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幗貞"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鋼琴獨奏曲《迷宮.逍遙遊XII》為例探討潘皇龍鍵盤樂器之運用方式與寫作風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06-12-??) 林幗貞; Lin, Kuo-Che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文化認知現象解讀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創作(1980-2005)
    (2009) 林幗貞; Lin,Kuo-Chen
    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充滿了許多引發思慮之內涵要素,無論創作者之思想脈絡、技巧手法亦或敘述題材,彼此間實有相當數量之重疊抑或重複,而其重疊與非重疊區塊所構築出的聲響圖像,即塑造了台灣當代「時代的面目」。 本論文題目<從文化認知現象解讀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創作>,顧名思義,主要定位並非在於「寫史」、「立傳」或是音樂作品之「樂曲分析」,而是建構於文化認知角度,依據社會學及結構學等文化理論基礎,藉由1980年代歸國作曲家潘皇龍、曾興魁、柯芳隆、潘世姬與金希文之作品為例,解讀台灣自1980年代至2005年間,當代嚴肅音樂之創作內涵與整體現象。 本論文共分六章節,在第一章<緒論>當中,筆者就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問題定位」、「研究方法與理論基礎」、「研究架構與章節編排」分四節探討之。第二章<台灣當代嚴肅音樂之時代劃分與名詞界定>,則為本研究背景相關之文獻探討,包含「1980-2005間台灣社會與文化現象回顧」、「『現代』與『當代』於藝術史上之劃分」及「台灣嚴肅音樂之『現代』至『當代』」。第三章以<跨時代之文化呈現>為題,大篇幅個別書寫五位作曲家創作語法建構之歷程,並試圖以個別命題方式,分別為五位作曲家之個人特質與寫作風格作初步定位。第四章則以 <書寫「台灣」的方式>為題,將五位作曲家1980年代迄今以「台灣」為主題包括「台灣當代紀實」、「台灣文化書寫」、「台灣女性書寫」之音樂紀實創作,作詳細之各別作品解構。第五章<同質/異質-解構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創作現象>,則連結文化與社會理論,探討五位作曲家作品呈現之時代性與其風格特質,更進而以文化認知研究理論,綜合探討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創作之總體現象,並以此印證自1987年解嚴後,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在內涵中所展現有別於前之「時代精神」與「當代思潮」。 最終之結論,筆者以「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音樂形式備忘錄」為題,總述1980年代歸國作曲家之於台灣當代音樂發展史上之定位與重要性,並在其所共創之時代精神影響下,「台灣當代新音樂」展現之創作價值與未來發展走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之台灣當代音樂備忘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2-12-??) 林幗貞; Kuo-Chen Lin
    《給下一個千禧年的六個備忘錄》被視為卡爾維諾為文學「辯護之作」,而為何文學需要辯護?實因文學之逐漸式微並引發卡爾維諾之憂慮。「現在是1985 年,我們和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間只剩十五年的時光。」 1985那年的台灣,政治與社會在即將解放並驅向自由主義之前夕,80 年代自歐美接受現代主義與後現代美學洗禮之前衛作曲家,早在21 世紀之「太平盛世」(或亂世)來臨之前,即透過音樂之視角找到歷史與寫實敘述之罅隙,試圖喚醒「慣常」或「被迫」得了「歷史失憶症」之台灣社會,且於20 世紀與21世紀交合之當代,為台灣新一輩創作者之下一個千禧、一個應許存在的太平盛世,以音樂形式寫下值得留存、值得被不斷複誦之「音樂備忘錄」,而此備忘錄實為「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存在價值之「辯護之作」。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充滿了許多引發思慮之內涵要素,無論創作者之思想脈絡、技巧手法亦或敘述題材,彼此間實有相當數量之重疊抑或重複,而其重疊與非重疊區塊所構築出的聲響圖像,即塑造了台灣當代「時代的面目」。筆者以「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音樂形式備忘錄」為題,試圖建構文化認知角度,總述1980 年代歸國作曲家之於台灣當代音樂發展史上定位與重要性,與在其所共創之時代精神影響下,「台灣當代新音樂」展現之創作價值與其影響下之音樂走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之台灣當代音樂備忘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2-12-??) 林幗貞; Kuo-Chen Lin
    《給下一個千禧年的六個備忘錄》被視為卡爾維諾為文學「辯護之作」,而為何文學需要辯護?實因文學之逐漸式微並引發卡爾維諾之憂慮。「現在是1985 年,我們和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間只剩十五年的時光。」 1985那年的台灣,政治與社會在即將解放並驅向自由主義之前夕,80 年代自歐美接受現代主義與後現代美學洗禮之前衛作曲家,早在21 世紀之「太平盛世」(或亂世)來臨之前,即透過音樂之視角找到歷史與寫實敘述之罅隙,試圖喚醒「慣常」或「被迫」得了「歷史失憶症」之台灣社會,且於20 世紀與21世紀交合之當代,為台灣新一輩創作者之下一個千禧、一個應許存在的太平盛世,以音樂形式寫下值得留存、值得被不斷複誦之「音樂備忘錄」,而此備忘錄實為「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存在價值之「辯護之作」。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充滿了許多引發思慮之內涵要素,無論創作者之思想脈絡、技巧手法亦或敘述題材,彼此間實有相當數量之重疊抑或重複,而其重疊與非重疊區塊所構築出的聲響圖像,即塑造了台灣當代「時代的面目」。筆者以「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音樂形式備忘錄」為題,試圖建構文化認知角度,總述1980 年代歸國作曲家之於台灣當代音樂發展史上定位與重要性,與在其所共創之時代精神影響下,「台灣當代新音樂」展現之創作價值與其影響下之音樂走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之台灣當代音樂備忘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2-12-??) 林幗貞; Kuo-Chen Lin
    《給下一個千禧年的六個備忘錄》被視為卡爾維諾為文學「辯護之作」,而為何文學需要辯護?實因文學之逐漸式微並引發卡爾維諾之憂慮。「現在是1985 年,我們和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間只剩十五年的時光。」 1985那年的台灣,政治與社會在即將解放並驅向自由主義之前夕,80 年代自歐美接受現代主義與後現代美學洗禮之前衛作曲家,早在21 世紀之「太平盛世」(或亂世)來臨之前,即透過音樂之視角找到歷史與寫實敘述之罅隙,試圖喚醒「慣常」或「被迫」得了「歷史失憶症」之台灣社會,且於20 世紀與21世紀交合之當代,為台灣新一輩創作者之下一個千禧、一個應許存在的太平盛世,以音樂形式寫下值得留存、值得被不斷複誦之「音樂備忘錄」,而此備忘錄實為「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存在價值之「辯護之作」。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充滿了許多引發思慮之內涵要素,無論創作者之思想脈絡、技巧手法亦或敘述題材,彼此間實有相當數量之重疊抑或重複,而其重疊與非重疊區塊所構築出的聲響圖像,即塑造了台灣當代「時代的面目」。筆者以「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音樂形式備忘錄」為題,試圖建構文化認知角度,總述1980 年代歸國作曲家之於台灣當代音樂發展史上定位與重要性,與在其所共創之時代精神影響下,「台灣當代新音樂」展現之創作價值與其影響下之音樂走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音樂•政治•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09-05-??) 林幗貞; Kou-Chang Li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音樂•政治•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09-05-??) 林幗貞; Kou-Chang Li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音樂•政治•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09-05-??) 林幗貞; Kou-Chang Lin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