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方志華"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品德課程組織模式建構之研究
    (2015) 陳延興; 李琪明; 方志華; 劉秀嫚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品德教育現況及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之調查研究
    (2015) 劉秀嫚; 李琪明; 陳延興; 方志華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品德教育現況及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06-??) 劉秀嫚; 李琪明; 陳延興; 方志華; Show-Mann Liou; Chi-Ming Lee; Yen-Hsin Chen; Chih-Hua Fang
    本研究針對525 位學校教育人員、學生家長與民間團體代表進行全國性問卷調查,以瞭解其對於我國品德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及面臨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之看法。結果顯示:一、品德教育在各教育階段採多元但隨機方式實施,其中個人品德修養與團體規範的教育成效尚佳,但較缺乏公民意識與道德思辨能力之養成;二、品德教育實施之主要困難來自媒體與家庭負面影響,以及師生未予以積極重視;三、受試者對於應著重的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議題有所共識;四、單獨設科為多數教育人員與家長期望之品德課程模式;五、十二年國教品德教育須強化的配套措施含師資、教材、網路資源、行政支援與親職教育等。最後,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相關的討論與初探性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實驗課程之實施與改進計劃
    (1998-10-01) 沈姍姍; 周淑卿; 周愚文; 張碧娟; 楊思偉; 溫玲玉; 蕭錫錡; 方志華; 葉興華; 謝美慧
    我國自八十五學年度起試辦綜合高中,預訂以三屆五年的期間,透過課程實驗試行此一新學制,促使我國中等教育後期,在原有高中、高職之外提供另一條進路,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發展。綜合高中的主要精神,在於「多元選擇、適性發展」。為達致此一理想,試辦學校宣導、招生、課程、教學、教材、師資、輔導、行政等方面都需做相當的調適與努力。其中,課程規畫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在招進各種興趣、性向和能力的學生之後,透過多元豐富的課程協助他們適性發展、學習成功是課程規劃的重點所在。課程發展必須是持續不斷的過程。第一屆自八十五學年度起試辦的18所學校,自八十六年為高二學生施行職業學程,第二屆參與試辦的26所學校也在八十六學年度加入課程實驗,第三屆則有20所學校自八十七學年度加入試辦綜合高中行列。這64幾所學校的課程實驗,有賴專業的課程規劃小組進行輔導與協助,以利綜合高中理想之達成。基於上述體認,本計畫旨在由教育部委託的綜合高中課程規劃小組(以下簡稱本規劃小組),延續自八十四年以來的研發及輔導工作,協助試辦學校解決實驗課程所遭遇的實際問題,並修正課程設計。具體而言,本計畫的目標如下:1.檢討與改進已實施的部訂科目。2.檢討與改進已實施的職業學程。3.協助發展新加入試辦學校之實驗課程。4.舉辦各試辦學校課程發展的觀摩研討。5.檢討並解決實施課程時所遭遇的問題。6.建立綜合高中全球資訊網。7.建構區域性試辦與整合模式。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1949-2014 年品德教育沿革剖析及其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啟示
    (2015) 方志華; 李琪明; 劉秀嫚; 陳延興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及教育上的意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1-01-??) 方志華
    本文旨在分析關壞倫理學相關理論之開展,對社會正義和教育上的意涵。諾丁(Nel Noddings)是將關懷倫理學由人性發展層面加以理論化的第一人,諾丁的關懷倫理學重在加強人性的關懷力量,使得護持正義社會的人性活水源頭,得以長遠保有而源源不斷。崇托(J. C. Tronto)是在社會政治學的領域中去論述關懷實踐的理念和實踐規準;黑克曼(S. J. Hekman)將正義社會,定位在所有個殊處境的人,都能發出其獨特的心聲,而能在整個社會中去交流、溝通、爭取、關懷與被關懷,而成就一個異質的多元社會。崇托和黑克曼的關懷理論,對於關懷倫理學實踐正義理想的手段和主體定位,各有其進一步的創發。而要落實此二理論的社會實踐,可以在諾丁關懷倫理學所建構的教育計畫中,找到教育實踐的參考途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及教育上的意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1-01-??) 方志華
    本文旨在分析關壞倫理學相關理論之開展,對社會正義和教育上的意涵。諾丁(Nel Noddings)是將關懷倫理學由人性發展層面加以理論化的第一人,諾丁的關懷倫理學重在加強人性的關懷力量,使得護持正義社會的人性活水源頭,得以長遠保有而源源不斷。崇托(J. C. Tronto)是在社會政治學的領域中去論述關懷實踐的理念和實踐規準;黑克曼(S. J. Hekman)將正義社會,定位在所有個殊處境的人,都能發出其獨特的心聲,而能在整個社會中去交流、溝通、爭取、關懷與被關懷,而成就一個異質的多元社會。崇托和黑克曼的關懷理論,對於關懷倫理學實踐正義理想的手段和主體定位,各有其進一步的創發。而要落實此二理論的社會實踐,可以在諾丁關懷倫理學所建構的教育計畫中,找到教育實踐的參考途徑。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