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俊仁"
Now showing 1 - 20 of 2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不同完美主義領域指標與憂鬱傾向關係之研究(2017) 許胤筠; Hsu, Yin-Yun本研究旨在檢視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並探討不同完美主義領域指標與憂鬱之關係,以領域特定性觀點檢視完美主義與憂鬱的關係,探討完美主義與憂鬱的關聯模式。本研究先透過前導研究,以300位台灣大學生為樣本,使用因素分析以及變異數分析聚焦六個不同類型之領域,作為正式研究之特定領域,包括學業、口語表達、外貌、時間管理、運動與健康領域。在正式研究部份,採用問卷調查法,以322位台灣大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利用近乎完美主義量表、柯氏憂鬱量表,以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因素分析探討完美主義領域特定性議題,而本研究以六個單一領域、各領域加總計算,以及各領域因素萃取作為不同完美主義領域指標,探討其與憂鬱傾向的相關性,藉此了解完美主義與憂鬱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1)儘管在不同領域完美主義的指標達顯著差異,但不同領域間高相關,以及六個領域經過因素分析為單一因子,研究結果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普遍性;(2)在不同領域完美主義指標的排序上,特定領域顯示性別差異,男性在運動及健康領域設定個人標準高於女性;(3)本研究結果顯示完美主義與憂鬱相關係數達顯著相關,但以學業領域、各領域總和及因素萃取等三種計算指標與憂鬱相關係數未達顯著差異;(4)本研究結果發現對於高憂鬱情緒者,完美主義與憂鬱具有更為強烈之關聯性。文中針對上述結果在研究方法以及概念上進行細部的說明與討論,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實務處遇及後續研究之建議。Item 中文語意透明度對再認記憶裡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的影響:一般與自閉症學童的比較研究(2017) 呂俐葶; Lu, Li-Ting本研究旨在比較國小自閉症與一般學童於再認記憶的發展異同,並探討中文語意透明度及詞頻對兩組學童再認記憶裡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的影響。 實驗一中以二階段記得/知道實驗任務測量一般學童再認記憶裡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研究結果顯示中、高年級學童的再認記憶無年齡差異,但高年級清晰回憶大於中年級,熟悉度判斷歷程小於中年級的現象。實驗二以同樣的實驗任務測量中年級與高年級自閉症學童的再認記憶,兩個年段的再認記憶及其雙歷程並無明顯的差異。綜合分析比較一般與自閉症學童再認記憶的表現,顯示一般與自閉症學童並無明顯的發展差異。 本研究同時操弄中文語意透明度及詞頻以檢視兩種詞性對再認記憶中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中文語意透明度在一般與自閉症學童組的比較上並無組別間的交互作用,且兩組都有語意不透明詞的正確再認率大於透明詞,而錯誤再認率小於透明詞的鏡像效應。此外,在實驗一對詞頻的分析並未發現詞頻對一般學童的再認記憶有明顯的影響,但在實驗二的分析則顯示在校正後的知道反應中,自閉症學童對高頻詞的熟悉度判斷歷程大於低頻詞。綜合分析比較亦發現在校正後的知道反應中詞頻對一般學童及自閉症學童再認記憶的影響有差異,顯示自閉症學童對高頻詞的熟悉度判斷歷程大於低頻詞,但一般學童的再認記憶沒有詞頻上的差異。 整體而言,一般學童與自閉症學童的組間差異不明顯,兩組在再認記憶的發展上都有整體正確再認率無年齡差異,但在雙歷程的清晰回憶歷程上有高年級大於中年級,熟悉度判斷歷程中年級大於高年級的現象。此外,語意透明度的鏡像效應並不受年齡及樣本族群影響,在整體再認率上都有正確再認率不透明詞大於透明詞且錯誤再認率小於透明詞的現象。Item 中文閱讀弱讀者的認知功能缺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7-12-??) 李俊仁; 柯華葳為了要探討視覺處理或是聲韻覺識影響中文識字發展,本研究以去音首、注音符號拼音、字形區辨、符號再認等認知變項進行研究。在實驗設計上,以年齡配對及閱讀能力配對的方式,探討認知變項與識字量發展的因果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在控制智力後,除了非國字音注音符號拼音出現同閱組的表現依然優於弱讀組,其它的變項,都沒有發現同閱組高於弱讀組的表現。