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李幸怡"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趟深具政治意涵的特殊觀光旅程-兩蔣文化園區的空間再生產
    (2010-04-24) 李幸怡; 李素馨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趟深具政治意涵的觀光旅程-兩蔣文化園區的空間再生產
    (2011) 李幸怡; Hsing- yi Lee
    『兩蔣文化園區』於民國95年成立,是桃園縣政府主導規劃,並結合縣內民間力量,成功整合散落於桃園縣大溪鎮與復興鄉的帶狀觀光景點。觀光園區的成立代表著當地從過去舊有的政治空間轉變為觀光空間,觀光客對園區擁有不同的空間想像,將影響後續的觀光行為。本研究透過Lefebvre 的空間生產理論,來理解園區如何在歷史發展的脈絡中,生產出目前獨特的空間特性。此外,其他的空間使用者彼此間的互動方式,也必然對空間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佈滿各式不同的符號象徵的園區內,本研究透過符號互動理論,來了解各空間使用者的互動意義為何。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1) 探討不同的政治時期與歷史背景,如何形塑出兩蔣文化園區現今的空間特性;(2) 探討不同的空間使用者(觀光客、當地居民及觀光從業者)對於園區的看法以及彼此的互動模式為何;(3) 檢視兩蔣文化園區空間再生產過程的政治意涵。 根據研究架構與目的,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回顧法、內容分析法、參與觀察法以及深度訪談法。先後順序為:先使用文獻回顧法,整理出兩蔣文化園區的發展沿革及歷史背景;再針對園區相關新聞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園區目前的空間發展特質與概況;最後使用深入訪談法、參與觀察法與內容分析法,描述各空間使用者對於園區的看法、情感等,並分析其行為如何順應或改造園區空間。 研究成果如下:(1) 園區的『空間實踐』特質受現代政策主導,從日治時期至今,明顯地受到政治力介入操控園區空間,在不同的階段中,空間使用者感受到不同的空間特質,也將影響其自身在空間內的行為,繼而改變其空間特質;(2) 園區的『空間再現』: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局,對內以合約的方式操控著園區內的商品內容與活動項目,對外尋求中央政府與偏藍的新聞媒體合作,無形中,控制了對於園區的空間解讀方式;(3) 『再現空間』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行動:其一、進入園區空間內,消極、被動地接受一切政府主導的空間安排與設計;其二、藉由群體力量逐漸地起身反抗這強權所控制的空間體制,藉由以上一次次挪用或改造空間的行為活動,讓園區空間不再只是霸權控制的僵化空間。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