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朱靜怡"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為例(2008) 朱靜怡近年來,台灣各大學院校設立藝文中心蔚為風氣,成為台灣當前成長最快速的藝文機構之ㄧ。在這股設置熱潮的帶領下,大學藝文中心不僅能讓學生在鑽研學術之餘,有更多的機會接受藝術文化的薰陶,藉由藝文活動的參與,亦促成大學校園藝文風氣的全面提升。隨著政府「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持續推動,加速了社區意識的抬頭與大學校園的開放,在社會的期待下,促使大學藝文中心的服務的對象,從校內師生逐漸擴大至社區居民,社區參與成為大學藝文中心發展一個重要的動力,也使得大學藝文中心逐步走出了學院的藩籬,跨越校園、社會與文化的界限,積極扮演著地方公立藝文機構外的第二展演平台,進而成為臺灣藝術文化生態的一環。大學藝文中心透過活動的策劃與推廣,除將大學生培養成未來支持、欣賞藝術最主要的人口外,在這一波社會的期待中,它亦扮演對社區直接提供藝文活動的重要角色,越是欠缺藝文空間的社區,越發突顯大學藝文中心的重要性。 本研究在探討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的相關議題時,首先分別以社區的概念與資源、大學與社區互動的目的與模式、大學與社區互動的困境與因應、大學藝文中心的社區功能、大學藝文中心與地方文化館的結合及案例分析等面向切入,對大學藝文中心的社區功能進行探討;之後再針對影響雙方互動之因素,及社區對於大學藝文中心之需求進行瞭解與分析,最後再提出建立雙方良好互動以及資源分享之最佳策略與改善建議。經研究發現,欲建構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惠互利的共存關係,其具體的做法和努力的目標有:一、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應建立平等暢通的溝通管道,並持續的進行溝通;二、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應發展共存共榮的資源分享關係;三、大學藝文中心應對社區所提供的多方位服務,帶動社區進步;四、大學藝文中心應自許成為地方精緻文化的催生者,並以打造社區藝文中心為努力的目標。 長期以來,台灣各大學藝文中在與社區互動關係的經營上並不積極,即使從1988年起至今近廿個年頭,大學藝文中心在社區文化功能的發展上,仍遠遠悖離社會的需求。所幸在社區總體營造觀念日益普及與社區居民的殷切期盼下,促使大學藝文中心開始重視社區參與,並有計畫的與社區進行資源分享。本論文期盼透過對台灣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之探討,為其他大學藝文中心未來發展社區文化功能提供參考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