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鳳琴"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10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戒菸服務模式之成效及戒菸成功相關因子之研究-以某無菸醫院為例
    (2019) 黃偉新; Huang, Wei-Hsin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醫院所提供的各種戒菸服務民眾參與的情況,嘗試瞭解不同戒菸服務模式的成效及戒菸成功的相關因子。研究對象為在2017年參與某醫學中心戒菸服務的民眾,共計773名吸菸者。戒菸服務模式分類為四組:門診戒菸治療組、門診戒菸結合戒菸衛教組、醫院戒菸活動組、職場戒菸組,比較四組戒菸服務模式參與民眾的特性、戒菸成功率、服務效率及戒菸成功的相關因子。 結果發現四組戒菸服務模式參民眾的特性有所差異,醫院戒菸活動組可以吸引年紀較大、成癮度較低吸菸者嘗試戒菸。另主動戒菸服務模式如醫院戒菸活動組與職場戒菸組較門診戒菸組呈現更具服務效率,然各組戒菸成功率並無顯著差異。此外,影響戒菸成功的因素包括:吸菸者每日吸菸支數、成癮度、一氧化碳呼氣值、戒必適戒菸藥物使用、戒菸門診次數等。在控制其他因素後,吸菸者參與超過一次的戒菸門診與使用戒必適藥物較可能戒菸成功。 本研究建議醫院提供主動戒菸服務深入社區與職場,以協助更多民眾踏出戒菸的第一步。醫師可依吸菸者的特性提供諮商,考慮使用成功率較高的藥物,並鼓勵民眾多回診以提高戒菸成功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學生正向心理健康指標與評量題目建構之研究
    (2023) 簡于心; Chien, Yu-Xin
    本研究旨在建構中小學學生正向心理健康之指標與操作型定義,並發展評量題目。透過文獻探討中小學學生正向心理健康概念,並發展指標、操作型定義以及評量題項,以「德菲法(Delphi Method)」邀請11名專家填寫兩回合問卷,完成指標與評量題項之專家效度內容檢驗。接著選取461名國小、國中與高中學生填寫評量題項,並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評量題項之信度與效度。研究結果如下:一、中小學學生正向心理健康之指標包括正向心理健康情形、正向心理健康效能、正向心理健康行為因子三部分。二、正向心理健康情形與效能皆包含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正向成就等五個構面。正向心理健康行為因子包含規律運動(樂動)、休閒活動(樂活)、均衡飲食(樂食)、優質睡眠(樂眠)等構面。三、正向心理健康效能五個構面分別包含4個子構面。(1)正向情緒包含自我覺察、情緒調適、欣賞自己、感恩態度;(2)正向參與包含自我管理、目標設定、快樂學習、勇於挑戰;(3)正向關係包含尊重同理、關懷互助、溝通協商、經營關係; (4)正向意義包含熱心服務、生命意義、價值判斷、行善助人;(5)正向成就包含發揮所長、問題解決、成就自己、回饋社會。四、中小學學生正向心理健康評量題項經統計分析皆獲得良好適配度、收斂效度、區別效度,及內部一致性,計有正向心理健康情形13題、正向心理健康效能46題,及正向心理健康行為因子10題,共69題。本研究建議可將中小學學生正向心理健康之指標與評量題項作為中小學校推動心理健康促進學生需求評估與計畫成效評價之工具。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推動學生正向心理健康工作之初探
    (2023) 李謝欣妤; Li Hsieh, Hsin-Yu
    本研究旨在瞭解中小學推動學生正向心理健康工作的動機與目的、策略、困難與因應及需求與建議。本研究為質性研究,於2023年邀請兩所國小、兩所國中和一所高中的師長進行訪談,共訪談校長4名、主任8名、組長6名、教師5名、學校護理師2名,研究結果如下:一、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工作的動機包括學校學生來自弱勢家庭比例高、親師生衝突增加、承接正向心理健康議題中心學校任務。二、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包括幫助學生找到長處並發揮、帶動教育正向力量、創造幸福有感校園。三、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工作的策略包括跨處室合作、在課程融入正向心理健康、營造支持性環境、增進校內教師專業成長。四、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工作遭遇困難包括教師本身幸福感不高、人力缺乏、經費捉襟見肘、設備與空間不足。五、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工作因應方法包括建構教師支持系統,關懷互助、努力引進資源、增進教師參與。六、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工作需求包括政府單位辦理增能活動與經費挹注,並提供教學資源、簡化行政程序。七、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工作建議包括課程融入正向心理健康、增進教師幸福感。本研究建議政府單位多辦理正向心理健康相關教育訓練培訓;學校跨處室推動,增進親師生正向心理健康知能。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高齡者電子健康素養與電子健康服務使用之研究
