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妙鏗"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鄔企園書畫創作之研究
    (2004) 林妙鏗
    摘 要 傳統文人畫家鄔企園氏,一生默默奉獻於藝術創作,即使在五、六○年代社會政局動盪不安,面臨生活的困頓,依然執著於文人畫的水墨創作。尤其在傳統水墨畫與西方現代藝術思潮互相激盪、衝撞之時,藝術創作呈現多元的風格,水墨繪畫的發展;有堅持傳統筆墨形式,無視於外在環境的衝擊,而孤寂的走著自我的藝術創作之路者;亦有致力於融合中西畫法之長而加以改進者。鄔企園氏即屬於前者,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終其一生實踐他在中國文人畫藝術創作的領域。 中國傳統文人畫由顛峰到滯頓、僵化,是中國畫本身的問題,或是時代環境使然,其原因是錯綜複雜,很難以驟下定論。黃賓虹曾說:「唐畫如麴,宋畫如酒,元畫如醇。元畫以下,漸如酒之加水,時代愈近,加水愈多,近日之畫已有水無酒,故淡而無味。」雖然不無道理,然所說之言亦未必是實,即以近代民國以來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等等,其成就應更勝於古人,有目共睹不容否認的事實。 因此,本研究即以鄔企園氏的藝術生涯,加以探討、研究來說明文人畫在現代藝術的地位。鄔企園氏以傳統文人畫的筆墨形式為基礎,將明末清初以來,至清末民初的金石畫派這一系統繪畫語言,成熟的運用在西方視覺藝術的觀念上,融合於文人畫的筆墨形式中。其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夫,創造具有現代生活韻味的文人畫形式,所呈現的時代感與生活感,既有別於傳統繪畫積弱不振的筆墨形式,亦與一般生硬的將西方繪畫融合於中國水墨畫的藝術形式有別。 本論文研究的重點,雖然以鄔企園氏終其一生的藝術創作生涯為主,然四十七歲以前鄔氏在大陸時期的這一段時間,由於資料收集困難,僅能就學習成長環境加以論述。最主要的重點是在於鄔企園氏渡海來台之後,終生貢獻於藝術的創作與教學的成就,筆者透過其作品與人格風範,探討他在當代的時代意義,並為其藝術價值重新定位。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