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信甫"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對脂締素及脈波傳導速率之影響
    (2012) 黃君秦; Chun-Chin Huang
    背景: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問題與日俱增,脈波傳導速率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及脂締素 (adiponectin) 皆是臨床上用以預測心臟血管疾病的指標,同時脂締素於人體中具有抗發炎及減緩動脈粥狀硬化等作用,然而離心運動所誘發之發炎反應是否會改變脂締素濃度並且影響脈波傳導速率,以及脂締素與 PWV 的關係仍需進一步釐清。目的:探討單次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對脂締素及PWV的影響,以及了解脂締素與 PWV 之相關。方法:招募18名自願參與的健康男性為研究對象,並隨機分派至下坡跑組(EE組;n=9)與離心阻力運動組(RE組;n=9),正式實驗前EE組需在跑步機上進行攝氧峰值 (VO2peak) 測驗;RE組則在斜式腿部推舉機接受下肢最大肌肉力量 (1RM) 測驗。接著讓EE組在跑步機上以75% VO2peak的強度進行一次30分鐘的下坡跑 (-10°) ;RE組則在斜式腿部推舉機上以120% 1RM 強度進行離心阻力運動(每組反覆次數6次,共計10組)。兩組別在運動前、運動後90分鐘、24及48小時檢測 PWV 與血清脂締素、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ese, CK) 及C反應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濃度。結果: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組之平均CK值於運動後各時間點均顯著高於運動前 (p<.05),同時,平均PWV也於運動後24 (5.47 ± 0.59 m/s) 及48 (5.44 ± 0.68 m/s) 小時顯著高於運動前 (5.18 ± 0.47 m/s) (p<.05),但脂締素及CRP 濃度皆無顯著改變 (p>.05);而 PWV 與脂締素濃度變化量在運動後90分鐘呈顯著負相關 (r= -.501) (p<.05)。兩組別在所有依變項上,於不同時間點均無顯著差異 (p>.05)。結論: 單次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皆會引發肌肉損傷及動脈硬化指標─脈波傳導速率的顯著提升,但不會造成脂締素濃度的改變;因此從事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將可能導致短暫性中心動脈的發炎,而其途徑或許與脂締素無直接關係。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划船選手臨界負荷無氧動力及能量消耗指標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
    (2005) 林信甫; Hsin-Fu Lin
    划船選手臨界負荷無氧動力及能量消耗 指標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 中華民國94年6月 研 究 生:林信甫 指導教授:林正常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以不同臨界負荷(臨界動力與臨界速度)、無氧動力與能量消耗指標(效率與經濟性)評價划船測功儀上的運動表現,以確認最佳的臨界負荷預測模式,同時探討以臨界速度(CV)與臨界動力(CP)持續運動的時間與生理反應,包括心跳率(HR)、乳酸([La-])、氧攝取量(VO2)、二氧化碳產生量(VCO2)與換氣量(VE),考驗臨界負荷於划船運動時的生理狀態是否穩定。本研究受試對象為國內優秀的女性西式划船選手15名(年齡 20.73± 1.44歲、身高164 ±0.35公分、體重56.64±4.38公斤),經平衡次序法,所有受試者皆在划船測功儀上(Concept II),接受不同距離(400公尺、600公尺、800公尺、1000公尺)與時間(90秒、240秒、600秒、1200秒)的運動測驗,以線性模式分析分別獲得CV(4.00 ±0.14m/s)與CP(139.49 ±20.37W);其次進行漸進負荷測驗、CV與CP的20分鐘持續運動測驗;實驗過程中以Vmax29能量代謝系統、YSI1500乳酸分析儀分別測得VO2max(2.47±0.47L)與AT4(157.81 ±22.08W)以及持續運動中的呼吸生理變化;最後進一步經2000公尺衝刺測驗獲得運動表現成績(493.44±19.02秒)與30秒無氧動力測驗獲得無氧能力(6912.14±895.64W),平均無氧動力(323.17±26.70W),疲勞指數(3.77±2.55%)。經皮爾遜積差相關檢定與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示,CV與CP與2000公尺划船運動成績皆有顯著相關(r=-0.97、-0.81,p<.05),其中CV的相關程度大於VO2max與AT4(r=-0.85、-0.84,p<.05),但划船效率以及經濟性皆無相關。進一步經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顯示,以CV配合疲勞指數(FI)為預測2000公尺划船成績的最佳預測模式(T2000=−131.83CV(m/s)−1.00FI(%)+1023.91, SEE=4.10s, p<.05)決定係數高達0.96。在CV持續運動時間為14±4分鐘,運動過程中[La-]、HR、VO2、VE皆不會出現穩定狀態,而VCO2則無變化;同時在CP強度下,持續運動時間為20分鐘,VO2、VCO2會出現穩定狀態,但是[La-]、HR以及VE皆隨著運動時間的增加而上升。因此,本研究發現划船選手的CV越高,2000公尺的運動表現越佳,較CP而言,CV是划船運動較佳的臨界負荷指標,且配合疲勞指數構成最佳的成績預測模式。同時,CV並無法持續長時間的運動,且各項生理指標皆無法呈現穩定狀態,而CP強度下雖然可以持續20分鐘,但並非所有生理狀態均呈現穩定。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短期雙參增補對下坡跑運動後脈波傳導速度及DHEA-S之影響
    (2014) 童亢; Kang Tung
    背景:脈波傳導速度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為心血管疾病指標。脫氫表雄固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 受促腎上腺皮質素刺激及細胞色素P450催化而生成,在循環系統形成硫酸脫氫表雄固酮 (DHEA-sulfate, DHEA-S) 存於體內,且與PWV呈負相關。人參能誘發血管舒張及增加ACTH分泌、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及促進細胞色素P450酶表現,可能可以改善PWV及增加DHEA。目的:探討短期增補雙參對下坡跑運動後PWV及DHEA-S的影響。方法:招募20名健康且無規律運動習慣之男性受試者,依隨機分配與雙盲原則,連續增補7天雙參 (人參和丹參萃取物各250毫克) 或安慰劑,增補完24小時內進行75 %最大攝氧峰值 (75%VO2peak) 強度之30分鐘下坡跑 (-10˚) 運動,並於控制實驗、下坡跑運動前30分鐘、後90分鐘、24和48小時檢測PWV、血清DHEA-S、肌酸激酶、皮質醇濃度、主動關節活動度及肌肉痠痛指數。結果:兩組平均CK值於下坡跑運動後24及48小時皆顯著高於運動前 (p<.05),而主動關節活動度及肌肉痠痛指數於運動後各時間點皆顯著高於運動前 (p<.05);雙參組之PWV於運動後24與48小時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p<.05),但兩組平均DHEA-S值僅於運動後90分鐘至24小時顯著上升;皮質醇皆無差異 (p>.05)。結論:雙參增補雖不能促進DHEA-S濃度增加,但能抵抗單次下坡跑運動所引發脈波傳導速度的上升。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