根據這樣的結果,研究者認為注音符號拼音所代表的聲韻處理機制可能是影響識字發展的原因,而不是結果,文中對此有深入討論。視覺處理的變項,如字形區辨、符號再認等,都不是影響識字發展的原因。Item 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檢視完美主義的類別(2015) 劉又綾; Liu, Yu-Ling傳統上,運用「幾近完美主義量表」可以將問卷的填答人區分成不適應完美主義、適應完美主義和非完美主義三類。但是過去的研究以臺灣大學生為調查對象時,有研究者認為華人社會應該分成四類比較恰當,增加了低標準高落差組,並認為此組非完美主義者跟華人社會的文化特性有關。這一個研究利用統計的方式,檢視利用三類或是四類分類的適切性,並建立效度的檢核,討論是否需要第四類的分組,以及第四類分組是否跟華人的家族文化特性有關。同時,為了便利專業工作運用此量表,根據多變量統計的分析,以ROC曲線檢驗分類錯誤率最低的高標準分數的切分點,以判定受試者是否為完美主義,並根據差異分數的切分點,決定受試者是不適應完美主義或適應完美主義。研究一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修訂版、Frost多向度完美主義量表、貝克憂鬱量表與生活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以集群分析與區別分析進行分類,再以ROC曲線檢驗不同切分點的誤判程度。研究結果不認為需要第四類的組別,並設立高標準分數大於35.5分者為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的落差分數大於51.5分為不適應完美主義者,小於51.5分為適應完美主義者。此外,此研究也利用自我判定的方式,檢視與幾近完美主義量表的相符性。個體自我知覺的完美主義判定與量表的結果有一定的落差。 關鍵詞:完美主義、完美主義的類型、切分點Item 以認知因素區辨不同閱讀能力組的效能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7-03-??) 李俊仁; 柯華葳確認影響閱讀發展的認知因素,並釐清這些認知變項對於區辨閱讀能力的效能,無疑地對早期篩選閱讀低成就危險群有重大幫助。而為了達成此一目的,先釐清相關認知變項是否對閱讀發展具有影響力以及驗證認知變項對閱讀能力的區辨效能為基本的工作。本研究以學校的國語成績將學童區分為低成就組以及一般控制組,發現工作記憶、拼注音、形音連結等認知成分能有效地區辨國小三年級受試者的閱讀成就組別。這樣的結果可供將來進行發展性閱讀能力區辨研究提供基礎。Item 以量相符效應探索一個自閉症學者症候群患者的數字數量表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7-03-??) 蔡佳津; 楊宗仁; 李俊仁在本研究中,主要目的是想瞭解一個具有計算天才自閉症個案(DJ)的數字數量表徵。透過「量相符效應」(size congruity effect )作業,比較此一計算天才的數字數量表徵與一般大學生的異同。「量相符效應」是數字史促普作業(number Stroop task )的一種現象,指的是受試者因判斷數字形狀大小/數字數量多寡時,會因為兩個向度的量是否大小相符,而產生促進或抑制的反應。DJ 的資料顯示:一、DJ 在數字數量多寡判斷作業時,不論是促進或是抑制效果,都高於一般大學生倍數的效果量。二、DJ 在數字形狀大小判斷以及數字數量多寡判斷時的促進或抑制效果,與一般成人促進或抑制模式相仿。但DJ 在判斷數字數量多寡時,因數字形狀大小的量相符產生極大的促進效應;在判斷數字形狀大小時,促進效果量低於一般成人,但抑制的效果量卻大於一般成人。這個資料型態與傳統的自動化理論所預期的結果相反,但是以抑制功能異常或是表徵分化論,卻也無法完全解釋所發現的現象。Item 初學識字兒童的識字歷程: 整體性或分析性?(2013) 許家維; Jia wei Hsu本研究旨為探討初學識字者在文字的辨識歷程為整體性或者是分析性?Anderson等人(2013)曾提出獨體字的辨識優於合體字的論述,這是因為合體字在整體分析的歷程後,還需要進行部件辨識的分析。但因為該研究並沒有控制筆畫及字頻,因此這一個系列的實驗是在控制相關混淆變項後,以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作為受試者以檢視初學者在獨體字的辨識優於合體字的假說。 實驗一對獨體字與合體字在字頻、筆畫作嚴格控制後,發現兩者在延宕抄寫作業的正確率並沒有達到統計顯著的水準,因此並無法支持Anderson等人所提出的假設。不過,在嚴格控制頻率下,實驗一呈現天花板效應。為了避免天花板效應,實驗二以縮短目標字出現的時間以及增加遮蔽的方式提高難度,觀察到獨體字抄寫表現優於合體字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是支持Anderson等人(2013)先前所提出的假設。實驗三進一步以促發(priming)的典範進行實驗,探討在獨體字以及合體字的認知運作中,是否牽涉次部件及部件的分析。結果發現當促發項為組成目標字的部件或次部件時,兩者都得到促進的促發效果。 