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李亭萱"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有機稻米產業發展條件的區域比較—以花蓮縣、宜蘭縣為例
    (2016) 李亭萱; Li, Ting-Hsuan
    臺灣發展有機農業近三十年,亦為宜蘭縣、花蓮縣政府推廣之產業,其中有機稻米為重要有機產品。本研究選擇花蓮縣、宜蘭縣有機稻米產業作為研究個案,以「農業糧食供應鏈」釐清兩縣該產業產銷結構,分析農業投入、農業生產、產品處理及產品銷售管道等調查項目,得知產銷結構並非造成兩縣有機稻米種植面積、產量差異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兩縣有機稻米產業地理條件。 研究結果顯示,花蓮縣發展有機稻米產業地理條件之優勢為:1、就自然環境條件,比較後認為土壤並非關鍵因素,而氣候溫暖、水質佳成為發展有機稻米產業的「地點」條件;2、就工業發展程度,「位置」條件使工業發展程度不高,環境汙染的疑慮較低,此外,在缺乏就業機會的情況下,部分從事農業的勞動力遂積極投入有機稻米產業;3、與休閒活動的結合層面,由於縱谷地形的「地點」條件,玉里鎮與富里鄉為花東縱谷中旅遊路線必經之地,因此玉里鎮與富里鄉的有機稻米產銷班以休閒活動推廣有機稻米;富里鄉農會亦利用此地點條件,在此設置展售中心,結合有機稻米產業與休閒活動以推廣該產業。宜蘭縣發展有機稻米產業地理條件之限制為:1、就自然環境條件,冬季氣溫較低且雨水多,農民承擔風險較高,水質亦不如花蓮縣佳,「地點」條件限制該產業之發展;2、就工業發展程度,該縣「位置」條件對外聯繫優於花蓮縣,縣內工廠逐年增長,對環境汙染的可能性增加;且該縣在就業上有更多選擇。3、與休閒活動的結合層面,受到蘭陽平原地形的「地點」條件影響,僅三星鄉的產銷班透過休閒活動宣傳有機稻米較有成效,但蘭陽平原的旅遊路線有較多選擇,使位於非主要道路的五結鄉夢田觀光米廠,推廣該產業效果有限。因此,花蓮縣由於地點、位置等條件,具有發展有機稻米產業之優勢。而兩縣越遠離核心的地區,該產業發展呈現更為發達的趨勢,可驗證辛克萊模式。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