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瑞吉"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教師諮詢之行動研究:一位輔導工作者的實踐故事
    (2008) 林瑞吉; Lin Ray-Chi
    國小教師諮詢之行動研究:一位輔導工作者的實踐故事 中文摘要 本研究是一位輔導工作者基於長期對國內小學輔導工作的關懷與熱情,針對自己在教育現場所開展教師諮詢行動加以探究與省思之實踐故事,其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為「輔導人員如何開展教師諮詢服務的行動?」以及「這些行動對教師教學與輔導實務工作的影響為何?」作者透過和教師諮詢合作過程中的溝通、省思、分享與對話,提供教師在班級中協助學童問題改善與身心發展時,所需要的專業支持與協助。 本研究之行動探究歷程主要透過對經驗的敘說來理解實務工作現場與隱含的行動知識,並透過對經驗與行動的反思尋找突破困境的行動路徑。作者選擇以故事作為行動研究論文呈現的主軸,以反映出實務現場經驗的真實性、複雜程度與情境脈絡。同時,作者也期待透過實踐故事的分享,能夠引發更多人對小學輔導工作的關懷行動。 作者透過行動探究的過程,所生產的教師諮詢實踐知識為: 1.理解「教師在教學現場的處境與困難」、以及「教師尋求專業資源的需求與心理歷程」是輔導人員和教師發展諮詢合作關係與發揮教師諮詢服務效果的重要基礎。 2.「主體性意義的覺察與展現」是教育工作者行動力量的來源,教育工作者在實務現場中對於專業主體性的覺察,不僅有助於其理解自己所面臨的處境與困難,並是其抗拒與鬆動困境的力量來源。 3.由於親師溝通會發生困難已成為教師教學生涯的常態現象,在「促進教師與家長溝通效能的行動」中,輔導人員要能協助教師理解自己和家長溝通的處境與困難,並協助教師覺察與接納自己和家長溝通時的關懷與情緒,必要時輔導人員可採取直接參與教師和家長溝通的現場,以促進親師彼此能夠充分溝通與合作,進而對學童問題的看法與處理方式達成共識。 4.輔導人員在校園中要開展教師諮詢服務的行動,除了要能理解教師在教學現場的處境與困難外,更要認識到教師對於尋求專業資源的支持與協助,其實是帶著期待與矛盾心情的。輔導人員要能夠主動的關心與邀請,讓教師對其個人與專業產生信任感之後,諮詢合作的關係才有機會開啟,並透過提供持續性討論的時間與機會,讓諮詢合作關係能夠延續,以提昇教師諮詢服務的效能。 5.在諮詢討論與合作過程中,輔導人員要能協助教師理解學童問題行為的心理意義與表現方式,以及掌握有效輔導策略的介入原則與實施過程,並進而促進教師覺察與省思自己的實務經驗、接納實務困境的現實、看見自己的努力與改變。 6.輔導人員透過教師諮詢服務的行動,不僅能夠幫助教師解決實務困擾,還能促進教師對實務經驗的覺察與省思、提升專業能力與自信,並進而提升教師的輔導意識與能力。 最後,作者將自己在教師諮詢行動研究過程中對於實踐場域的理解、行動過程中的省思與對於所採取行動的省思加以描述,並依據教師諮詢實踐經驗與發現,對小學輔導工作現場與輔導專業訓練機構提出期許與建議。 關鍵字:教師諮詢、行動研究、實踐故事、主體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序列分析在諮商歷程研究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8-04-??) 林瑞吉; 劉焜輝
    本研究應用序列分析進行兩組諮商個案(同一位諮商員分別對兩個當事人進行諮商晤談 ) 的八次諮商晤談中諮商員和當事人口語反應模式、工作同盟與晤談感受關係的考驗。 在研究程序, 中兩組諮商個案之八次諮商晤談過程全程錄音,並轉錄成晤談字稿,以 Hill et al. (1981) 之諮商員 / 當事人口語反應模式類別系統進行諮商員和當事人的口語反應模式之歸類;並於每次晤談後,請諮商員和當事人分別填寫「工作同盟量表」、「晤談感受評量問卷」兩種問卷。所有資料以序列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分析與考驗。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發現;1. 諮商員在兩組諮商個案中對不同事人所使用的口語反應模式雖有不同,但可看出諮商員在諮商員在諮商歷程中口語反應模式的使用情形似乎有其特定的型態出現。 2. 兩組諮商個案之均主要使用描述、簡單反應與經驗口語反應模式,且經過八次諮商晤談的參與後,開始對於問題或經驗有較清楚的瞭解與覺察,但口語反應模式使用的情形仍有很大的差異。 3. 在個案一中諮商員若緊接著當事人簡單反應之後,使用提供訊息的口語反應模式,將會減弱當事人簡單反應的使用;而諮商員使用輕微勵的口語反應模式,則會增強當事人描述的使用。而在個案二中諮商員使用重述的口語反應模式,會增強當事人簡單反應與描述的使用;諮商員使用反映的口語反應模式,亦增強當事人描述的使用。 4. 組諮商個案中,諮商員和當事人工作同盟的變化與認定的一致性有很大的不同;且諮商員和當事人談感受的變化與認定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不同。 5. 組諮商個案,中有許多諮商員和當事人口語反應模式互動類型與工作同盟有顯著的關係;且有許多諮商員和當事人口語反應模式互動類型與晤談感受有顥著的關係。而兩組諮商個案,不同中的諮商員和當事人口語反應模式序列類型在不同諮商個案,中對於工作同盟與晤談感受有不同的影響。 6. 本研究發現工作同盟在諮商過程中不僅是商關係的核心,也是預測諮商效果的重要指標,更是諮商員口語反應模式使用的有效性之中介影響因素。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研究者分別針對序列分析在諮商實務的應用與未來研究二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