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怡芳"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非語文型與語文型學習障礙學生適應功能之比較研究
    (2008) 林怡芳; Yi-Fang 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階段不同亞型學習障礙學生在不同面向適應功能之現況與差異。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市國小四至六年級之非語文型(NLD)及語文型學習障礙學生(VLD)各15名,並依配對條件選取輕度智能障礙(MID)與普通學生(NC)各15名作為對照組,以探討不同亞型學障生的優弱勢表現與二組配對學生之異同。 針對四組學生分別請教師填寫「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並進行「貝克青少年及兒童量表」、「常見字流暢性測驗」、「國民小學閱讀理解測驗」及「國小數學診斷測驗」中的「認數」及「加減法」兩分測驗,以量化方式比較四組學生在整體適應、適應行為、自我概念、內外向性行為及基礎學業的表現情形。此外,從本研究的NLD組及VLD組選取典型個案共三名進行家長及教師訪談並蒐集相關資料,以個案報告方式探討不同亞型學障生在適應上的實際事例,補充量化資料之限制。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適應行為方面: (一)NLD組除在溝通領域有正常水準外,其餘領域及整體適應皆具顯著困難。VLD組則在溝通、社會化領域及整體適應具顯著困難。 (二)兩組學障生相較,NLD組之動作技巧顯著弱於VLD組。與另二組配對組相較,除溝通外,NLD組在其餘三領域皆顯著弱於NC組且與MID組無顯著差異;而VLD組則在溝通及社會化領域顯著弱於NC組且在溝通領域與MID組無顯著差異。 二、自我概念方面: (一)NLD組與VLD組皆為正常水準。 (二)NLD與其他三組無顯著差異;VLD則顯著弱於NC組。 三、內、外向性行為方面: (一)NLD組與VLD組皆為正常水準。 (二)兩組學障生相較無顯著差異。與另二組配對組相較,NLD組之焦慮顯著高於NC組;VLD組之違規行為則顯著高於NC組。 四、基礎學業表現方面: (一)NLD組僅在加減法測驗具顯著困難。VLD組則除在閱讀理解表現具正常水準外,其餘測驗表現皆具顯著困難。 (二)兩組學障生相較,NLD組僅在「識字」表現顯著優於VLD組。與另二組相較,除閱讀理解外,NLD組在其他測驗表現皆顯著弱於普通生;而VLD組則在所有測驗表現中皆顯著弱於NC組。 五、個案報告結果顯示不同亞型學障生在不同面向的適應功能會有質與量上的異同。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及限制,對非語文學障生之鑑定、教學及不同亞型學障生之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日治時代蒜頭製糖所職住型聚落的生活方式
    (地理學系, 2007-05-??) 林怡芳
    日本統治台灣後,兒玉總督和後藤新平就以振興糖業作為台灣殖產興業的重心,透過發佈一系列糖業保護政策,以吸引日本資本家來台灣開設新式製糖工場。明治製 糖株式會社社長相馬半治氏在親自探查後,於明治43 年 (1910) 在東石郡六腳庄蒜頭687 番地 (今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 成 立蒜頭製糖工場1。 蒜頭糖場位於朴子溪支流新埤溪的南邊,周圍是一片平野,以旱田為主,早期即是舊式糖廍的蔗作區。它是一個由無到有,孤立於附近聚落的糖場。會社為了照顧來 自日本的幹部、職員、技術人員,以及其眷屬,除了工場區外,更規劃了機能完善的宿舍區,其中包括居住、教育、衛生、娛樂、信仰 (神社) 等設施,此聚落類型是屬於計劃性的職住複合型聚落。然而在需要大量基層勞動力的狀況下,除了純日本人的居住空間外,亦加入了台灣人的居住空間。整個聚落就 在生活機能(食、住、行、育、樂、宗教)、職位等級 (管理階層和非管理接層)、愛國情操(房屋的門口都向北)和族群關係(日本人和台灣人)的影響因素下,呈現出有異於一般自然村的面貌。 本文透過實地訪察、文獻資料和地圖的整理來釐清日治時代蒜頭製糖工場的設立、經營、廠內空間規劃的理念;進而了解到居住在職住型聚落中的居民在受到職位等 級、族群關係和社會背景的影響下而建構出的生活方式。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