2、「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能提高國中生創造力傾向之「挑戰」性。3、國中生情緒複雜度在「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一般英語多元文化教學」與對照組三組之間,整體有顯著差異,但事後比較並未發現三組間之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對未來研究上提出具體建議,做為後續研究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六頂思考帽創意數學日記融入國小數學課程對數學焦慮、數學自我調節學習、數學表現之效果
    (2024) 朱怡華; Chu, Yi-Hua
    本研究旨在探討六頂思考帽創意數學日記對於國小六年級學生之數學焦慮、數學自我調節及數學表現(包含數學學業成就與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研究參與者為北部某國小六年級之學生。研究者以便利取樣方式選取其中4班,分為使用六頂思考帽創意數學日記之實驗組,包含2班共44人,其中21位男生,23位女生;使用一般數學日記之對照組,包含2班41人,其中17位男生,24位女生。兩組參與者經過為期六週於數學課進行數學日記寫作歷程。第一週以及第六週均施以數學焦慮量表、數學自我調節學習量表與數學學習動機量表之測驗,並蒐集兩組學生於參與實驗前之數學期中評量成績,以及參與實驗後之數學期末評量成績。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數學學業成就、數學學習動機四構面中的工作價值,兩方面均顯著優於對照組;而在數學自我調節、數學學習動機之其他構面,以及數學焦慮,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本研究將根據結果,對未來的研究者與教學者提出相關建議,做為日後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六頂思考帽創造思考技法與媒體識讀融入寫作教學對國中生批判性思考及寫作表現之提升成效
    (2021) 許綉玉; Hsu, Shiu-Yu
    本研究旨在發展六頂思考帽創造思考技法與媒體識讀融入國中國文領域之寫作教學課程,並分析對於國中生批判性思考以及寫作表現的提升效果。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控制之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參與者共分2組,均接受7週每週1堂課的寫作課程。其中實驗組接受「六頂思考帽創造思考技法與媒體識讀融入寫作教學」課程,對照組則接受「一般寫作教學」課程。研究工具使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引導式閱讀心得評鑑批判寫作評分規準」及「自編寫作評分規準」進行實驗教學效果測量。本研究經過量化分析後,得到研究結果為:於實驗教學前,經過獨立樣本t檢定測得研究參與者在創造力方面並沒有顯著差異;而經過實驗教學課程後,實驗組在批判性思考的總分、辨認假設、演繹、評鑑等四項分數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優於對照組;實驗組在一般寫作表現及引導式批判寫作之批判表現方面,均優於對照組;但是在引導式批判寫作之評論表現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表現則未能達到顯著差異。我們期望透過本研究,對未來國中生批判性思考之培育及論說文寫作教學能有所幫助,最後對國中寫作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的發展與效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2-03-??) 林耀南; 張雨霖; 邱發忠; 賴志明; Yao-Nan Lin, Yu-Lin Chang, Fa-Chung Chiu, Chih-Ming Lai
    過去創造課程教學模式上,大多側重創造歷程或創造技巧,並未對創造歷程與技巧進行統整。本研究在綜合過去創造歷程與創造技巧模式後,建構出「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Model of Creative Stage-specific Technique, MCST),依此模式設計課程並檢驗課程的效果。本研究以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的方式,將65位大學生區分為MCST組與控制組。本研究的實驗程序如下:一、兩組均接受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科技想像傾向量表及創意觀點量表之前測;二、MCST組的參與者接受30小時的MCST課程;控制組的參與者則未接受創造思考的相關課程;三、最後兩組參與者皆施測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科技想像傾向量表及創意觀點量表之後測。結果顯示(相對於控制組):一、MCST組的參與者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與變通力指標上皆有顯著的提升,在獨創力指標上則未見提升;二、MCST組的參與者在科技想像傾向量表的創新改造、感質表徵、實用評估、正向喜好、功能價值指標上皆有顯著的提升效果;在超越現實指標上則未見提升效果;三、在創意觀點量表上,MCST組顯示提升了創意成長觀,而且降低了創意固定觀。綜合上述可知,本研究發展之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是有效的,未來可應用於提升創造思考課程的實務中。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情緒教育課程對學生執行功能、認知彈性、情緒智力、生活滿意之效果研究
    (2023) 王亭凱; Wang, Ting-Ka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情緒教育課程對執行功能、情緒智力、生活滿意之效果。本研究以準實驗法對國中二年級學生進行為期6週的國中情緒教育課程,研究參與者,實驗組為某國中兩個班級的8年級學生,共55人(31男24女);對照組為同一所國中8年級另外兩個班級學生共59人(32男27女)。實驗組班級於每週一節課的綜合活動領域輔導課程時間,進行6週情緒教育課程;對照組則於同樣時間進行其他主題之綜合活動領域輔導課程。研究工具使用「Cold-Hot Simon Task」執行功能平板電子化測驗、「認知彈性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和「生活滿意度量表」。本研究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Cold-Hot Simon Task平板電子化測驗中的「冷抑制」、「熱抑制」及「彈性」指標無顯著提升效果,但在認知彈性量表表現、情緒智力量表表現、生活滿意度量表表現上皆呈現顯著提升的效果。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未來進行執行功能訓練研究與教學實務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教師創造力信念、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對創造力教學行為影響之研究
    (2008) 張雨霖; Yu-Lin Chang
