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桂楨 教授"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灣族群帕金森氏症Parkin及HTRA2基因變異的分子遺傳及功能研究(2009) 吳春嫺; Chun-Hsien WuPARK2與PARK13分別與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及偶發性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相關。PARK2基因產物Parkin具ubiquitin E3 ligase功能,而PARK13基因產物HTRA2則與細胞凋亡相關。本研究延續先前的PARK2 cDNA定序(管, 2007),分析台灣帕金森氏症患者Parkin的基因變異。結果共發現二個缺失突變(Ex2-3del、Ex5del)、一個點突變(R334C)、兩個多型性(S167N、V380L)及一個新穎的內含子9插入突變(c.1084intron+),此插入突變與內含子9上的-6g>a (IVS9 g>a)的多型性點相關。進一步對所蒐集的病人與性別、年齡相當的正常人進行S167N、V380L的病例-對照組分析,結果顯示V380L C等位基因頻率在病人族群中明顯較正常人族群低,且和低帕金森氏症感受性相關。Ex5del缺失突變與正常人淋巴細胞的分析結果顯示,病人淋巴細胞的Caspase-3活性顯著高於正常人,粒線體膜電位分析結果亦顯示病人淋巴細胞的細胞凋亡顯著高於正常人,在staurosporine或去血清處理下,病人淋巴細胞存活率顯著低於正常人。在HTRA2基因分析方面,HTRA2 cDNA定序結果發現二個新穎的點突變(R36W與T215M)。進一步建構EGFP標記的cDNA質體,表現於HEK-293T及SK-N-SH細胞,次細胞分層、西方轉漬、螢光顯微鏡分析結果顯示,R36W與T215M蛋白皆有成熟型蛋白生成且座落於粒線體,但R36W蛋白成熟型表現量較野生型低,T215M蛋白則表現異常分子量的前軀及成熟蛋白。Item 熱休克蛋白過度表現及氧化壓力對SCA17細胞模式影響之研究(2009) 王品蓉; Pin-Rong Wang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s,簡稱SCAs)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有超過28種的亞型。其中的遺傳性第十七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SCA17)與染色體6q27位置TATA binding protein (TBP)基因的CAG三核苷重複擴增相關。突變的TBP蛋白具有延長的聚麩醯胺(polyQ)片段,可能導致蛋白質結構錯誤摺疊及聚集,而polyQ擴增造成的氧化壓力與疾病形成有關。當細胞處於氧化壓力下,會提升熱休克蛋白的表現,如HSPA5、HSPA8和HSPB1等監護蛋白(chaperones),以便抵抗氧化壓力所造成的傷害。監護蛋白可經由穩定錯誤摺疊蛋白的結構,降低聚集的生成,來緩和polyQ突變蛋白的毒性。藉由熱休克蛋白和氧化壓力與SCA17的關連性做探討,我們可以更瞭解SCA17的致病機轉,有助於疾病的改善或治療策略的發展。藉誘導式細胞模式的建立,本篇研究結果顯示擴增polyQ的TBP蛋白聚集在細胞核中,且細胞週期呈現較高的sub G1%。表現擴增polyQ的TBP使細胞活性氧分子產量增加,且對staurosporine處理的敏感度提升及缺血清的耐受度下降。短暫表現TBP的細胞模式顯示,HSPA5、HSPA8和HSPB1的過度表現可以降低聚集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