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支涵郁"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超級特展與衍生商品成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永遠的他鄉—高更」展為例
    (2011) 支涵郁; Chih Han-yu
    超級特展所帶動的衍生商品,是「行銷」博物館最直接的方式,所開發販售的衍生商品,是文化藝術與消費活動兩者平衡的媒介。藝術展覽衍生商品的流通能作為參觀的紀念品、促進美術教育推廣,並且達到提升大眾生活美學等目的。但目前台灣藝術展覽之衍生商品的開發及其行銷策略的規劃仍在發展中的階段,普遍尚無法與大眾消費及市場脈動達成真正的連結。本研究透過觀眾問卷與專家學者訪談,以「永遠的他鄉-高更」展為例,歸納台灣目前在超級特展衍生商品上所面臨的問題,並分析超級特展其衍生商品的開發方向與經營趨勢。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超級特展與博物館展覽操作手法及本身性質的差異,超級特展之衍生商品具有相異於博物館的限制,難以等同的條件與標準相較。台灣超級特展衍生商品的發展,囿於時間、經費,觀眾期待的限制和以量取勝的迷思而不易發揮,而在此機制下的衍生商品,反可能對於主辦展館帶來商品品質、服務與展覽目的性受到質疑等負面觀感。衍生性商品對於生活美學的提升必須靠作品元素、文化特質的萃取,與設計、質材的慎用,超級特展之衍生商品在開發上尤須注意其特殊性(文化特質)、實用性、質感及故事性,且須重視商品價值而非產值。經由美術館與博物館對於衍生商品的審核,確實掌握衍生商品的品質,逐步透過生活與教育加以訓練,以較高的視野提升大眾的品味,並且達到提升大眾生活美學的目的。在批評級特展之衍生商品設計與創意的同時,我們尤應討論超級特展策劃之方式與必要性,期待美術館發更加揮其公信力,徹底掌握超級特展的主導權,以為觀眾帶來更客觀,並具有意義與創意的展覽內容及衍生商品。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