    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旨在編製測量國中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之合適量表工具,並探究國中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與「社會人口變項」、「創造力信念」以及「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感」之關係。研究工具為「創造力信念量表」,「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量表」,以及研究者自編之「創造力教學行為量表」等,量表經過預試之後修訂成正式問卷,針對547名國中教師施測,所得資料回收後,分別採用描述統計呈現各項統計數據,如平均數、標準差等;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驗證性因素分析建立量表之建構效度;以t檢定、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階層迴歸分析等方法考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者自編「創造力教學行為量表」,包含「自主學習」、「創造思考」、「特質動機」及「環境機會」四個面向,信度分析及因素分析結果,量表具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與建構效度,可用以評量國中教師從事創造力教學行為表現。 二、不同性別、教學年資、教育背景的國中教師,「創造力信念」、「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及「創造力教學行為」無差異。 三、不同主要教學專長的國中教師,「創造力信念」、「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及「創造力教學行為」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教師之「創造力信念」、「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與「創造力教學行為」三者之間彼此有顯著關聯存在。 五、國中教師的「主要任教專長」、「創造力信念」與「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分別可預測「創造力教學行為」。 六、國中教師的「創造力信念」及「創造力自我效能」排除背景變項以及彼此之影響之後,可聯合預測「創造力教學行為」。 最終,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未來研究方向及推動創造力教育的實務工作提出建議,俾供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執行功能與生活滿意度之關聯研究──以認知彈性、情緒智力為中介變項
    (2023) 許庭玉; Hsu, Ting-Yu
    本研究欲探討國中生執行功能與生活滿意度之關聯,並探討認知彈性與情緒智力對其之中介效果。本研究以便利抽樣自2所國中共7個班級回收169份有效樣本,其中男生96人,女生73人。研究工具為「認知彈性量表」、「情緒智力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與「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Cold Hot Simon Task」,並透過描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process中介效果分析(model4)、process序列中介效果分析(model6)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第一,情緒智力對國中生認知彈性與生活滿意度之正向相關有顯著中介效果。其中情緒智力對國中生認知彈性─選擇性與生活滿意度之正向相關有顯著中介效果;而情緒智力對國中生認知彈性─控制與生活滿意度之正向相關有顯著中介效果。第二,認知彈性與情緒智力在熱抑制與生活滿意度有序列中介的效果,即熱抑制分數較低(表現較佳)的國中生,會透過提升認知彈性與情緒智力,正向影響生活滿意度。第三,認知彈性與情緒智力在冷抑制與生活滿意度間不具有序列中介的效果。依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進行相關討論,並對學校教育現場、輔導工作現場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對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權重之分析
    (2022) 邱德維; Chiu, De-Wei
    本研究旨在分析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中,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並探討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知覺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的主觀權重,以及其受到不同新課綱培訓經驗之影響。研究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透過文獻分析、專家意見建構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第二部份邀請26位現職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評定研究參與教師對於各項原則主觀知覺的權重與排序,並依據素養導向培訓經驗將研究參與教師區分為推廣教師與一般教師各13位,以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及曼—惠特尼U考驗分析兩組教師之一致性與差異。第一部分研究結果建立兩階層三層面13項原則之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架構,第二部分研究結果:(1)全體教師依據面向區分,最為重視「教學活動與效能」面向,該面向中權重排序最高兩項為「使學生應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因應未來挑戰」、「使學生體驗省思並形成內在信念」;反之「課程發展原則」重要性最低,該面向中「課程能跨領域或融入重要議題」排序最末,同時也為全架構原則中排序最後的原則。(2)全體教師對於全部原則的權重與排序,最高的三項原則依序為「課程運用有效教學與評量的策略」、「使學生應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因應未來挑戰」、「課程教學與評量目標一致」。(3)推廣教師與一般教師對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之權重排序無明顯相關,且其中三項原則排序有明顯差異,推廣教師顯著較重視「課程教學與評量目標一致」,一般教師則較重視「課程運用多元教學與評量的策略」與「使學生連接生活經驗與脈絡」。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提出相關研究討論與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知能量表編製
    (2023) 洪瑄憶; Hung, Hsuan-Yi
    本研究目的為發展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知能量表,並探討背景變項對其之影響。研究分為兩部分,研究一首先進行試題編製,接著進行預試量表的項目分析,研究參與者為154位綜合活動領域在職教師及職前教師;正式施策再抽取345位在職教師與職前教師研究樣本,進行IRT單參數Rasch模型分析,完成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知能量表編製。研究二則分析不同教學階段、職前素養導向相關課程經驗、年資、研習時數及教學輔導經驗之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於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知能之差異。本研究結果如下:第一,本研究編製之「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知能量表」兼顧信、效度。本量表之試題分隔信度為 .99,受試者分隔信度為 .53,而Cronbach’s α信度係數為 .62,且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及區辨效度。第二,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是否修習素養導向相關課程與教職階段對量表得分有交互作用。其中修過課之職前教師得分最高,其次為修過課之在職教師,再其次為未修過課之在職教師,最後為未修過課之職前教師。第三,年資兩年(含)以下之在職教師在量表得分顯著高於年資三年到十九年及年資二十年(含)以上之在職教師。第四,參與不同相關研習時數之在職教師在量表得分無顯著差異。第五,不同教學輔導經驗之在職教師在量表得分無顯著差異。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知能量表評量工具之發展,以及在職與職前師資培訓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團體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討論對話之分析及其與產品創造性之關聯:以高齡健康促進產品想像工作坊為例
