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清筠"
Now showing 1 - 18 of 1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三曹樂府詩中的神仙世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1999-06-01) 李清筠本文以曹氐父予樂府詩為依據,探討三人在詩中所呈現的神仙世界,並分析這些內容與文化傳統之間的關係--包含神仙信仰的吸收與遊仙詩寫作的承創,最後簡析三人神仙思想的異同及書寫心態。Item 三曹樂府詩中的神仙世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1999-06-??) 李清筠Item 中規中矩、平穩踏實--96年大學國文指考試題評析(國文天地雜誌社, 2007-08-01) 李清筠Item 古典散文教學重點與方法--從〈兒時記趣〉出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9-01) 李清筠Item 古典散文教學重點與方法從〈兒時記趣〉出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3-09-??) 李清筠; Ching-Yuan Li〈兒時記趣〉是中學階段許多學生第一篇接觸到的古典散文教材,本文以(兒時記趣)為例,說明進行古典散文教學時講授的重點,及可採用的方法。教師宜先確立古典散文教學目標,再配合教材特色,規劃教學設計,以建構學生系統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如何閱請古典散文。Item 國中國文教科書創傷書寫教學—以融入讀書治療概念進行操作(2019) 賴琬蓉; Lai, Wan-Jung本研究產生動機乃是筆者於教學現場,有感於某任教學生因遭遇創傷事件而影響學習,進而思考,除了專業輔導系統的介入外,身為國文老師,若在教學中融入讀書治療概念,一方面加強該生國文學習,一方面是否能緩解創傷所帶來的衝擊。而青少年成長過程可能面臨諸般壓力事件,若未適時疏導,有時便演變成創傷。如將讀書治療概念融入國文教學,是否能達到預防創傷的效果。 因此,本文脈絡為探討青少年可能遭遇的創傷問題與影響,以及讀書治療的意涵與操作方法。其次,分析三版本教科書中,創傷書寫文本在各年級的分布和所占比重、內容面向等。最後,設計相關教學活動,了解融入讀書治療概念的國文教案,於教學現場實際操作的情形與可能狀況。 本研究希望能讓教育人員在籌備相關課程時做為參考,並提供教科書廠商於編選教材時,適度參酌。Item 國文差異化教學與評量的設計與實施──以八年級課程為例(2021) 李欣芸; Li, Shin-Yun十二年國民教育上路,讓學生能符合社會潮流,研究者以十二年課綱的精神從事教學。秉持著 108 課綱「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期望在國文教學上,能兼顧不同學生的需求,也能透過差異化評量,刺激學生學習的渴望,使學生願意積極學習,而能達到有效學習,進而獲致成就感。試著透過差異化教學和評量的實施,研擬出適合國中階段的差異化教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有效學習。差異化教學依授課內容做些調整,依學生的能力及學習準備度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過程方面,則採取合作學習,透過同儕教導提供鷹架給低能力的學生,或者針對低能力學生給予較簡單的任務,讓他們能獲得學習成就。至於在學習成果部分,實施差異化教學後雖然有些未見其學習成效,但對其學習態度都有正向影響,學生對於學習比較有意願。因此,研究者擬從事行動研究,以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康軒版第四冊為教材,選擇以教材「藉物抒情」、「藉事品人」為主題,設計主題學習模組外,並在課堂中操作兩個版本的學習單,從課前預習單到課後評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能達到有效學習,進而能從差異化教材與評量的實施,了解寫作手法。Item 大陸、香港初中語文教科書「寫」、「說」能力編撰研究及其應用──以北師大《語文》、香港啟思版《中國語文》為例(2019) 洪慧君; Hung, Hui-Chun臺灣現行國中國文教科書以閱讀理解訓練為主軸,然而語文教育的四大能力訓練僅偏重於一項,稍顯不足,而新課綱上路,學生語文素養亟待語文能力工具性基礎加以累積厚實。本文旨在探究大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之初中《語文》、香港啟思出版的初中《中國語文》(第四版)二套教科書,其「寫作」、「說話」能力訓練的編撰現況,可作為臺灣國中國文教科書編撰及課堂教學的參考。筆者也藉由二地教科書編撰內容,聚焦於「寫」、「說」二項能力訓練,融入臺灣翰林版《國中國文》七年級進行課程設計。透過本文探究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一、二地版本「寫」、「說」能力訓練編撰在教科書上呈現形式差異甚大; 二、二地版本「寫」、「說」能力訓練的學習目標與評鑑規準的設置不同; 三、二版教科書中能力訓練序列之聯繫連結與指導說明方式相異。 而在課程設計中,得到以下啟發: 一、工具性的能力訓練是人文性素養極重要的基礎之一; 二、學生潛力甚大,教師應多創造多元能力學習機會。 因此,對於臺灣國中國文教科書有以下建議: 一、內容編列應擴充語文能力訓練項目與練習活動; 二、語文能力應更重視實用性,明確設置語文能力學習目標與評分規準。Item 宋元明清的年俗釆風(國文天地雜誌社, 1989-02-01) 李清筠Item 從文獻考索看詩經入樂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90-06-??) 李清筠Item 從文獻考索看詩經入樂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90-06-01) 李清筠Item 斷裂性與模式化--非選擇題答案卷的現象觀察(國文天地雜誌社, 2002-09-01) 李清筠Item 深化語文根基,拓展學習視野--光復版國中國文教材特色介紹(國文天地雜誌社, 2002-05-01) 李清筠; 周姚萍Item 詩經戀歌的表現藝術(1999-06-01) 李清筠Item 讀寫結合:範文仿寫對九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之研究(2022) 胡涵鈺; Hu, Han-Yu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中的「不等組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探究在獨立時間進行完整的範文仿寫教學課程,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程度。以臺北市某國中九年級某班學生為對象,於課後輔導課時間,實施為期十五堂,每堂四十五分鐘課堂分組創作、課後個人寫作的寫作訓練。研究者由讀寫結合理論為出發點,以範文仿寫為工具,為學生搭建寫作的鷹架。依林明進老師所提出的寫作策略,按物體描寫、景物描寫、人物描寫、事件記敘的順序為學生建構寫作模組。並藉著因導師職務而深入了解學生的各種生活體驗之便,寫作主題穿插許多班級共享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體會生活即寫作,寫作即生活。實驗結果參酌六次形成性評量、依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評定之前後測與會考寫作測驗成績,檢視學生寫作能力是否提升,結論如下:一、 藉由課堂上分組仿寫範文,且寫作主題多是班級共同生活經驗,降低學生對寫作訓練的排斥。經課堂寫作成果,可觀察到學生在描寫敘事技巧的合宜使用比例增加,學生整體寫作能力亦有所提升,達成會考寫作測驗96.42%及格率。二、 教師善用導師角色,將生活題材置入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共同創作,師生都能擁有美好的課堂經驗。關鍵詞:讀寫結合理論、寫作教學、仿寫Item 階梯作文(一)(台北市:三民。, 2009-06-09) 邱燮友; 季旭昇; 張春榮; 顏瑞芳; 李清筠Item 高三生的語文鑑賞與表達能力—由「非選擇題答案卷」談起(國文天地雜誌社, 2000-04-01) 李清筠Item 魏晉名士人格研究(臺北市:文津, 2000-01-01) 李清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