實驗四則以成人檢視是否會呈現部件的促發效應,以部件或次部件作為促發項,發現成人對於目標字的辨識並沒有產生促發效果。Item 國高中階段不同亞型學障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2022) 唐郁婷; Tang, Yu-Ting本研究旨在檢視讀寫、書寫學障亞型與一般生在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上的差異,並比較國、高中跨教育階段的變化。本研究採量化研究,徵求 162 位國高中生參與,以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檢測其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狀況。研究有以下主要的發現:一 、 不分國高中階段及亞型 ,在學業自我概念上學障生均比一般生差;二 、 在非學業自我概念 方面,高中 書寫 障礙在生理自我以及心理自我概念都比 讀寫 障礙以及一般生差,後兩者間則無差異,國中階段兩類 亞型學障生 則與一般生相同 ;三 、 國中學障的個人適應比高中學障差,其中又以 國中 讀寫障礙 比 國中 書寫障礙 差 四 、 在社會適應上學障生在國高中階段 皆與一般生無異。Item 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2016) 許庭韶; Hsu, Ting-Shao過去,完美主義被視為是一種普遍性、跨領域的類人格特質。本論文檢視完美主義的普遍性以及領域特定性、性別在不同完美主義領域的表現是否有差異,以及個體在不同完美主義領域是否有相關的一致性。研究一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修訂版為測量工具,檢視運動員以及一般人在運動、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特性,發現在高標準以及落差的完美主義的指標上,學群與領域的交互作用產生主要效果,運動員在運動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學業領域;一般人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運動領域,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特定性。在高標準的向度上,性別與領域也產生交互作用,男性在運動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學業領域;女性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運動領域。同時,性別在運動以及學業的完美主義相關並不相同。研究二進一步以生活領域以及學業領域檢視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議題,同樣發現在領域上的差異,支持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一般人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都會顯著高於生活領域,但在性別上並無顯著差異。同時,也發現性別在生活以及學業的完美主義相關並不相同。根據本論文的資料,建議完美主義的測量必須考慮領域以及性別上的差異。Item 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端視於個體特性及檢視的領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12-??) 許庭韶; 許維素; 李俊仁; Ting Shao Hsu, Wei-Su Hsu, Jun Ren Lee本論文檢視完美主義是普遍性或是領域特定性,以及性別所產生的影響。研究一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修訂中文版檢視運動員以及一般生在運動、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研究一發現在高標準裡,領域、學群、性別的主要效果顯著,學群與領域、性別與領域間的交互作用達顯著。在相關分析部分,在運動員部分是沒有相關,但是,在一般生則呈現運動以及學業領域高標準的相關性,但如果將運動員以及一般生合併計算,則不管男性或是女性都沒有相關。因素分析顯示運動員為兩因素,但一般生為一因素。研究一高標準分數的差異以及領域間無相關的現象,基本上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特定性,但一般生在領域間高標準的相關,以及因素分析為單一因素,卻是支持完美主義跨領域的特性。基於運動與學業是向度差異非常大的領域,這可能產生兩者間的特殊性。研究二則以一般生在生活以及學業領域檢視此議題。