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杜曉惠"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戰後初期臺灣初級中學的歷史教育(1945~1968)-以課程標準與教科書分析為中心
    (2009) 杜曉惠
    歷史教育在當代公民教育中,直接擔負公民愛國心之培養與傳遞民族文化的責任。歷史教育不但可以「曉事、知人、論世」,也是一個國家人文教育的基礎。由於歷史教育具有形塑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功能,故在世界各國的教育課程設計中,歷史教育一直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角色。影響歷史教育的因素甚多,但要真正落實教育政策,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須仰賴歷史教科書來完成。歷史教科書對歷史知識的傳達、歷史意識的形成,以及自我認同的建立,具有最直接的影響力。教科書為一種教育工具,決定教學的大部分範疇。由此可知,歷史教科書關係著學生歷史知識的建構與能力的培養,受教者透過教科書,不但會累積共同的歷史記憶,亦逐漸被塑造成具有共同意識與認同的人民。 戰後臺灣的政治、社會環境,隨著政權轉移產生截然不同的變化。接收的中華民國亟欲重新塑造有別於殖民地時期的國家認同、民族意識及國民性格。因此,歷史教育的內涵產生重大轉變。從戰後歷次課程標準與教材大綱的修訂中,可以看出國家統治機器企圖藉由課程標準與教材大綱來指導歷史教育走向。其作法為先確立教科書的框架範疇,進一步利用教科書達成其設定的目標和理想。 本論文的焦點在於探討戰後初期(1945~1968)臺灣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教材大綱與教材之演變情況,課程標準、教材大綱與教材之間的關連,以及歷史教科書所欲傳達之理念內涵。主要係以1940、1948、1952及1962年等歷次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教材大綱,及教科書為探討對象。其中,教科書版本分別為1949、1951年的審定版,以及1953、1963年的統編本。 經由本論文的剖析,發現戰後初期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大綱確實主導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方向和內容。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編撰刊行,雖然前後曾出現不同版本,觀其內容,多依據歷次修訂之課程標準和教材大綱。其中,雖曾出現有教材大綱綱目卻無教科書章節,或是教科書有章節但教材大綱無綱目的情況,但都僅是少數,不影響整體教科書與課程標準目標的對應。至於各階段的歷史課程標準,不但具有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更反映大時代環境的變遷。 自戰後到1968年止,課程標準前後歷經四次變更,從具有「抗戰建國精神」轉變成到「反共抗俄意識」的目標內涵。為配合時代演變,不僅課程標準所屬的教材大綱進行增刪,教科書內容亦跟隨調整。然不論課程標準和教材大綱如何修訂,四個不同階段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內容都是以「政治」議題所佔份量最多,主題也最為明確。至於其他議題如文化、社會經濟等較為軟性的題材,常以教科書編輯者的個人主觀作為選取標準,多為蜻蜓點水般輕輕帶過,未見較為深入的描述;同時相關子題亦不明確,常呈現分析不足的現象。 事實上,初中歷史教科書所有的議題,除經濟觀較少和政治發生關連外,其餘議題不管是外交、制度、民族觀,還是文化、社會觀,多係圍繞政治議題而來。此種現象,與傳統初中歷史教材明顯重視歷史意識(historical consciousness)的傳達有關。基本上,初中歷史教材所欲傳達的歷史意識,不管任何一個階段均特別強調「國家正當性的建構」任務。此一歷史意識,支配我國歷史教育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總而言之,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藉由課程標準的修訂、教材大綱的規範,將政府嘗試透過教育方式傳達給國人的訊息,在教科書中明確地彰顯無疑。初中歷史教科書不僅傳授歷史知識而已,更經由因果分析、人物評價,灌輸國人「正確」的史觀和歷史意識,使國人產生對國家、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