    (2021) 陳玉華; Chen, Yu-Hua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高齡者電子健康素養與電子健康服務使用現況及關係。本研究以中高齡網路使用者為研究對象,在2020年透過網路方式調查中高齡者之個人背景、電子健康素養及電子健康服務使用等資料,共計回收566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 一、中高齡者電子健康素養為中等程度,電子健康素養會因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就醫狀況、網路使用年資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中高齡者有64.8%會使用醫療服務應用程式,進行預約掛號、看診、領藥進度查詢及繳費等功能,多元邏輯斯回歸分析顯示女性、大學程度、月收入較高、需要規律返診及電子健康素養較高者,較可能會使用醫療服務APP。 三、中高齡者有23.5%會使用健康管理應用程式,來進行體重管理、飲食、運動、血壓紀錄管理;另外有40.3%中高齡者會使用穿戴式電子裝備(如智慧手環、手錶)來進行計步、運動等紀錄,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顯示,有慢性疾病及電子健康素養較高者,較可能會使用健康管理APP及穿戴式電子裝備。 四、高齡者有44.3%中會加入健康網站社群媒體平台,查看最新健康資訊,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顯示,女性及電子健康素養較高者,較可能會加入健康網站社群媒體平台。 建議未來可強化中高齡者電子健康素養能力培養,以提升電子健康服務之利用。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乳癌術後重建手術對患者身體心像與性生活滿意度之影響
    (2017) 彭心怡; Peng, Hsin-Yi
    摘要 本研究採前、後測研究設計,針對乳癌患者探討乳房重建手術對乳癌術後患者身體心像與性生活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北區某醫學中心經醫師診斷為乳癌之患者,實驗組為乳房全切除術後有進行乳房重建手術之患者15位,對照組為乳房全切除術後未進行乳房重建手術患者15位參與研究。資料收集採自填問卷方式,研究對象於術前、術後兩個月進行身體心像與性生活滿意度調查。本研究結果發現乳房重建手術對於乳癌患者身體心像的維持有正面的效果,而乳房重建手術對於乳癌患者的性生活滿意度無顯著的影響。建議臨床治療單位可以將重建手術列入乳癌治療建議的項目,以維持乳癌患者良好的身體心像感受。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二代健康促進學校菸害防制行動研究計畫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3-03-??) 張鳳琴; 顏銓成; 劉潔心; Fong-Ching Chang; Chnan-Cheng Yen; Chieh-Hsing Lin
    教育部於2010年提出「二代健康促進學校」鼓勵學校透過行動研究推動實證為導向的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按計畫的特色為學校結合教育局資源、地方輔導團與中央輔導委員(大學教師)的支持網絡體系共同推動。本研究皆在評價臺南某國中推動二代健康促進學校菸害防制行動研究方案對學生菸害認知、態度、吸菸行為及二手菸暴露等影響,介入措施依健康促進學校六大範疇(學校健康政策、健康教學、健康服務、社會環境、社區關係、健康服務)策略推動。本研究以學生自填問卷方式進行,於2011 年3 月計有809名學生完成前測問卷填答, 2011 年6 月計有736名學生完成後測調查。結果顯示,在前測, 6.9% 學生表示在過去30 天曾吸菸, 8.7%學生表示在過去一星期在學校曾有人在面前吸菸, 47.7%在家曾有人在面前吸菸。此外,介入前後測被定分析顯示,學校菸害防制行動研究方案結合無菸家庭活動介入可顯著降低學生在家中的二手菸暴露,提升學生菸品危害的認知,降低吸菸行為與購菸行為,建議持續推動實證菸害預防教育及強化社區結盟。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二代健康促進學校菸害防制行動研究計畫評價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3-01) 張鳳琴; 顏銓成; 劉潔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大學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之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
    (2016) 黃莉芸; Huang, Li-Yun
