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慧婷"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應用於進修學校學習障礙學生數學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2019) 林慧婷; Lin, Hui-ting本技術報告旨在了解對於高職進修學校學習障礙學生的數學學習,經由同儕協助學習策略介入,針對數學排列組合單元,學生學習之後的感受及數學學習成就是否有影響。 本技術報告採用行動研究法,研究共進行八週,每週有二節數學課,一節課45分鐘,教師示範解說30分鐘後,課間進行討論並作數習演練,再利用一週一次的班會課20分鐘複習再進行同儕協助學習的習題演練,事前於班級尋找三位同儕協助,由三位同儕輪流一對一協助數學的演練複習,此為初步設計出的同儕協助學習方案。在每兩週後,依實際情況、評估成效和反思與訪談結果,再來決定課程有無修改的必要,以進行課程不斷的修改及再設計,根據學生的數學科段考成績做後測,期間與個案及同儕及個案家人做訪談回饋,分析並歸納得出研究結果,並提出本研究對於未來高職數學學習的建議。本研究已通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倫理審查,取得核可證明書,案件編號201810HS026。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同儕協助學習對於學習障礙學生,在學習數學科時,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 二、在融合教育中,同儕對於協助學習障礙學生皆表示願意協助。 三、學習障礙學生對於策略介入後,因可獲得同儕互動而稍有提高學習動機,但仍需要不斷鼓勵,才能彌補過去長期的習得無助感。Item 線上S-P表評量系統對學生自我評量影響及教師應用之研究(2011) 林慧婷本研究主要是依據S-P表(Student-Problem chart)分析為基礎的電腦化教學評量系統供教師實際使用之後,探討S-P表評量系統對於國小學生自我評量態度的改變及教師對於S-P表評量系統的看法。本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生做為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以深度訪談法訪談實際參與本研究的國小六年級教師。 S-P表分析可將學生在試題作答反應以「圖形化」之分析,並藉由求出得分率、注意係數、差異係數等指標性數據,做為診斷學生之作答反應是否異常、試題異質性是否過高、學生學習成效、及整份試題適宜性之依據。 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S-P表評量系統對學生自我評量態度改變及透過S-P表提供給教師除了排名之外的訊息。教師的看法為何,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對於S-P表用在評量上抱持正面態度,但因現今校園教學環境電腦教室設備的不足而影響了S-P表評量系統的實際應用;學生方面研究發現,學生喜愛使用S-P表做為評量工具,使用S-P表後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有正面影響,尤其能有效改變學生考試時的態度較能細心及思考後再回答測驗問題,此外自我評量態度的改變並不受測驗科目的影響。Item 邊界生產函數之應用-以超級籃球聯賽球員攻守技術為例(2007) 林慧婷; Hui-Ting Lin本研究之目的在以經濟學上的生產理論,來探討超級籃球聯賽2003-07年球季各球隊的生產函數。利用Farrell(1957)提出的生產邊界概念與Richmond(1974)的估計方法,進行各球隊潛力與生產效率的衡量,並與實際的戰績排名做一比較。研究結果指出:各球隊生產函數模型之解釋力均達顯著,顯示模型中各投入變數的配置適當。兩分球與三分球投籃命中率為各球隊之產出影響最主要的正向來源,籃板與助攻對部份球隊而言,也是重要的正向因素。失誤與犯規對產出則有相當大的負面效果,影響程度有時甚至高於三分球命中率。其次,各球隊的效率值均很高,符合運動競賽高度競爭的特性,在各球隊差異不大的情形下,真正影響球隊表現的關鍵,即為球隊的生產邊界(潛力)。球隊的生產邊界,又決定於球員的組成與球隊教練的執教風格,因此,如何尋求合適的球員與教練,成為球隊的重要課題。球隊可以參考生產函數所帶來的訊息,針對能有效提昇產出的投入要素,經由球隊的訓練內容或球員的招攬,來達成提昇產出的目的。最後,各球隊估計產出之排名高低與實際戰績排名之間達顯著相關,兩者具有相當的一致性,顯示此估計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Item 非線性剪輯技術在生物教學上的應用(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1-07-??) 林慧婷; 林明彥; 張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