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佳範教授"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校園人身自由權保障之探究─以行政措施檢核表為出發點
    (2008) 賴宏銓; HUNG CHUAN LAI
    論文摘要 現今社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早已由過去的威權管理模式邁向民主多元開放,但是學校這樣一個領域,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每天都上演著無數的驚奇,我們必須體認在談教師的專業自主與家長參與權的同時,不應忘記學生的學習權,他應該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心,應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讓每個學生受到應有的尊重。而這些尊重如想發揮效果,就須建立新的校園倫理,去檢討以往的傳統倫理觀念,思考注入以人性尊嚴尊重的觀念。基此,應承認學生的憲法主體地位,校園內的權利的行使,也就是說需要建立「人身自由權」的觀念。是以,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校園人身自由權保障,並以行政措施(教務、訓導、輔導、總務)檢核表為出發點。全文共分為五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等,並點出問題所在,以及建構本論文架構。。 第二章「文獻探討」,旨在探討人身自由權的起源、概念、保障理由,以及國內外相關的法律規定與我國大法官解釋及實務見解。藉以分析歸納人身自由權保護之原理原則,並從中初探校園人身自由權問題,以進一步地建構初步校園人身自由權保障檢核表。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包括研究步驟、研究對象、研究倫理以及所使用之研究工具、詳細的研究實施流程,以及最後資料處理的方式計畫。 第四章「人身自由權保障與校園行政措施」,乃係藉由問卷調查與焦點訪談所得資料,整理出校園人身自由權與學生權利的現況。以了解校園對於人身自由權保障的看法、「建構校園人身自由權檢核表」之實際歷程與「建構校園人身自由權檢核表」之成效評估。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則係就研究結果做成結論與建議,並對該項經驗發展模式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墨子>>書中平等思想之研究
    (2009) 李玉竹; Lee, Yu-Chu
    <<墨子>>書中平等思想之研究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哲人墨子,其思想中之平等精神,以及其對現代公民社會的啟示。研究之範圍,以<<墨子>>原典之內容為主,篇章取<親士>第一至<公輸>第五十。研究方法係以墨子思想中的平等精神與若干位西方哲人思想中的平等精神相互聯結比較,以分析出墨子思想中的平等精神。 本研究針對墨子兼愛思想、經濟思想、政治思想、宗教思想等四個面向的平等精神進行研究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 兼愛是墨子所有平等思想的核心,而兼愛乃上天之志,上天之志欲人平等交互愛利。 二、 就心量的層次來說,兼愛是無差等的愛,但落實在實踐的面向,兼愛仍是一種「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修身>篇),一種由近及遠、施由親始的差等之愛。 三、 墨子所主張的平等,並不是一種「數學形式或機械式的平等」,而是一種「同法者必同類,同類者必同法」、「明是非、審治亂、明同異、察名實、處利害、決嫌疑。」的實質平等。 四、 墨子並沒有否認社會階層的存在,但他反對社會階層完全由世襲決定,不可變更,故而提出非命論。 五、 墨子思想中對於「平等」所持的觀點,比較近似於「開放的社會階層體系」(open social stratification system)的平等觀,而不是「封閉的社會階層體系」(closed social stratification system)的平等觀。 六、 墨子基於兼愛理念所欲建構的社會,是一個人人將他人視為平等個體來關懷與尊重的社會,而不是僅在宗法等級的規範之內追求公平的社會。 七、 在經濟生產方面,墨子主張不論上下,應分工從事,「與其勞,獲其實」,藉由生產的價值,獲取應得的份額。 八、 在消費方面,墨子主張節儉致發平等,希望降低貴族階層的生活水準以與民齊。其目的倒不是只著眼於分配上的平等,而是關心社會地位的平等。 九、 在分配方面,墨子主張一種自發性的「有力相勞,有財相分,有道相教」的互助式平等觀。 十、 在政治人才的晉用方面,墨子主張職位向所有人平等開放,使「農與工肆之人」,也得到社會流動的機會。 十一、 有關思想、言論自由的方面,墨子的「尚同」建制,是不符合平等尊重原則的。 十二、 在宗教信仰方面,墨子主張「祀天」是每一個平民百姓都可以做的事。「天」不再是專屬於有權「祀天」者所擁有用以維繫政權的利器。就連「祖先」也可以在新興平民中找到。因此,對於人世間的懲處能力就不再專屬於貴族的「天」與「祖先」,而是屬於所有階層人民的「天」與「祖先」。 十三、 但從美國學者德沃金(Ronald Dworkin)所提出的「寬容的世俗國家」視角出發,墨子的宗教觀強調敬天事鬼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很可能使良善的立意成為對不信宗教者不公的歧視與壓迫。 就其現代意義來說,墨子平等互愛的兼愛理想可以應用在醫療照護、企業管理、宗教實踐與教育工作之上。 關鍵字:墨子、平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民主的公民教育再台灣實施困境之研究--論高中公民課程與國文科「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倫理價值衝突
    (2006) 劉姝言; Shuian,Liou
    台灣實施民主的公民教育,面臨的困境為︰以儒家為主的文化建構,與憲政民主的倫理價值相互衝突;上述兩套不同的倫理價值分別呈現在高中公民課程與國文科「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民主國家的教育面臨哪些價值具有正當基礎,哪些價值的傳遞可能有侵犯個體良心自由之虞,價值的教學如何能夠符合民主政治對於個體平等與自由價值的尊重。對於上述教育問題的處理,攸關民主政治能否成熟穩定地實踐。 本研究首先論述分析憲政民主的基礎—自由主義,和儒家政治思想之價值與內涵,由此進行對現行高中公民課程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內容分析;並從民主政治哲學和道德社會學,探討公民教育的內涵與本質,釐清公民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的界限,作為民主國家價值教育探討之基礎。 研究結果發現,「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如實反映儒家德治禮教的基本精神;儒家品格教育的本質是去主體性、他律的道德教育。現行的高中公民課程對於民主政治呈現有限的政治個人主義、斷裂矛盾的憲政邏輯、臣屬的守法概念,以及矛盾的邏輯論證;關於兩套倫理價值衝突的意識薄弱,對傳統道德正面肯定,少有反省;課程中少數處理價值衝突部份,也僅以價值宣揚方式進行,未能切中核心。 本研究嘗試進行課程設計,統整民主政治核心價值、運作原則以及社會科學知識,並發展說理的價值探究,分析與比較不同倫理價值,轉化儒家倫理,達到民主的公民教育是說理的價值教育之目標。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