    本研究旨在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大學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之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對象為103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台灣北部3所大學的學生,共分析533人。以自填式問卷進行調查,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整體對於HPV相關知識偏中上程度。HPV行動線索主要來源是從學校、媒體及衛生單位。 二、研究對象整體之HPV自覺罹患性、HPV疫苗自覺行動障礙、HPV疫苗自我效能、HPV疫苗行為意圖皆偏向中間程度。HPV自覺嚴重性、HPV自覺行動利益皆偏向中上程度。 三、女性研究對象在HPV行動線索、接種HPV疫苗健康信念之「HPV自覺罹患性」、「HPV疫苗自覺行動障礙」、「HPV疫苗行動意圖」顯著高於男性。 四、研究對象之HPV行動線索、HPV自覺罹患性、HPV疫苗自覺行動利益、HPV疫苗自我效能與HPV疫苗行動意圖呈顯著正相關。HPV疫苗自覺行動障礙與與HPV疫苗行動意圖呈顯著負相關。 五、研究對象之HPV行動線索、HPV健康信念之「HPV自覺罹患性」、「HPV疫苗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HPV疫苗接種行為意圖。 本研究建議學校及衛生單位可增加HPV疫苗訊息的露出來強化HPV行動線索,及增加HPV相關教育活動來提升大學生自覺罹患性、HPV疫苗自我效能,增進學生HPV疫苗接種。 關鍵字:健康信念模式、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接種行為意圖、大學生。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大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意圖之影響因素
    (2016) 廖冠甯; Liao, Guan-Ning
    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大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意圖之影響因素,研究對象為103學年度在學之大學學生,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於臺北市三所大學進行取樣,得有效問卷共計629份。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流感自覺罹患性、流感自覺嚴重度、流感疫苗接種自覺行動利益皆屬中上程度,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屬中等程度。 二、研究對象流感自覺罹患性、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與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呈顯著正相關,而流感疫苗接種自覺行動障礙與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呈顯著負相關。 三、曾上網搜尋流感疫苗相關訊息、曾接種流感疫苗、曾得過流感、醫事人員建議、親友建議接種及從衛生單位獲得相關訊息與研究對象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呈顯著差異。 四、流感自覺罹患性、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親友建議接種、曾上網搜尋流感疫苗相關訊息、過去曾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預測大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意圖。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與政府單位在宣導流感疫苗接種上可著重提升學生流感罹患性感知、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及搜尋流感資訊之電子健康素養,及鼓勵學生多與親友討論流感疫苗接種。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健康資訊系統與全國健康調查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1999-05-01) 張鳳琴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公眾對健康媒體科技的理解與參與:城鄉地區國中學生與家長之調查及介入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所), 2013/08-2014/07) 張鳳琴; 邱瓊慧; 李景美; 苗迺芳; 陳炳宏
    本計畫旨在探討公眾對科學與科技的理解與參與,從城/鄉地區國中學生與家長之 媒體使用、eHealth/媒體/網路素養與健康之關係進行探討,並發展eHealth/媒體素養、 網路霸凌/性騷預防教育教材及親職教育手冊,進行介入與成效評價,期增進公眾對健 康科學與媒體科技的理解與參與。本研究為期二年,分述如下: 第一年計畫包括:(1)文獻分析:收集美國、英國等eHealth、媒體素養與網路霸凌 /性騷預防之教材與親職教育資源。(2)需求評估:抽樣調查台北市與宜蘭縣2000 名國 中學生及其家長2000 名,瞭解家長親職教育對學生媒體使用、eHealth/媒體/網路素養 及健康影響,並進行學生、教師、家長焦點團體各一場,以探討城/鄉地區學生與家長 健康媒體科技素養教育介入可行模式。 第二年計畫包括:(1)教材研發:依需求評估結果,研發國中學生eHealth/媒體素 養、網路霸凌/性騷預防教育教材與家長親職教育手冊等。(2)課程執行:以準實驗設 計,選擇城/鄉地區國中實驗學校學生300 名與其家長300 名,及對照學校學生300 名, 進行實驗組國中學生eHealth/媒體素養、網路霸凌/性騷預防教育介入,及提供家長親職 教育互動手冊。(3)成效評價:評價介入對家長親職教育增能及對學生eHealth/媒體素 養、網路霸凌/性騷預防技能與健康行為之影響。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北部地區青少年電子煙媒體暴露、媒體素養、態度、行為與意圖之相關研究
