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李鎧光"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1946年上海市參議員選舉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2-12-??) 李鎧光; Li, Kai-kuang
    中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因為國內有民主化的要求,復以希望爭取國際援助,在內外的雙重壓力下,決定在各地成立參議會,做為地方民意機關,以便推行地方自治,做為實施憲政的基礎。本文以上海市參議員選舉過程為中心, 探討在選舉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問題。首先在人口普查上,市政府進行的時間過短,很多區域應該是由保甲長自行填報,沒有真正普查。製作選舉人名冊也出現不少過失,由於逼近投票日才完成,錯誤和疏失應該很多。在競選活動方面,總計有1,195 名候選人角逐181 個席次。候選人主要透過廣播發表演說,或是在公園直接發表政見,也有宴客及接受報紙訪問來爭取支持。1946 年4 月28 日投票時,市政府在投票所設置上出現極大瑕疵,超過200 萬的選民只有100 個投票所,造成秩序混亂。再加上許多選民無法書寫選票,需由代書人書寫,有候選人收買代書人在書寫選票時舞弊。還有候選人雇用流氓闖入投票所妨害投票,造成一部分區域中止投票。從選舉結果報告書中得知,幾乎所有選區的領票數與投票數都有一定程度的落差,顯示投票與開票的過程中,遺失不少選票。可能不少人領票而未投票,甚至遭到有心人取出調換。選舉結束後有區長退勸候選人的事件,但是被市政府及時阻止。總之,在內戰的陰影下,政府雖有意推行民主,卻因選前準備不足,選舉中亦有暴力事件阻撓,選舉後也有區長勸退當選人,使得普選之良法美意蒙上陰影。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1946年上海市參議員選舉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2-12-??) 李鎧光; Li, Kai-kuang
    中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因為國內有民主化的要求,復以希望爭取國際援助,在內外的雙重壓力下,決定在各地成立參議會,做為地方民意機關,以便推行地方自治,做為實施憲政的基礎。本文以上海市參議員選舉過程為中心, 探討在選舉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問題。首先在人口普查上,市政府進行的時間過短,很多區域應該是由保甲長自行填報,沒有真正普查。製作選舉人名冊也出現不少過失,由於逼近投票日才完成,錯誤和疏失應該很多。在競選活動方面,總計有1,195 名候選人角逐181 個席次。候選人主要透過廣播發表演說,或是在公園直接發表政見,也有宴客及接受報紙訪問來爭取支持。1946 年4 月28 日投票時,市政府在投票所設置上出現極大瑕疵,超過200 萬的選民只有100 個投票所,造成秩序混亂。再加上許多選民無法書寫選票,需由代書人書寫,有候選人收買代書人在書寫選票時舞弊。還有候選人雇用流氓闖入投票所妨害投票,造成一部分區域中止投票。從選舉結果報告書中得知,幾乎所有選區的領票數與投票數都有一定程度的落差,顯示投票與開票的過程中,遺失不少選票。可能不少人領票而未投票,甚至遭到有心人取出調換。選舉結束後有區長退勸候選人的事件,但是被市政府及時阻止。總之,在內戰的陰影下,政府雖有意推行民主,卻因選前準備不足,選舉中亦有暴力事件阻撓,選舉後也有區長勸退當選人,使得普選之良法美意蒙上陰影。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1946年上海市參議員選舉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2-12-??) 李鎧光; Li, Kai-kuang
    中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因為國內有民主化的要求,復以希望爭取國際援助,在內外的雙重壓力下,決定在各地成立參議會,做為地方民意機關,以便推行地方自治,做為實施憲政的基礎。本文以上海市參議員選舉過程為中心, 探討在選舉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問題。首先在人口普查上,市政府進行的時間過短,很多區域應該是由保甲長自行填報,沒有真正普查。製作選舉人名冊也出現不少過失,由於逼近投票日才完成,錯誤和疏失應該很多。在競選活動方面,總計有1,195 名候選人角逐181 個席次。候選人主要透過廣播發表演說,或是在公園直接發表政見,也有宴客及接受報紙訪問來爭取支持。1946 年4 月28 日投票時,市政府在投票所設置上出現極大瑕疵,超過200 萬的選民只有100 個投票所,造成秩序混亂。再加上許多選民無法書寫選票,需由代書人書寫,有候選人收買代書人在書寫選票時舞弊。還有候選人雇用流氓闖入投票所妨害投票,造成一部分區域中止投票。從選舉結果報告書中得知,幾乎所有選區的領票數與投票數都有一定程度的落差,顯示投票與開票的過程中,遺失不少選票。可能不少人領票而未投票,甚至遭到有心人取出調換。選舉結束後有區長退勸候選人的事件,但是被市政府及時阻止。總之,在內戰的陰影下,政府雖有意推行民主,卻因選前準備不足,選舉中亦有暴力事件阻撓,選舉後也有區長勸退當選人,使得普選之良法美意蒙上陰影。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