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曹博盛"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6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的修訂版應用於數學領域之命題實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2-12-??) 曹博盛; Poson D. Tsao
    自從Bloom 等人(1956)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方法被引入臺灣之後,在臺灣地區廣泛地被使用在各個學科的學習成就評量試題的命題中。在各類的數學試題設計的雙向細目表中,橫軸經常是根據Bloom 等人的認知教育目標分類,分成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六個層次。在2001 年的修訂版出現之後,也開始慢慢受到各界的重視。在數學科的學生學習評量中,要如何應用這個修訂版的認知教育目標分頰,正是中小學教師相當關注的一點。本文將作者在研究所上課所用之講義改寫,希望能對第一線的教師在數學命題的工作上有幫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03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5-10-??)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07 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2-12-??)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07 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3-03-??)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1 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I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5-11-??)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1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III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5-12-??)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1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5-10-??)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1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5-10-??)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1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IV)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6-03-??)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5 臺灣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9-11-??)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5 臺灣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9-12-??)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5 臺灣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20-03-??)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IMSS 2015臺灣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20-04-??)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九年級數學平面幾何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
    (2013) 楊承鑫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九年級三個版本數學領域教科書中,版本間關於平面幾何圖形之教材內容與組織上的差異,以及各版本教科書對幾何能力指標之對應程度。本研究以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理論為主要的理論基礎,將一~九年級平面幾何圖形教材分為「圖形的外觀」、「圖形的組成要素」、「圖形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圖形的性質」、「形式化演繹」等五大類目,使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各版本平面幾何教材的份量,不論以題目數或是類目來計算,經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結果皆呈現出顯著差異。 二、各版本平面幾何教材內容在三個數學學習階段中分別著重於「圖形的外觀」佔63.86%~73.06%、「圖形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佔62.11%~71.07和「圖形的性質」佔91.7%~93.41%,且在組織上均依循以實際操弄辨識形體為先、掌握形體要素、發現形體性質、進而從非形式化推理到形式化推理作為主要的發展脈絡。 三、在各脈絡之首例引入時間點上,各版本「三角形概念」、「四邊形概念」以及「圓形和扇形概念」之課程發展過程均具有差異性。 四、課程內容與九年一貫能力指標的對應程度,有出現教材內容與指標不相符的情況。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九年級數學教科書中代數符號及等號概念之發展設計
    (2010) 李宜蓉; YI-JUNG LEE
    本研究對三個版本國中、小數學教科書進行九年(共54冊)的課程分析,僅對數學教科書中的代數符號及等號概念發展,整理出一套類目歸類,進行版本間的互相比較。本研究以Ausubel(1963)的「有意義的學習論」、Küchemann(1981)的孩童文字符號使用層次理論為主要的理論架構,使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一、此概念之課程發展過程,三個版本主要差異性為題目數與引入時間點。 二、概念啟蒙例的呈現上,三個版本有情境佈題與描述方式上的差異性。 三、先備知識的複習上,三個版本課程內容的表現有安排與呈現方式上的差異。四、課程內容與九年一貫能力指標的對應程度,有出現教材內容與指標不相符的情況。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位高中數學教師批閱習作的行動研究
    (2018) 林佑瑋; Lin, You-Wei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給出明確的批閱方法及合適的回饋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成就表現。研究對象是研究者導師班的29位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依教學需求與數學章節內容來設計不同的隨堂測驗卷,增加學生的練習量並採取不同的批閱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 研究期間以隨堂測驗卷、教師評量反省表、評量回饋單、數學習作、數學段考成績蒐集資料。本研究採行動研究,配合上學期2次段考時間分別進行兩次行動循環,下學期2次段考時間進行第三次行動環。本研究將對三次行動循環的目標、計畫、執行與調整、反思與回饋四個面向來討論。 第一行動環中發現,隨堂測驗卷的命題對研究者是很大的考驗,但批閱的經驗可作為習作批閱的參考。隨堂測驗的練習對學生基本觀念的建立有正向幫助,但段考成績並無顯著提升,而有學生表示習作的文字回饋看不懂,所以在第二行動環中,調整習作的批閱方式。第二行動環持續隨堂測驗卷的實施,只是在習作的文字回饋部分調整成三方面來寫,都是先讚美接著寫建議,讓學生更了解不足之處在哪,結果顯示學生的段考成績比上次更優異。但是隨堂測驗卷的命題與批閱以及習作的批閱佔了研究者幾乎全部的課餘時間,為了未來長期的可行性下,第三行動環的目標是降低教師批閱的負荷,仍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研究者在以確實增加學生的練習量這個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沿用第二次的習作批閱方式,只是將習作指定為學生每天的回家作業,並於隔天一早立即收回批閱,結果顯示下學期段考的班級平均分數比全校平均高了至少0.3個標準差。 研究者將這三次行動環所遇到的困難一一記錄下來,並依據各個行動環的目標及分析評量回饋單的內容以及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從中檢視並調整下一個行動環的目標及作法。根據這些資料的分析,研究者建議教師使用習作前,需事先規劃好每節授課的重點與學生的認知行為目標,讓學生課後能立即進行有效練習。教師在批閱學生習作時運用分段給分與文字回饋的方式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效有更多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讓習作成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管道,使學生每天都在教師的看護下持續成長,讓學生學習上更有信心,學習效益也會更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學數理師資培育整合型研究計畫(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李田英; 金鈐; 曹博盛; 張文華; 楊文金; 黃芳裕; 張俊彥; 童麗珠; 黃福坤; 羅珮華; 洪志明; 陸健榮; 謝豐瑞; 左台益; 張永達; 楊芳瑩
    本計劃擬發展中等學校數學與科學(以下簡稱數理)師資的教育學程,第一年將採用 問卷調查法、專家座談及訪談等方法,分別搜集中等學校教務主任、實習輔導教師及新 進數理教師們對現行中等教育學程之優、缺點之看法,及科學教育、數學教育研究的結 果為基礎與師培機構之學者們的理想之數理教育學程,以差距分析法分析現實與理想師 資學程之差異。以決定數理教育學程之科目及內容。第二年將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 院的學生試用第一年所規劃之數理教育學程,同時發展評量中等學校數理教師專業素養 之規準。第三年評量本研究所設計的中等學校數理教育學程之成效。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學數理師資培育整合型研究計畫(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張文華; 張俊彥; 楊芳瑩; 童麗珠; 楊文金; 謝豐瑞; 左台益; 洪志明; 張永達; 曹博盛; 羅珮華; 李田英; 黃芳裕; 黃福坤; 陸健榮; 金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學數理師資培育整合型研究計畫(I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李田英; 金鈐; 張俊彥; 黃福坤; 陸健榮; 張文華; 左台益; 謝豐瑞; 洪志明; 曹博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學科學教師之教育學程修習狀況與成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8-08-01) 李田英; 曹博盛; 左台益; 謝豐瑞; 黃福坤; 陸健榮; 張俊彥; 楊芳瑩; 洪志明; 黃芳裕; 張文華; 張永達; 童麗珠; 楊文金; 羅珮華
  • «
  • 1 (current)
  • 2
  • 3
  • 4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