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李玉芬"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6-11-01) 陳國章; 李玉芬; 韋煙灶 
    在以臺灣為範圍的閩南語體系中,宜蘭地區過去一直是以漳州腔為優勢音的「語 言島」,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也隨著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環境等的變遷而有不同面貌,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調查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情形;了解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空間變 化;探究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影響因素。得到具體結論如下: 1. 整體而言,宜蘭地區漳州腔保存尚稱完整,但在日常生活中與泉州腔混用,學生保留漳 州腔的程度,稍高於家長,可見「與外界接觸的頻率」會影響語言的使用習慣。 2. 在個別詞語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洗澡、吃飯」可能受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漳州 腔的使用已經不敵偏泉州腔的臺灣優勢腔。「打哈欠」一詞,居民主要仍以漳州腔發音, 殆以其發音特殊且很少使用,反而能根深蒂固的保留下來。其他詞語的使用目前仍以漳州 腔略佔優勢。 3. 在空間分布上,宜蘭地區閩南語的使用,並無明顯的區域差異,均為漳州腔和泉州腔混 用,唯較偏僻、孤立的地區,漳州腔的保留呈現略高的態勢,如蘇澳鎮之朝陽里,例外的 應是大陳移民村與眷村,但其形成原因不在空間因素,而是時間因素與官方政策。 4. 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與學生的「出生地、住在宜蘭的時間、家裡的主要使用語言」有 關;與性別無關。家長方面亦與性別無關,而與「住在宜蘭的時間、工作地點、年齡、學 歷、籍貫」較相關。一般而言,出生地在宜蘭、住在宜蘭的時間愈久、家裡主要的使用語 言為閩南語、工作地點一直在宜蘭地區、年齡愈大、籍貫為宜蘭、學歷愈低者,愈偏向使 用漳州腔;反之,則偏向使用泉州腔。 5. 在族群的差異對語言使用的影響上,屬於蘭陽平原區的聚落,不管是過去曾是平埔族、 客家人、閩南之泉州人,經過百餘年的融合,皆早已經「涵化(Acculturation)」而使用優 勢族群的漳州腔,成為同質性極高的單一「語言地理區」。泰雅族原住民所用的閩南語則 直接受臺灣偏泉州腔的優勢音影響。 6. 南澳地區的漢人語言地理特性,可作為宜蘭地區語言變遷過程中具體而微的例證,亦可 驗證語言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如生活方式與土地關係密切者較易保留原音;與外界交流頻 繁的核心區語言變異情形超過偏僻的邊陲區;外來語言的侵入是沿著交通線由近而遠擴散 開來。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地理學系, 1996-11-??) 陳國章; 李玉芬; 韋煙灶
    在以臺灣為範圍的閩南語體系中,宜蘭地區過去一直是以漳州腔為優勢音的「語言島」,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也隨著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環境等的變遷而有不同面貌,本研究的目的有三:調查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情形;了解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空間變化;探究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影響因素。得到具體結論如下:1. 整體而言,宜蘭地區漳州腔保存尚稱完整,但在日常生活中與泉州腔混用,學生保留漳州腔的程度,稍高於家長,可見「與外界接觸的頻率」會影響語言的使用習慣。2. 在個別詞語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洗澡、吃飯」可能受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漳州腔的使用已經不敵偏泉州腔的臺灣優勢腔。「打哈欠」一詞,居民主要仍以漳州腔發音,殆以其發音特殊且很少使用,反而能根深蒂固的保留下來。其他詞語的使用目前仍以漳州腔略佔優勢。3. 在空間分布上,宜蘭地區閩南語的使用,並無明顯的區域差異,均為漳州腔和泉州腔混用,唯較偏僻、孤立的地區,漳州腔的保留呈現略高的態勢,如蘇澳鎮之朝陽里,例外的應是大陳移民村與眷村,但其形成原因不在空間因素,而是時間因素與官方政策。4. 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與學生的「出生地、住在宜蘭的時間、家裡的主要使用語言」有關;與性別無關。家長方面亦與性別無關,而與「住在宜蘭的時間、工作地點、年齡、學歷、籍貫」較相關。一般而言,出生地在宜蘭、住在宜蘭的時間愈久、家裡主要的使用語言為閩南語、工作地點一直在宜蘭地區、年齡愈大、籍貫為宜蘭、學歷愈低者,愈偏向使用漳州腔;反之,則偏向使用泉州腔。5. 在族群的差異對語言使用的影響上,屬於蘭陽平原區的聚落,不管是過去曾是平埔族、客家人、閩南之泉州人,經過百餘年的融合,皆早已經「涵化(Acculturation)」而使用優勢族群的漳州腔,成為同質性極高的單一「語言地理區」。泰雅族原住民所用的閩南語則直接受臺灣偏泉州腔的優勢音影響。6. 南澳地區的漢人語言地理特性,可作為宜蘭地區語言變遷過程中具體而微的例證,亦可驗證語言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如生活方式與土地關係密切者較易保留原音;與外界交流頻繁的核心區語言變異情形超過偏僻的邊陲區;外來語言的侵入是沿著交通線由近而遠擴散開來。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綠島漁業發展與社會變遷的文化生態
    (地理學系, 1998-11-??) 陳憲明; 李玉芬
    本研究以文化生態的觀點,探討綠島這個位於臺灣東部太平洋上的孤島,日治時代以來在內外部環境的交互作用下,島民的漁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調適過程,研究資料包括歷史文獻,及野外觀察、和漁民訪談的記錄。綠島面績約 15 平方公里,約 200 年前始有來自屏東小琉球的漢人陸續入墾, 由於對外交通不便,初期島民以燒墾游耕為主、漁撈為輔的生計方式,過著相當封閉的社會生活,也使島上於 20 世紀初即成為童山濯濯的「火燒島」景象。日治中期,日人在島上設立鰹魚加工場(製作柴魚),開啟了島上漁業發展的新紀元,昭和3 年( 1928 )以後漁船開始動力化,漁業成為島民的重要生計活動。此後,隨著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增加,而使綠島漁業種類日趨多樣化,鰹魚捕撈期只有夏季,致部分漁民於冬半年(秋季至翌年春天)受雇捕魚於臺東新港漁港,遂傳回鏢魚及追逐網漁法;至高雄出售漁產品,又將延繩釣漁業技術傳回綠島。雖然綠島與臺灣本島的交通逐漸改善,但在納入更大社經空間體系之後,其孤立性雖降低,卻仍不失其邊陲性格,故島上漁業技術雖益趨多樣,農漁發展仍為有限,近來更因臺灣近海漁業資源枯竭,綠島漁業也於 1990 年以來急速沒落。所幸近年來臺灣區觀光業的發展,帶動了綠島觀光業的急速興起,並將成為今後綠島經濟的主體。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東焚風的時空特性及其影響
    (2009/09/18-19) 李玉芬; 林炯明; 沈淑敏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東焚風的時空特性及其影響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9-12-01) 李玉芬; 林炯明; 沈淑敏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