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怡秀"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日部落格敘事文章之語用策略與篇章結構及其教學應用(2015) 林怡秀; Lin, Yi-Xiu本研究以跨語言視角討論中日部落格敘事文章之語用策略及篇章結構。部落格為網路語境中之新興敘事體裁,廣泛運用於寫作教學。由於網路語境之公開性,影響其語言使用,然過去研究未針對部落格敘事採用之各類語用策略進行分析,亦未探索各種語用策略於篇章中之分布情形。再者,過去網路語言文獻不乏跨語言對比之相關討論,然目前學界未有部落格敘事之跨語言研究。有鑑於此,本文欲探討中日部落格敘事文章中不同功能語用策略之運用情形、檢視語用策略與篇章結構之關聯,並歸納中日之異同。 本研究以中日部落格之遊記文章為研究對象,語料來自台灣及日本知名部落格發行平台「痞客邦」及「FC2」中之熱門旅遊部落格。策略分析指出,中日部落格敘事文採用之敘事策略可分為主體策略及輔助策略。主體策略包含敘述、描寫、說明、評估四類,敘述、描寫具表達功能,說明、評估具介紹功能。中日共性在於作者除採用敘事文常見之表達型策略外,亦經常運用說明文常用之介紹型策略,顯示部落格敘事文具高度說明性質,讀寫雙方互動性強。結構分析揭示,介紹型策略於文首及文末佔重要地位,旨在提高讀者理解度,藉此建立讀寫雙方之關係。上述語用及結構特質均源於網路語境之公開性。而中日部落格之差異主要表現於策略類型之多樣性及介紹功能之強度,中文傾向多元策略並用,文章介紹功能亦較強,且重視以表達自我感情之方式吸引讀者;日文則喜好以單一策略敘事,介紹功能較弱,與讀者建立互動時更重視禮貌策略。 本文最後歸納研究成果,提供結合部落格工具、針對中級以上日籍學生敘事、說明寫作技能訓練之教案,期能為科技工具結合語言教學帶來貢獻。Item 提早入學資優生之追蹤研究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1-06-??) 林怡秀本研究以七十七學年度經台北市教育局鑑定通過而提早入學的資優生及其父母、教師為追蹤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藉以深入了解提早入學資優生的教育歷程與適應狀況,並蒐集提早入學資優生和其父母、教師對此一制度之看法與建議。內文依序呈現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與結論;整體而言,資優生在提早入學後十年的教育歷程中適應情況良好。 關鍵詞:提早入學、資優生Item 資優生提早入學之鑑定議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0-03-??) 林怡秀內文依序說明提早入學鑑定之重要性、提早入學鑑定的內容與提早入學鑑定的方式;在鑑定內容方面依序區分為:心智能力、學業能力、學習準備技巧、動作發展、社會情緒成熟度五部分探討;在鑑定方式上則具體提出Burns‚ Mathews & Mason‚(1990)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民88)之鑑定模式,以作為辦理提早入學鑑定作業之參考。Item 邁向地方大廟─經濟發展與日治時期屏東慈鳳宮之宗教變遷(2012) 林怡秀本文以日治時期屏東慈鳳宮的發展為研究主軸,探討屏東街市的經濟發展與宗教變遷之關係。本文從祭祀圈、寺廟管理組織、社會領導階層以及迎神賽會等四大指標,分析日治時期屏東慈鳳宮邁向地方大廟的過程。 慈鳳宮創建於乾隆年間,主祀媽祖,祭祀圈範圍從清領時期的阿猴街,經漳泉移民的捐金獻地,延續香火,使慈鳳宮持續成長,日治時期已擴張至整個屏東街市,在地方社會上扮演政治、經濟、教育等角色,是屏東街市重要的信仰中心。 屏東街市因新式糖廠的設立,導入交通革新、現代商業等變革,使工作機會增加,移入人口增多,經濟快速成長。在此發展背景下,促使屏東街市成為屏東平原的政經中心,取代原先的東港,而位居屏東街市中心的慈鳳宮,隨著屏東街市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下,從清領時期的阿猴街小廟,經歷日治時期殖民政府的各項建設,其地位逐漸成為地方大廟,信眾分佈範圍逐漸擴大,超越屏東街市的行政區劃,打破原先的祭祀圈,部分信眾甚至遠及新竹一帶。這樣日益擴張的信仰範圍,也反映在每年盛大的迎神賽會中,經由宗教活動的熱絡,可看出地方社會繁榮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有餘裕,才能持續支持地方宗教活動。反之,迎神賽會的盛大,亦可吸引更多人潮的聚集,有益於地方經濟發展與慈鳳宮信眾分佈範圍的擴大,由此可知,經濟發展與宗教變遷是相輔相成。Item 電子書使用需求與滿意度研究-以Ebook Taipei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原HyRead電子書平臺)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20-10-??) 陳世娟; 林怡秀; Shih-chuan Chen, Yi-Hsiu Lin數位化時代知識的獲取及閱讀方式不再僅限於平面紙本,電子書閱讀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促使圖書館近年來持續增加購買電子資源供讀者使用,電子書的館藏量也在圖書館館藏比例中日漸攀升。Ebook Taipei 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為臺北市立圖書館使用率最高的電子書平臺,因此本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Ebook Taipei 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為例,針對其使用群進行使用者問卷調查,透過量化研究分析,以瞭解平臺使用者的使用情形及滿意度差異。問卷包括五大部分:平臺的資訊、平臺的功能、平臺的使用、平臺的易用性、平臺的整體滿意度,並輔以開放性回答。研究共蒐集295 份有效問卷,回收後以統計軟體分析資料。綜合本研究整理,研究發現EbookTaipei 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使用者以學生居多;電子書平臺使用者平均使用時間為30 分鐘(含)以下;使用者普遍滿意Ebook Taipei 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但仍希望增加館藏量及每月借閱次數。因此圖書館應定期進行電子書平臺調查,依據調查結果改善經費分配,在有限的經費與資源下有效的規劃預算,進而提升服務品質;圖書館應持續舉辦電子書推廣活動及利用教育,藉以提升民眾對電子書的認識與平臺使用率。Item 非預期喪失手足者悲傷經驗之敘說研究(2017) 林怡秀; Lin, Yi-Hsiu本研究採取敘說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歷程,透過生命故事敘說與研究者的理解與詮釋來瞭解研究參與者身處手足驟逝事件之當下以及後續之因應型態。研究者以立意取樣邀請三位願意分享喪失手足經驗的研究參與者,運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將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謄寫為逐字稿後,研究者為呈現研究參與者的角度,以第一人稱撰寫其生命故事,再以敘事分析法中的「整體-內容」形式進行分析。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面對手足因非預期的原因死亡時,讓生者感到不知所措或是造成心理上難以平復的創傷,同時也帶給生者許多遺憾與未竟事務。三位參與者在手足過世的初期,都面臨了震驚、不知所措、難以置信、悲傷等等的歷程,且在調適的歷程中面臨來來回回的悲傷、罪惡感與愧疚感的情緒,而這些情緒足以轉化成具有啟發性的生命價值。在後續影響方面,研究者發現,手足死亡的經驗對喪失手足者的影響,主要為生命觀的改變、對生死態度的影響、個性的改變、以及在面對導致手足死亡情境時所引發的情緒連結。 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與發現,分別對於專業心理工作人員、喪失手足者、陪伴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