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啟賢"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PETTLEP意象結合行動觀察對提升國中射箭運動員意象能力與運動表現之效果(2019) 陳若芸; Chen, Jo-Yun動作意象與行動觀察兩者皆能有效提升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但在過去研究中,兩者是被分開單獨使用的,近年來有研究指出,兩者結合將會比單獨使用在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上更具效果,而意象能力的優劣,影響意象使用的效果。本研究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動作意象量表-3中文版翻譯修訂,提供一份具有信、效度測量意象能力的工具。接著以此量表為研究工具,近一步檢驗PETTLEP意象、行動觀察及兩者結合對意象能力提升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則以Holmes與Collins (2001) 所提出的PETTLEP意象模式及行動觀察的鏡像神經元為理論架構,檢驗PETTLEP意象、行動觀察以及結合PETTLEP意象與行動觀察,三種不同介入方式對國中射箭運動員射箭技能表現、學習及動作意象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第一階段以臺灣中學與大專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共招募14種運動項目,519名運動員。研究二則以六所國中射箭運動員為研究對象,並以立意取樣方式將參與者分為PETTLEP意象組 9 人、行動觀察組 11 人、結合PETTLEP意象與行動觀察組 9 人以及控制組 9 人,共38人,進行每週三次持續6週共18次介入課程,以瞭解在進行介入後對運動員運動表現、學習及動作意象能力的效果提升。本研究第一階段採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量表信、效度,結果顯示中文版動作意象量表包含三個潛在變項,分別為動覺意象、內在觀點以及外在觀點,其理論模式具有可接受的整體適配度、幅合效度、區別效度以及建構信度,並且通過測量恆等性檢定。研究二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後發現,四個不同組別在意象能力與射箭表現上並未達到顯著效果,但在不同測驗別上整體意象能力與射箭表現皆達顯著差異。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進一步提出未來研究建議。Item 意象使用型態、意象能力在不同自信心的運動員之差異探討--檢驗運動員知覺的意象功能(2005) 林啟賢; chi-hsian Lin摘 要 本研究以Martin等 (1999) 所提出的意象在運動心理學的應用模式及Marphy and Martin (2002) 所提出的運動意象使用的三階段模式為架構,探討高、低特質運動自信心運動員的意象使用型態、意象能力及運動員知覺的意象功能。首先翻譯修訂運動意象量表及修訂版動作意象量表並建構其信、效度,以擁有適當的研究工具;接著探討高、低特質運動自信心的運動員在意象使用型態與意象能力的差別;高、低特質自信心的運動員各自在意象使用型態的差別;最後檢驗運動員知覺的意象功能。本研究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以四所大學共237位運動員為對象,平均年齡為21.042.91歲,其中男生140人、女生97人,建構Hall等 (1998) 所發展出的運動意象量表及Hall and Martin (1997) 所發展出的修訂版動作意象量表的信、效度;第二階段則以六所大學共395位男、女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27人、女生168人,平均年齡為20.411.92歲。填寫運動意象量表中文修訂版、修訂版動作意象量表、特質運動自信心量表、運動自信心量表。資料蒐集完成後,先以內部一致性分析及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運動意象量表和修訂版動作意象量表的信、效度;再以側面圖分析、累積百分比及卡方適合度考驗去進行資料分析處理,結果發現:(一)高特質運動自信心的運動員在五種意象使用型態 (特定認知意象、一般認知意象、特定動機意象、一般覺醒動機意象及一般支配動機意象)皆優於低特質運動自信心的運動員;高特質運動自信心的運動員在動覺及視覺動作意象能力優於低特質運動自信心的運動員;(二)高特質運動自信心的運動員在一般支配動機意象的使用與其它四種意象使用型態 (特定認知意象、一般認知意象、特定動機意象及一般覺醒動機意象) 並沒有差異;低特質運動自信心的運動員在一般支配動機意象的使用低於其它意象使用型態;(三)運動員知覺的意象功能與運動意象量表中的五種意象使用型態的功能有差異;即意象內容對於個別運動員的意義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