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曾筱筑"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京劇演唱與京胡伴奏之交互作用研究-以梅蘭芳〈女起解〉為例
    (2021) 曾筱筑; Tseng, Hsiao-Chu
    在京劇藝術當中,唱腔與伴奏旋律之間除了在音樂上有著緊密的關係,更是體現藝術家之間的默契。從早期的錄音資料,以及口述及文本傳記資料中,可以發掘出梅蘭芳如何發展為龐大梅派體系的京劇表演藝術經典,在此過程中,唱腔與京胡伴奏中的關係與變化,是為重要關鍵。學習京劇旦角藝術通常以梅(蘭芳)派戲入門,本論文即以梅蘭芳常作為打炮戲的演出劇目〈女起解〉為對象,探討京劇演唱與伴奏間的交互關係。  第一章將京劇〈女起解〉發展之脈絡及其演變進行溯源:從民間流傳玉堂春的故事至明代流行之公案小說《海剛峯先生居官公案》;後被馮夢龍收錄於《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中,以蘇三經歷為主要內容,將故事定型;最後經過多人長時間努力,將故事舞臺化,使得京劇《玉堂春》得以搬演。〈女起解〉原為全部《玉堂春》故事中的一個段落,僅有「別獄神」四句【原板】,經由王瑤卿研究創新大段【反二黃慢板】,加上梅蘭芳伯父梅雨田所編創的「十個可恨」唱腔,使〈女起解〉成為可獨立搬演之劇目。而最早全劇有聲資料,為1957年由梅蘭芳與蕭長華二人共同錄製。  第二章統整全劇音樂結構,探討劇目中所使用之【二黃散板】、【反二黃慢板】、【西皮導板】、【西皮散板】、【西皮搖板】、【西皮快板】、【西皮流水】、【西皮原板】、【西皮慢板】等九個聲腔板式,其演唱與伴奏之規律性。  第三章將梅蘭芳的琴師徐蘭沅所歸納出梅氏在演唱時的裝飾性唱法「顛、挑、顫、壓、落、斷、剛、柔」,本論文依其特性,將之分為倚音、長音、收腔、力度等四種行腔規律,結合京胡伴奏中的裝飾音,闡述兩者間的關聯,並藉由比對梅氏〈女起解〉錄音資料,以梅氏演唱之異同,來窺探其不同時期對於角色人物的理解,以及梅派琴師的伴奏與梅蘭芳演唱的交互作用。  第四章則將伴奏類型分為做表式、引導式、演唱式三部份,列舉劇中使用於演員做表的亮弦、行弦,引導唱腔的過門,以及與演唱具直接關係的唱腔伴奏,從尺寸與旋律的變化切入,說明演唱與伴奏間的氣口安排如何相應配合,探討兩者間之交互作用。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