研究二發現學業跟生活在高標準分數的差異,但性別間則無差異,性別與領域間無交互作用;相關分析部分僅女性呈現生活以及學業領域在高標準以及落差的相關性,男性則無此相關;因素分析的結果為一因子。本研究認為探討完美主義領域特定性時,需要同時考量實驗參與者對於研究者所挑選領域知覺的重要性以及領域間的相關性。Item 技術型高中學生恆毅力、自我控制、盡責對學業成就的影響(2022) 黃鈺棉; Huang, Yu-Mien本研究之主旨為探討恆毅力、自我控制與五大人格的盡責向度對學業成就的個別影響力及共同的影響力。研究參與者為兩百零九位技術型高中三年級學生填寫自我評估問卷,內容包含恆毅力、自我控制、盡責及對於學業成就的評估與實際獲得成績。研究結果顯示恆毅力、自我控制與盡責間仍相互呈現顯著高度的相關,顯示個構念有相當程度的重疊。學生對於英文、數學兩個學科之在意程度與實際成績有相關,國文科則相關不顯著。恆毅力總分、興趣穩定性分量表與學生的學科成績呈現顯著相關。盡責與自我控制與學科成績均無呈現顯著相關。最後恆毅力、自我控制與盡責對於學科的單獨影響力,國文、英文兩科均為恆毅力最大而盡責影響力最小,數學則是恆毅力影響力最大,影響力最小的變項是自我控制。研究結果也得到三個變項對於學科的總影響力落在3% ~4% 之間。後續,將依研究結果,針對相關的輔導建議、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方向進行討論。Item 組成字對學童雙字詞辨識歷程的影響(2014) 林玟慧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詞彙辨識歷程是否牽涉詞以下單位詞素組成的運作,以及學童辨識中文詞時是否受到詞的鄰項個數影響?Liu, Chung, McBride-Chang和Tong(2010)提出國小四年級學童在詞的辨識歷程以整體式進行辨識,對於字,則是以分析式進行辨識。該研究透過顛倒/隨機兩個情境進行,詞的部分,顛倒型為真詞顛倒雙字的順序,隨機型為兩個詞素隨機組成;字的部分,顛倒型為真字顛倒部件的位置,隨機型為兩個部件符合組字規則的假字。以詞彙判斷作業進行研究,發現顛倒型辨識反應時間慢於隨機型;但顛倒部件位置的非字,受試者的拒絕反應時間比假字快。因為在詞、字裡得到不一樣的結果,該論文認為中文詞是以整體式,字是以分析式進行辨識。本研究針對詞的部份進行探討,由於Liu等人(2010)在詞的研究部份有若干可能的混淆變項,分別為呈現方式以及實驗程序,因此本研究實驗一、實驗二嘗試澄清這些可能的混淆變項。雖然研究結果支持Liu等人的結果,不過在瞭解詞彙辨識採用分析式歷程後,實驗三檢視學童是否受到組成字,鄰項個數效應的影響,雖然在真詞沒有得到達統計顯著效果,但在假詞獲得抑制的鄰項個數效應。顯示組成字影響學童詞彙的辨識,具有詞以下單位的運作。Item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篇章閱讀之關聯詞語表現(2017) 曹雅宜; Tsao, Ya-Yi關聯詞語對於閱讀理解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採用邢福義對於關聯詞語的分類,將關聯詞語分成轉折、因果,並列三個類別20個句式,以自創文本的方式,檢視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對於關聯詞語20個句式的理解。透過設計的文本,以克漏字的填寫方式,發現關聯詞語的理解發展。本研究也依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檢視不同閱讀能力對不同類型句式的理解,相關的內容將於論文中描述。Item 臺灣大學生英語詞彙熟悉度習得年齡評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12-??) 張葶葶; 李俊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台灣大學生對3080個英語詞彙的熟悉度以及習得年齡評定指標,研究的成果可提供未來進行台灣大學生英語字詞辨識研究時,選取刺激材料的資料庫。本研究徵求120位大學生,請受試者先針對字詞進行認識與否判斷。受試者針對判斷為認識的詞彙,進一步評定熟悉度以及習得年齡。利用本資料庫進行回歸分析,發現一個英文詞的辨識度、熟悉度、習得年齡間彼此呈現高相關;而熟悉度、習得年齡、音節數目等三個因素,都對英文詞的辨識率有重要的影響。Item 臺灣大學生英語詞彙熟悉度習得年齡評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12-??) 張葶葶; 李俊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台灣大學生對3080個英語詞彙的熟悉度以及習得年齡評定指標,研究的成果可提供未來進行台灣大學生英語字詞辨識研究時,選取刺激材料的資料庫。本研究徵求120位大學生,請受試者先針對字詞進行認識與否判斷。受試者針對判斷為認識的詞彙,進一步評定熟悉度以及習得年齡。利用本資料庫進行回歸分析,發現一個英文詞的辨識度、熟悉度、習得年齡間彼此呈現高相關;而熟悉度、習得年齡、音節數目等三個因素,都對英文詞的辨識率有重要的影響。