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建成"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不同強度的分散式跑走運動對國中男生心肺適能之影響(2005) 林建成; Chien-cheng Lin摘 要 連續長時間(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體力上的一大考驗;從文獻中發現,將每天的運動時間分段累積亦同樣有促進心肺適能的效果。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八週不同強度的分散式跑走運動對國中男生心肺適能的影響。本研究以30名國中男生(平均年齡為14.2±0.4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46.88±5.15ml/kg/min)作為受試對象,以隨機分組方式分為中強度(60%VO2R)分散式運動組、低強度(40%VO2R)分散式跑步運動組及控制組。中強度及低強度分散式運動組除體育課外,進行每週3天,每個運動天分為早晚2次15分鐘跑走運動,控制組除體育課外,不從事任何運動。八週運動前後皆進行最大攝氧量測量,所得資料則以重複量數t 考驗比較運動訓練前、後各組內之各項變數;各組受試者基本資料之間都以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比較,並以杜凱法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如下:中強度運動組可以達到安靜心跳率明顯下降(p<.05)、運動持續時間增加(p<.05)及最大攝氧量相對值增加(p<.05)。低強度運動組的安靜心跳率明顯下降(p<.05);但是對於運動持續時間及最大攝氧量相對值的提昇並沒有明顯的影響。三組的最大心跳率並沒有因為運動介入而明顯改變。三組最大換氣量前後測均有增加,且達顯著差異(p<.05)。由以上得到結論:以中強度分散式運動方式能有效改善青少年之心肺適能;而低強度分散式運動方式僅能達到維持心肺適能的效果。Item 指紋前處理與編碼之可撓性與可擴充性VLSI架構設計(2002) 林建成指紋影像前處理、指紋特徵編碼(或稱萃取)及指紋比對為指紋辨識中的三大部份,其中指紋前處理與指紋特徵編碼佔整個指紋辨識約90%的時間。本論文提出一同時適用於部份指紋前處理(preprocessing)與編碼(encoding)功能的可撓性(flexible)與可擴充性(scalable)VLSI晶片設計,將部份指紋辨識的軟體演算法以硬體化取代。演算法內容包括:二值化(binarization)、細線化(Thinning)、端點找尋(end point)以及分叉點找尋(bifurcation point)。其中可撓性的設計,將使得本設計架構可適應不同的演算法;可擴充性的設計,可使得所設計的晶片,擁有易於擴充影像遮罩尺寸的彈性空間。 研究成果估計可將整個指紋辨識演算法的1/3計算量實行硬體化。硬體化的價值除了可以加快運算處理速度、降低成本及縮小體積之外,並可作為未來與CMOS Image Sensor整合在一起成為單一指紋晶片設計做準備,有效達成階段性研究的貢獻。本研究特別著重硬體元件模組化設計,用以考量未來繼續發展的擴充性。同時建構一軟硬體整合驗證與測試平台,輔以印證本研究成果之正確性,使得本設計能更趨符合兼具學術創新與產業實用之雙重要求。 關鍵字:指紋辨識、影像前處理、特徵編碼、VLSI晶片設計Item 自行車車架之結構分析與最佳化設計研究(2010) 林建成; Chien-Cheng Lin本文主要是探討自行車車架之應力分析與最佳化設計,利用Pro/ENGINEER數位實體建模電腦輔助設計軟體,透過高數值計算的電腦輔助工程(CAE),模擬計算自行車車架之應力分析、測試並最佳化的車架結構設計。 車架為各廠牌自行車之特色和核心,其為自行車之標準性配備(standard equipment),其他零件如:輪胎、車把及座墊則為選擇性配備(other options)。車架之幾何設計往往決定一台自行車的性能表現,各部位管件的長度與角度,皆會影響騎乘者的感受與騎乘效果。 本文嘗試以線架構模式快速檢驗不同車架結構的應力與位移數據,再進行實體結構分析。利用線架構先建立分析結果,再推論實體結構的應力應變狀態。假設初始條件為理想狀態,且車架材質為均勻的情況中,以線架構模擬實體結構的受力與變形,其方法是可行的,因為誤差的條件是相同的。本研究亦開發一套客製化程式介面,將分析結果建立結構化檔案,藉應用程式以互動方式呈現不同條件下之固定式車架分析結果。Item 臺北市高職工科初任教師生涯規劃之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0-08-??) 林永茂; 林建成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高職工科初任教師選擇擔任教職的原因、生涯規劃、及影響高職工科初任教師生涯規劃的因素。為達成上述目的,以文獻探討及深度訪談為主要研究方法,透過探討相關文獻及暸解高職工科初任教師的現況,並依此研究者還取十五位個案深度訪談。由個案分析後,再進行綜合分析討論。研究結論發現:工科初任教師選擇擔任教職是受到工作價值觀、教職工作特質、支持系統、家庭責任、個人專長與身分、人格特質等因素之影響。工科初任教師做生涯規劃時會考慮、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個人因素等。本研究分析結果,提出工科初任教師生涯規劃之建議,對教師個人而言,需注意多學習、多投入、多配合學校,並隨時加強專業與實務經驗,提升本身與親師生間溝通能力,當決定生涯進路時需深思熟慮,並重視個人時間管理等。對學校對初任教師之輔導而言,需對不同職務的初任教師給予適當工作量與職前輔導,並且建立學生家長溝通管道以便解決學生管教問題,最後更重要的是給予教師應有的尊重以及提高校園倫理。Item 高中甲級排球自由防守球員與其他角色球員體能之比較研究(2003) 林建成; Lin, Chien-che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自由防守球員與其他角色球員之身高、體重及體能差異狀況。以中華民國91學年度高中排球甲級聯賽男子組,決賽成績前八強隊伍之自由防守球員8名、舉球員7名、主攻球員16名、快攻球員14名、副攻球員8名,共計53人為研究對象。使用經由文獻分析探討擇取之排球運動專項體能測驗項目:速度(30公尺跑)、彈跳力(垂直跳、助跑雙腳起跳)、敏捷性(9公尺三次折返跑)、柔軟性(坐姿體前彎)、上肢動力(羽球擲遠)、心肺耐力(800公尺跑)等7項,施予測驗,所測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討論後,獲致結果如下: 一、身高、體重方面:身高方面,自由防守球員與舉球員未達顯著差異,但與其他角色球員均達顯著差異(p<.05);體重方面,自由防守球員與快攻球員體重達顯著差異(p<.05),但與其他角色球員均未達顯著差異。 二、自由防守球員與舉球員體能比較:自由防守球員在助跑雙腳起跳高度高於舉球員,達顯著差異(p<.05),其他測驗項目則未達顯著差異。 三、自由防守球員與主攻球員體能比較:自由防守球員與主攻球員在所有體能測驗項目均未達顯著差異。 四、自由防守球員與快攻球員體能比較:自由防守球員在9公尺三次折返跑、坐姿體前彎項目中,成績優於快攻球員達顯著差異(p<.05),其他測驗項目則未達顯著差異。 五、自由防守球員與副攻球員體能比較:自由防守球員與副攻球員在所有體能測驗項目均未達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