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容戎"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與未婚男女擇偶迷思之關係研究(2010-05-01) 林容戎; 周麗端Item 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與未婚男女擇偶迷思之關係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2010) 林容戎; Lin, Jung-Jung本研究旨在探討20-39歲未婚者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與擇偶迷思之間的關係。研究採非隨機的滾雪球抽樣法進行調查研究,樣本取自臺北市、臺北縣與基隆市,在回收並刪除廢卷後,共得有效樣本462份。本研究工具包含「擇偶迷思量表」、「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量表」和「個人基本資料」。研究結果以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結果如下: 一、現況 1.未婚者較具有「婚前先同居」、「擇偶靠緣份」、「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之擇偶迷思。 2.知覺到父親、母親對子女的擇偶看法一致性高。 3.未婚者知覺到父母對於子女選擇伴侶具有「夫妻共結連理都靠緣份」的迷思。 二、擇偶迷思分析 1.「未婚男性」較具婚前先同居和愛就足夠的迷思;「未婚女性」在只有唯一、完美的他(她)、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和擇偶民間禁忌的迷思程度較高。 2.「低於平均初婚年齡」的未婚者在婚前先同居和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的迷思程度較高;「高於平均初婚年齡」的未婚者較具愛就足夠和擇偶民間禁忌的迷思。 3.「教育程度為碩博士」的未婚者較不具有只有唯一、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和擇偶民間禁忌的迷思。 4.「父母為已婚且同住」的未婚者較具有擇偶靠緣份的迷思。 5.「談過戀愛」的未婚者較具有婚前先同居的迷思;「無戀愛經驗」者在擇偶靠緣份的迷思程度較高。 6.「家庭社經地位越高」者,越不相信擇偶民間禁忌。 三、影響未婚男女擇偶迷思之多元迴歸分析 1.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與擇偶迷思中的「只有唯一」、「愛就足夠」、「擇偶靠緣份」、「特質互補」、「完美的他(她)」、「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以及「擇偶民間禁忌」呈顯著正相關。 2.性別和戀愛經驗對「婚前先同居」有顯著解釋力。 3.性別、教育程度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只有唯一」有顯著解釋力。 4.性別、父母婚姻狀況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愛就足夠」有顯著解釋力。 5.父母婚姻狀況、戀愛經驗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擇偶靠緣份」有顯著解釋力。 6.性別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完美的他(她)」有顯著解釋力。 7.年齡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有顯著解釋力。 8.性別、父母婚姻狀況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擇偶民間禁忌」有顯著解釋力。 9.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最能影響未婚者的「擇偶民間禁忌」迷思,而對「婚前先同居」迷思無顯著影響。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提出建議,供未婚者、婚前教育、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