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曾子嘉"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從《康科德奏鳴曲》探討艾伍士的音樂創作與思維(2006) 曾子嘉; Tzu-Chia Tseng《康科德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2: Concord, Mass., 1840-1860)是美國二十世紀作曲家艾伍士(Charles Edward Ives, 1874-1954)的重要創作,其歷史可追溯至1904年;經過近半世紀的時間終告定稿。為了闡述創作理念,作曲家並寫下一篇相關著作《寫在奏鳴曲之前》(Essays Before a Sonata, 1920)。在這首鋼琴奏鳴曲中,艾伍士以美國文學上的超越主義(Transcendentalism)思想當作圓心,引領當時風潮的文學家們為半徑,創作他認為真正具有美國特色的音樂。在四個音樂形象迥異卻被主題隱隱貫串的樂章中,作曲家投注無可言喻的深刻情感,透露出對於康科德精神的無限嚮往。 本論文將以《康科德奏鳴曲》以及《寫在奏鳴曲之前》為主軸,就此樂曲的首演、結構以及文字敘述,從不同角度討論艾伍士的音樂創作與思維。全文共分成五章:第一章與第五章分別為緒論與結論;第二章以首演《康科德奏鳴曲》的鋼琴家科克派崔克為主,討論他彈奏此曲的過程,首演之後對作曲家造成的影響,以及他對艾伍士由認識、崇敬、進而為其盡心盡力的源由與貢獻;第三章針對《康科德奏鳴曲》的音樂本身,從文獻資料上,試論此曲的創作時間與素材來源,並就其樂曲主題與結構作一分析;第四章則從影響艾伍士甚鉅的超越主義為起點,探討此文學思潮與作曲家、作品之間的連結,進而就《寫在奏鳴曲之前》文字內容的六個部分逐一討論,探索作曲家內心最深沈的世界。Item 淬鍊「現代」—從《賴德和檔案》初探作曲家賴德和於1970-1980年代音樂創作之歷程與思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21-11-??) 曾子嘉; Tzu-Chia TSENG本文從檔案學研究的角度入手,運用於臺灣作曲家賴德和的文獻檔案之中,經過邏輯性的分類、編排與保存等步驟,最終選定作曲家於1970-1980年代的音樂創作為對象,梳理其史料脈絡,映照當時臺灣社會的環境變遷與思潮,以形成研究論點。賴德和於1970-1980年代創作的近30首作品,有多達半數曾於當時重要的現代音樂活動中首演或發表,一方面見證了當代嚴肅音樂的發展,也成為形塑臺灣「現代音樂」樣貌的推手之一。本文將以此為起點,透過檢視《賴德和檔案》之內容,嘗試探析作曲家對於臺灣現代音樂發展的探索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