    (2024) 李翠芬; Li, Tsui-F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背景因素、電子煙媒體暴露、素養、態度與電子煙使用行為及意圖之關係。調查新北市、桃園市及宜蘭市國中一年級學生,以自填式問卷進行調查,共1951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 國中一年級學生曾經使用電子煙者42人(2.2%)。2. 雙變項分析結果顯示,學生為男性、成績為後段、家庭經濟狀況為低與中低收入、電子煙媒體暴露越高、電子煙情感媒體素養越低、電子煙廣告效果越高與電子煙結果期待越高者,其曾經使用電子煙的比率較高。3. 邏輯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學生電子煙情感媒體素養越低與電子煙廣告效果越高者越易有曾經使用電子煙情形。4. 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學生電子健康素養越低與電子煙廣告效果越高者,其一年內使用電子煙意圖越大。建議政府落實禁止電子煙等新興菸品行銷訊息,加強違規行銷查緝。學校強化電子煙媒體素養教育,以降低電子煙對兒童與青少年的危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男男性行為者對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用藥看法、使用動機與經驗之探討
    (2020) 曾巽貽; Tseng, Hsun-Yi
    本研究目的瞭解男男性行為者對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用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rEP)的看法、使用動機及經驗。本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七位男男性行為者進行訪談, 研究結果如下: 一、 高風險性行為:男男性行為者在東方文化影響下,擔心不被爸媽或社會大眾認同,而採地下化交友模式,以約炮方式在沒有使用保險套或對性行為對象不瞭解的情況之下進行高風險性行為,因而增加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 二、 對愛滋病的預防措施:男男性行為者因對愛滋病感到恐懼而採取預防措施,認為健康必須由自己來守護,大多會使用保險套及定期篩檢方式,而在從事危險性行為之後則會使用愛滋病毒暴露後預防性用藥(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EP)。 三、 對PrEP看法與使用動機:男男性行為者對PrEP的資訊來源主要來自於網路媒體的介紹、親友或醫療人員推薦,而得知預防愛滋效果可達90%以上、副作用低且能多一層保護,另使用PrEP的動機為曾有危險性行為經驗及公費補助。 四、 PrEP的使用經驗:男男性行為者表示使用 PrEP的優點包括可定期回診追蹤健康情形,且能較安心的進行無套性行為;缺點包括因無套性行為而增加感染其他性病的風險,或被冠上性濫交、愛滋感染者等汙名,且自費價格較高、就醫不便又可能漏吃藥。儘管有這些風險及困境,然受訪者多認為PrEP是很好的預防愛滋感染措施。 本研究建議增加開立PrEP醫療院所的可近性,讓就醫便利性增加,以及降低自費PrEP的費用,進而讓男男性行為高危險群更願意使用PrEP,社會大眾能對同性戀及愛滋病更加友善,以減少歧視與標籤化,俾利於愛滋病預防教育的推廣,進而減少新增愛滋感染者,以達到終止愛滋病願景。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學生之電子健康素養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4-06-??) 鄭勝元; 張鳳琴; 李景美; Sheng-Yuan Cheng; Fang-Ching Chang; Jing-Mei Li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個人背景、媒體使用行為、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健康資訊素養與電子健康素養之關條。受測樣本自臺北市園中抽樣選出15所學校,回收有效問卷共758份。研究發現,受測學生過去一週最常使用的媒體為電視、手機(含上網)、電腦(上網),平均每週各約使用九小時。最常使用的網路功能為社群網站(如Facebook)(一週平均四天)。受測學生表示,平均每個月約有數次從家人或親戚、網路、學校教師、雜誌或報紙、書籍或手冊、朋友或同學、電視或收音機獲得健康資訊。受測學生之電子健康素養傾向中上程度。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受測學生較常使用網路聊天室、健康資訊搜尋行為頻率較多、健康資訊素養得分較高,受測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較好。