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品慧"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北市國高中學生關懷感受度、關懷向度及其德育義蘊(2007) 李品慧; Pin-Huey Lee本研究以Carol Gilligan及Nel Noddings訴求之關懷倫理學為基礎,形成整體關懷概念架構,並以台北市國高中學生為對象,採取問卷調查法對其關懷現況進行探析,並釐清學生個人背景變項於其間的差異或關聯情形。「關懷」於研究中分作兩大概念探討,其一為學生被動接收之「關懷感受度」,包含家庭、同儕與教師關懷,另外則是學生關懷的主動付出,由知(認知思維) 、覺(情意感受)、行(實踐行動)三大關懷向度構成。研究結論主要歸結如下: 一、 穩固關懷意願並落實關懷行動,仰賴關懷思維體認與情意浸濡的並存 二、 學生關懷付出積極程度與關係對象的親疏遠近,未必呈現全然正比對應 三、 關懷情感最初易由近端關係生成,然德育終極目標係使情意能普及所有 關係對象 四、 僅憑情意親密訴求關懷,恐削弱關懷意識並有礙合宜互動品質;僅憑理 性規範訴求關懷,恐使關係流於工具性對應 五、 實踐關懷歷程中伴隨的情意回饋,使個人愈能由情感面向肯定關懷 六、 現有關懷知性價值的提倡,尚不足啟動學生關懷的實際行動 七、 青少年視關懷具備互惠性特質,關懷感受匱乏恐導致負向循環作用 八、 性別並非影響關懷的唯一要素,社經地位與學業成績中的落差尚潛藏窒 礙關懷實踐的不利因素 九、 成功促發學生實踐關懷的關鍵,在於營造校園整體關懷文化並賦予個人 自我實現的正向協助 尚以上述研究結論為基礎,省思其中德育義蘊,並針對學校、教師、家庭及研究人員分別提出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