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涵鈺"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9-??) 甄曉蘭; 李涵鈺課程的改革與變動,必須要具體評估其所產生的效益,才能判斷其改革的價值與意義,也才能據以推動進一步的改進與修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多年以來,雖有許多論文著述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及其實務問題,但較少有以實徵評鑑研究確實評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實際成效與影響者,而有關偏遠地區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則更是付之闕如。本研究主要透過焦點小組座談方式,分區訪談全省各地偏遠國中教務主任,藉以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對偏遠國中的課程實踐所產生的衝擊,及其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根據焦點小組座談資料的分析,本文從實務層面所產生的困惑、配套措施所衍生的問題、學生學習所浮現的現象等三個層面,來討論偏遠國中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的處境,藉之反省檢討改革理想與現實產生落差的因素,並提出一些相關改進建言。Item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9-??) 甄曉蘭; 李涵鈺課程的改革與變動,必須要具體評估其所產生的效益,才能判斷其改革的價值與意義,也才能據以推動進一步的改進與修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多年以來,雖有許多論文著述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及其實務問題,但較少有以實徵評鑑研究確實評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實際成效與影響者,而有關偏遠地區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則更是付之闕如。本研究主要透過焦點小組座談方式,分區訪談全省各地偏遠國中教務主任,藉以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對偏遠國中的課程實踐所產生的衝擊,及其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根據焦點小組座談資料的分析,本文從實務層面所產生的困惑、配套措施所衍生的問題、學生學習所浮現的現象等三個層面,來討論偏遠國中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的處境,藉之反省檢討改革理想與現實產生落差的因素,並提出一些相關改進建言。Item 跨國共構歷史教材之越國理解:以中日韓《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為例(2013) 李涵鈺為瞭解跨國共構歷史教材的意義與爭議,本研究以中日韓三方合作經驗為例,思考跨國共構教材的價值,並提出理想的共構模式。首先以文獻探討國際教科書對話的背景及發展現況,為後續討論奠定歷史背景圖像;次者,透過實地訪談13 位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的參與者,瞭解共構的歷程、發展與挑戰;再者,分析《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架構及內容議題,以之與中、日、韓三國的國家版歷史教科書進行對照探討,從兩者的差距探究共構版本的限制與特點,並反思跨國共構歷史教材的意義及問題。 研究發現:東亞三方形成跨國學術共同體,建立歷史對話機制,增益了歷史視野的相互理解;共構版教材賦予教材更開放的定義,不限定單一國家作者及單一國家,具有拓寬歷史視野及縮小各自國家對歷史理解存在的差異;而「共構」使得部分歷史記憶有了再議的可能,惟難以短時間改變主流記憶及結構面的分歧。最後,中日韓共構經驗所呈現的「東方模式」,融合東方文化強調集體、共識、民族性等性質,有跨國取向,但尚未達到越國的境界。 針對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1. 針對共構版本進行實徵性研究,瞭解落實程度與使用情形;2. 進行現行歷史教科書內容的修訂,並將共同編撰歷史教材的經驗轉化為現行歷史教科書敘寫的建議。3. 教材共構的理想模式,應關照教師及學生的需求,在持續對話與評估中達到循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