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應多舉辦有關電子健康素養教學活動,以增進學生電子健康素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學生之電子健康素養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4-06-??) 鄭勝元; 張鳳琴; 李景美; Sheng-Yuan Cheng; Fang-Ching Chang; Jing-Mei Li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個人背景、媒體使用行為、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健康資訊素養與電子健康素養之關條。受測樣本自臺北市園中抽樣選出15所學校,回收有效問卷共758份。研究發現,受測學生過去一週最常使用的媒體為電視、手機(含上網)、電腦(上網),平均每週各約使用九小時。最常使用的網路功能為社群網站(如Facebook)(一週平均四天)。受測學生表示,平均每個月約有數次從家人或親戚、網路、學校教師、雜誌或報紙、書籍或手冊、朋友或同學、電視或收音機獲得健康資訊。受測學生之電子健康素養傾向中上程度。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受測學生較常使用網路聊天室、健康資訊搜尋行為頻率較多、健康資訊素養得分較高,受測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較好。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應多舉辦有關電子健康素養教學活動,以增進學生電子健康素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新北市立某國民中學學生為例
    (2012) 江云懷; Chiang,Yun-Huai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調查新北市某國民中學學生對於正確用藥知識、態度及行為的現況,並探討三者間的關係,進而分析不同背景、正確用藥知識、態度對正確用藥行為的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用研究者自編的「國中生正確用藥知識、態度與行為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採學生自填式作答。研究對象為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新北市某國民中學七、八、九年級學生共2160人,採隨機分層集束抽樣,總計抽出12班,發出403份問卷,回收40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9.5%,其中有效問卷為394份,有效作答率為98.3%。本研究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分析為統計方法。 研究結果如下: 一、 受測學生在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的知識瞭解程度尚佳,整體答對率八成四,五項知識核心能力中,「核心能力三:清楚用藥方法、時間」答對率僅有五成,顯示受測學生對於藥品的保存方式、服藥方法及時間等知識仍有待加強。 二、 受測學生在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的態度正向,表示受測學生對於正確用藥五大核心有積極正向的態度。 三、 受測學生在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的行為表現尚佳,五項行為核心能力中,以「核心能力五:與醫師、藥師作朋友」之行為表現較差,仍有待強化教育以落實正確用藥行為。 四、 受測學生的正確用藥知識會因「年級」、「性別」、「父親職業」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九年級」、「女生」、「父親職業為專業人員以上」的學生,在正確用藥知識瞭解程度上顯著優於「七年級」、「男生」、「父親職業為技術人員以下」的學生。 五、 受測學生的正確用藥態度會因「同住家人疾病狀況」、「親友用藥行為」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同住家人有1種疾病狀況」、「親友用藥行為良好」的受測學生在正確用藥態度上較「同住家人沒有疾病狀況」、「親友用藥行為不好」的學生愈正向。 六、 受測學生的正確用藥行為會因「自覺健康狀況」、「親友用藥行為」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自覺健康狀況良好」、「親友用藥行為良好」的受測學生在正確用藥行為表現上顯著優於「自覺健康狀況不好」、「親友用藥行為不好」的學生。 七、 受測學生的正確用藥知識、態度及行為三者之間均呈顯著中度正相關,顯示當受測學生愈瞭解正確用藥知識,正確用藥態度愈正向,則其正確用藥行為表現愈佳。 八、 受測學生的個人背景因素、正確用藥知識、正確用藥態度三類變項能顯著預測正確用藥行為,並對正確用藥具有中度解釋力,可解釋正確用藥行為總變異量的33.8%,其中以「自覺健康狀況」、「親友用藥行為」、「正確用藥知識核心能力四:做身體的主人」、「正確用藥態度核心能力二:看清楚藥品標示」、「正確用藥態度核心能力五:與藥師、醫師作朋友」等五個變項能顯著預測正確用藥行為。 