    (2019) 賴映璇; Lai, Ying-Hsuan
    本研究旨在探究創造性問題解決團體之討論歷程與其所發想出之產品的創造力之關聯。本研究使用錄影評量之探索型混合型研究,先以質化之方式處理,再進行量化處理。研究參與者以便利抽樣之方式,以舉辦工作坊的形式,公開招募各大專院生為受試者,共招募33位成員,將受試者分為七組。過程中以錄影觀察之方式進行,將工作坊討論階段分為需求產生、問題建構、點子產生和產品規劃四階段,各組經由四階段討論後,產生創造性產品,請領域專家依據CSDS量表,針對此產品進行評分。研究結果發現:一、各組在四階段內之討論歷程,可歸類出「提供資訊」、「解釋」、「統整」、「提出點子」、「精緻化」、「表達贊否」、「確認」、「任務參與」和「無關」九種類別對話類別。二、研究參與者之討論表現皆符合各階段預期之特徵,且「解釋」與「統整」類別對於產品創造性產出有正向影響;最有利於需求產生與問題建構階段中的對話類別為「提供資訊」,點子產生階段中最有效益的對話類別為「提出點子」,而在產品規劃階段中,最有幫助的類別為「精緻化」。三、小組產品創造性與正向情緒有關聯。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創造性問題解決團體討論之相關研究的未來建議方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學童執行功能、創造性思考及國語學習表現之效果研究
    (2020) 游孟諺; Yu, Meng-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學童執行功能、創造性思考及國語學習表現之效果。本研究以準實驗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進行六週的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實驗,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實驗組28人,一般國語教學對照組46人。研究工具為參考「德里斯—克普蘭執行功能系統(D-KEFS)」編製的「設計流暢性平板電腦作業」、「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與「學習成就測驗」。本研究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一、「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執行功能中「認知靈活性」有顯著提升效果,對「抑制控制」的能力無顯著提升效果。 二、「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創造思考能力」有顯著提升的效果。 三、「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國語學習表現」有顯著提升的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未來進行執行功能訓練的實務建議,做為相關研究與教學的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執行功能訓練融入數學課程對國小學童執行功能、數學創造力及數學學習表現之效果研究
    (2023) 陳映如; Chen, Ying-Ru
    本研究探討執行功能訓練融入數學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執行功能、創造性思考、數學學習表現之提升效果。本研究以不等組前後測之準實驗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研究組別分兩組,一組為實驗組,共27人,以每週五節課,進行連續四週的執行功能融入數學課程教學。一組為對照組,共28人,採取一般數學教學。研究工具為「Switch Simon Task」平板測驗、「數學創造思考測驗」、學校期中期末評量。本研究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二因子交互作用統計方法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發現:執行功能融入數學實驗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認知轉換有正面提升效果,但數學創造力及數學學習表現無明顯成效。此外,補充分析發現課程對部分數學學習動機有正面提升效果。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未來進行執行功能訓練融入數學課程相關研究與實務教學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基礎漢字圖像聯想教學法的初探
    (2012-11-12) 張雨霖; 陳學志; 蔡雅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對幼兒創造力提升之效果
    (2018) 王詩惠; Wang, Shih-Hui
    本研究旨在探討鬆散素材(Loose part)多元感官探索聯想教學活動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成效。採用58名台北市公立幼兒園中大班學生做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設計採準實驗研究法等組前後測設計,其中28人為實驗組,接受為期八週的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30人為控制組,進行一般性鬆散素材自由聯想活動,僅予以自由操作鬆散素材。研究工具為「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TCAM)、幼兒鬆散素材作品創意共識評量。研究者將實驗前後測以及作品共識評量所得資料,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並針對幼兒作品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為: 1.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能提升幼兒創造力。 2.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能提升幼兒創造思考潛能之「流暢性」與「獨創性」。 3.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對於幼兒創造思考潛能之「想像性」沒有顯著提升效果。 4.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對幼兒鬆散素材作品創意有提升效果。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幼教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 «
  • 1 (current)
  • 2
  • 3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