Item 臺灣大學生英語詞彙熟悉度習得年齡評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12-??) 張葶葶; 李俊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台灣大學生對3080個英語詞彙的熟悉度以及習得年齡評定指標,研究的成果可提供未來進行台灣大學生英語字詞辨識研究時,選取刺激材料的資料庫。本研究徵求120位大學生,請受試者先針對字詞進行認識與否判斷。受試者針對判斷為認識的詞彙,進一步評定熟悉度以及習得年齡。利用本資料庫進行回歸分析,發現一個英文詞的辨識度、熟悉度、習得年齡間彼此呈現高相關;而熟悉度、習得年齡、音節數目等三個因素,都對英文詞的辨識率有重要的影響。Item 臺灣學生聲韻覺識作業之聲韻表徵運作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9-??) 李俊仁; 柯華葳本研究利用不同語言為材料刺激,檢視心理詞彙以及聲韻表徵符號對聲韻作業的影響,研究中也利用注音符號在拼音時的構音特性,討論漢字聲韻運作單位是音節、 注音符號(聲母及韻母)、還是音素。實驗一發現心理詞彙對聲韻覺識無作用,而聲韻表徵符號影響聲韻覺識的表現;實驗二以大學生為受試者,以中文字音以及英 文詞音為前導刺激,在關鍵刺激材料ㄧㄢ[Iεn]上,發現多數受試者的答案是ㄢ[An]而非[εn],顯示受試者是以注音符號處理聲韻覺識作業。綜合實驗 一以及實驗二的結果,發現不管是學童或是大學生,不管是否學過英文,多數受試者是以注音符號運作聲韻覺識作業。這個研究顯示在台灣學生在聲韻覺識作業的聲 韻運作單位既不應是音節,也不是音素,而應是注音符號所表徵的聲母與韻母。依據此一結果,本研究討論中文聲韻覺識對識字發展可能的作用方式。Item 臺灣學生聲韻覺識作業之聲韻表徵運作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9-??) 李俊仁; 柯華葳本研究利用不同語言為材料刺激,檢視心理詞彙以及聲韻表徵符號對聲韻作業的影響,研究中也利用注音符號在拼音時的構音特性,討論漢字聲韻運作單位是音節、 注音符號(聲母及韻母)、還是音素。實驗一發現心理詞彙對聲韻覺識無作用,而聲韻表徵符號影響聲韻覺識的表現;實驗二以大學生為受試者,以中文字音以及英 文詞音為前導刺激,在關鍵刺激材料ㄧㄢ[Iεn]上,發現多數受試者的答案是ㄢ[An]而非[εn],顯示受試者是以注音符號處理聲韻覺識作業。綜合實驗 一以及實驗二的結果,發現不管是學童或是大學生,不管是否學過英文,多數受試者是以注音符號運作聲韻覺識作業。這個研究顯示在台灣學生在聲韻覺識作業的聲 韻運作單位既不應是音節,也不是音素,而應是注音符號所表徵的聲母與韻母。依據此一結果,本研究討論中文聲韻覺識對識字發展可能的作用方式。Item 臺灣學生聲韻覺識作業之聲韻表徵運作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9-??) 李俊仁; 柯華葳本研究利用不同語言為材料刺激,檢視心理詞彙以及聲韻表徵符號對聲韻作業的影響,研究中也利用注音符號在拼音時的構音特性,討論漢字聲韻運作單位是音節、 注音符號(聲母及韻母)、還是音素。實驗一發現心理詞彙對聲韻覺識無作用,而聲韻表徵符號影響聲韻覺識的表現;實驗二以大學生為受試者,以中文字音以及英 文詞音為前導刺激,在關鍵刺激材料ㄧㄢ[Iεn]上,發現多數受試者的答案是ㄢ[An]而非[εn],顯示受試者是以注音符號處理聲韻覺識作業。綜合實驗 一以及實驗二的結果,發現不管是學童或是大學生,不管是否學過英文,多數受試者是以注音符號運作聲韻覺識作業。這個研究顯示在台灣學生在聲韻覺識作業的聲 韻運作單位既不應是音節,也不是音素,而應是注音符號所表徵的聲母與韻母。依據此一結果,本研究討論中文聲韻覺識對識字發展可能的作用方式。Item 閱讀研究議題一:影響學前幼兒閱讀和書寫的能力因素分析-學前幼兒(2010-12-01) 張鑑如; 賴文鳳; 劉惠美; 李俊仁本研究主要目標在建構可能影響幼兒在小學時識字與閱讀理解表現的學前語文和 認知能力指標。研究方法擬採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就所選取可能的學前閱讀能力指 標,發展有效之幼兒語文認知評估工具,預試並檢測各工具之信效度。第二階段則進行 正式施測,個別測試120 名(男女各60 名)五歲幼兒的語文認知能力,包括聲韻覺識、口 語詞彙、語音知覺、快速念名、聲韻工作記憶、時序處理、視覺區辨與記憶、注音符號 辨識、口語敘事、和文字概念。預定在一週內完成每位幼兒的所有施測,測試過程將作 錄音和錄影。施測結果將作各能力變項間之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以瞭解各能力間的關 係和各能力對閱讀可能的影響權重。本研究結果將可提供政府和幼兒教育相關人員擬定 幼兒語文教育政策、規劃課程教學和安排介入輔導方案之參考,具有重要之研究和教育 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