對於未來規劃國中學生正確用藥教育工作方面,建議宜加強教師對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的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用藥的正向態度與行為,以及強化學校親職教育活動。對未來研究方面,建議擴大研究對象的選取,增加研究變項及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深入探討學生正確用藥行為,瞭解不同階段學生的差異性,並作為未來推動校園正確用藥教育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學生用藥素養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2019) 許嘉芬; Hsu, Chia-Fen
    本研究發展國中學生用藥素養教育課程,並評價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用藥知識、用藥態度、用藥效能、用藥素養之影響。採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學生共約450人為研究對象,實驗組約246人,對照組約204人。研究於108年2月至4月進行,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2堂共90分鐘用藥素養教育課程教學,分別為「單元一:生活藥加分」、「單元二:我藥放好」,對照組只進行前後測,並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經由用藥素養教育課程教學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學生用藥知識、態度、效能、素養。受試學生表示在遊戲中學習用藥知識是有趣的,願意將所學實際運用於生活中。建議未來可將此教材納入用藥教育課程中,提升學生用藥素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學生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成效評價-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
    (2015) 黃佳淳; Huang, Chia-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對青少年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之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採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以102學年度臺北市兩所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364人參與,一所學校為實驗組有172人參與,另一所學校為對照組有192人參與。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三堂50分鐘的電子健康素養課程,對照組僅進行一般教學及前後測。 本研究以廣義估計方程式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 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學生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實驗組在教育介入後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有進步,但未達顯著差異。 建議未來可發展及推動學生批判性電子健康素養課程與親職教育,以強化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特殊專長學生壓力及因應探討
    (2024) 陳玉霖; Chen, Yu-Li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數位行銷素養、交友軟體數位行銷暴露與使用之相關因素研究
    (2023) 侯君穎; Hou, Chin-Yin
    本研究旨在探討背景變項、家長數位行銷素養、家長數位管教方式、學生交友軟體數位行銷暴露、學生數位行銷素養、學生交友軟體使用彼此間之關係。經抽樣30所學校的國中七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獲得2087份親子配對有效樣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家長對於子女的數位管教傾向有時採「主動性數位管教」、「限制性數位管教」,很少採「監視性數位管教」。二、複回歸分析顯示學生學業成就前段者、居住在城市者、家長較多使用主動性數位管教者、家長認知數位行銷素養越好者,學生的認知數位行銷素養越好,另家長較多使用主動性與限制性數位管教,學生的情感數位行銷素養越好。三、複回歸分析顯示學生學業成就後段者、居住在鄉村者、家長較少使用主動性數位管教、學生交友軟體數位行銷暴露越多者,學生的交友軟體使用行為越頻繁,使用意圖也越強。本研究建議政府應加強數位行銷管理,並增能家長與學生數位行銷素養。
  • «
  • 1 (current)
  • 2
  • 3
  • 4
  • 5
  • 6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