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倩如"
Now showing 1 - 9 of 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工作投入與組織承諾對離職傾向之探討(2009-01-01) 余鑑; 于俊傑; 林倩如Item 工作投入與組織承諾對離職傾向之探討:以Q資訊公司為例(2009-01-01) 余鑑; 于俊傑; 林倩如Item 心理契約滿足、知覺組織支持、組織犬儒主義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2010) 林倩如; Lin, Chien-Ju在銀行業中,第一線員工與顧客互動時,服務人員在業務上的致勝關鍵,乃是對顧客付出額外的關懷與對顧客貼心的表現,讓顧客留下好印象與好口碑,此種以服務為導向的組織公民行為,將可幫助組織節省成本、順利運行以及提升績效。是故,第一線員工心理層面對公司的認同程度,將為影響員工是否願意展現有利組織行為的主要因素。 研究目的為探討個案公司員工對心理契約滿足、知覺組織支持與組織犬儒主義的認同程度,以及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並根據文獻分析,提出本研究之整體結構模式,用以驗證員工心理契約滿足、知覺組織支持、組織犬儒主義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關係,並驗證本結構模型之可行性。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透過結構方程模式分析,驗證整體結構模式之解釋能力。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以供企業經營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1)心理契約滿足對知覺組織支持有正向影響。(2)知覺組織支持對組織犬儒主義有部分負向影響。(3)知覺組織支持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有正向影響。(4)心理契約滿足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有部分正向影響。(5)組織犬儒主義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有部分負向影響。(6)心理契約滿足會透過知覺組織支持部分影響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Item 漢語可能構式「V得/不C」之探究及其教學應用(2012) 林倩如; LIN, CHIEN-JU「V得/不C」,一般稱為可能補語,相關研究不多,傳統上多將其視為「VC」結構插入「得/不」的擴展,且僅以「能/不能」描述其語義,解釋力不足,實際應用於華語教學更是捉襟見肘,教師、學生無不將此視為難點,迫切需要進一步的相關研究來輔助教學。 基於此,本研究旨在從構式語法的角度重新探討漢語之可能構式「V得/不C」的類型,並定義出各類「可能構式」的結構、語義以及其組成成分之間的選擇限制。本文以構式語法為基礎,輔以語料庫的實際語料分析與「頻率」統計,找出可能構式的基礎中心句式義與多義連結,並根據研究結果,評估現有華語教材,提供編輯與教學建議。研究結果發現可能構式可分為兩大類:「目標達成可能構式」表達「施事執行動作達成目標的可能性」,此構式的選擇語義限制主要是「施事的自願性」與「結果的可預期性與合理性」;「中動可能構式」的主要意義為表達「對象的固有特質」,此特質會影響動作的結果。在教學應用方面,研究發現,現有教材多將「V得/不C」視為單一語義,且對於其結構及用法說明普遍不足。未來在教材編輯上必須區分不同構式,並強調其結構及用法上的不同處。Item 激勵、工作滿意與工作投入之探討(2009-01-01) 余鑑; 于俊傑; 林倩如Item 激勵、工作滿意與工作投入之探討:以S壽險公司為例(2009-01-01) 余鑑; 于俊傑; 林倩如Item 無力厭世代詞曲創作理念之探討-以《當世界與我為敵》專輯為例(2022) 林倩如; Lin, Chien-Ju近年來「厭世」這個詞彙已逐漸成為一九八零、九零世代年輕人的生活寫照,這樣的時空背景也深深影響著本研究之創作。身為厭世代創作者之一,特別想藉此對周遭環境觀察的體悟與面對人生種種課題所引發的創作加以探究厭世代社會化的心路歷程與脈絡。本論文將從台灣社會結構、音樂型態的變化及心理學的角度,探究厭世代的成長背景,覺察如此憤怒不安、無力的情緒如何形成,從中分析與尋找其脈絡,再從八首原創詞曲作品之創作理念、歌詞、曲風、作曲方法等面向作更詳盡地研究和探討,並加以審視佐證。Item 網路成癮兒童之動力取向團體(2013-01-01) 林倩如; 王智弘; 林旻沛Item 論現代漢語補語可能構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2012-07-01) 蕭惠貞; 林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