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季樺"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混凝土與異材質混合實驗產品創作研究
    (2020) 林季樺; Lin, Chi-Hua
    隨著科技突破及世界變遷環境中,為了延續環境未來的發展,以及改善生活型態,人們在設計思考著如何進行創新及變化,對於混凝土也是,混凝土已經是世界上廣泛使用最多且處處可見得的材料,經過時代的變化,混凝土依舊維持著它的重要性及使用性,而社會的進步,混凝土及水泥砂漿逐漸被發展成產品,也透過不斷的創新及突破來提升產品市場價值,使混凝土逐漸成為重要的創作材料之一。 本研究將探討混凝土與異材質混合相關製程及實驗,透過文獻研究了解混凝土的歷史與現今混凝土所發展的技術,並以材料對比性為出發點,期望利用現今容易取得之材料探討混凝土在重量及彈性上是否可能所突破及發展,藉由文獻及相關產品案例分析,並透過與對比性異材質的實驗,在經過不斷的失敗與嘗試,發展出新的異材質混合可能性,並且製作五件創作作品呈現實驗成果。 本創作最終以實驗較成功且穩定的材料做為混凝土與異材質混合產品創作,分別有紙漿、棉花、矽膠及環氧樹脂,希望透過這些成果與紀錄,提供給設計者們在混凝土與異材質材料的選擇上有更多的應用並利用於產品設計,使得混凝土設計更加多樣化及多變,產生更棒的設計出現。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高齡者休閒運動動機、涉入與阻礙之研究
    (2011) 林季樺; Chi-Hua, Lin
    臺北市高齡的人口至2009年12月己達328,416人(約佔臺北市總人口12.6%),為全國高齡者密度最高的城市,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65歲以上高齡者休閒運動之現況及休閒運動動機、涉入與阻礙因素,做為推動高齡運動政策與運動場館規劃之參考依據。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總計發放600份問卷,共計回收有效問卷557份,所得資料運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處理,所得結果如下:一、所得基本資料以女性,70-74歲,專職家庭主婦,教育程度為國小及以下,已婚、配偶健在,自評健康情形「很好」,每月自主運用金額「3,000元(含)以下」、最常使用游泳池(SPA水療池、三溫暖設施)、每週4次(含)以上至市民運動中心休閒運動者最多;二、休閒運動動機以「健康體能」因素考量最高,休閒運動涉入以「吸引力」因素考量最高,休閒運動阻礙以「個人內在因素」考量最高;三、不同性別與教育程度在休閒運動動機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在休閒運動涉入有顯著差異,不同年齡與教育程度在休閒運動阻礙上具有顯著差異存在;四、休閒運動動機與休閒運動涉入具有正相關顯著水準,休閒運動涉入與休閒運動阻礙呈現負相關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建議,在運動中心營運損益及避免減損其它付費族群之權益為前提的考量下,將開放對象年齡提早,鼓勵更多的高齡者及早養成休閒運動習慣、積極開辦高齡者健康促進課程、落實相關運動指導員培訓與發展高齡者運動處方,可降低高齡者休閒運動之阻礙;在運動場館方面,建議加強泳域衛生及安全、增設高齡者專屬休閒運動設施及場域,提供高齡者衛生、健康與安全的休閒運動環境,亦可提升高齡者參與休閒運動的興趣與習慣,減少休閒運動涉入的風險與傷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藉空間自相關與路網分析探討災害弱勢族群與防災避難圈域之區位關係-以淹水災害為例
    (2018) 林季樺; Lin, Ji-Hua
    鑒於人口老化與M型社會趨勢,導致弱勢族群人口數逐年上升,而現今研究不乏針對弱勢族群進行探討,雖掌握弱勢族群名冊,但卻無法明確得知弱勢族群之空間分佈聚集狀態。因此本研究藉由內政部統計處公布之最小統計區資料,包含:老人、小孩、身心障礙與中低收入戶等4類弱勢人口,以新北市板橋區、中和區與永和區作為研究區域,運用空間自相關方法進行弱勢族群於空間上之聚集地點(即熱區)分析,並套疊24小時累積雨量450毫米淹水潛勢,掌握災害弱勢族群分布位置與最小統計區之數量。 另外,於評估避難收容處所之防災避難圈域,現今常用方法係以環域分析與徐昇多邊形方式進行推估,但其卻未考慮空間上交通阻礙等問題,爰本研究利用路網分析中之服務範圍區位分析,並以500公尺與1,000公尺作為防災避難圈域之劃設標準。 其後,先以適用淹水災害之49處避難收容處所進行防災避難圈域分析並檢視其是否皆涵蓋災害弱勢族群,若否,則進一步檢討新增避難收容處所,以及防災避難圈域與災害弱勢族群間之適配性。希冀藉由本研究研提收容所資源分布之改善建議,可供地方政府參考,以強化災害弱勢族群的防救災能力與及時避災能力,進而降低傷亡損失程度。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