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秀蓁"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介於中間」與歷史議題─華特‧班雅明《拱廊街計劃》研究
    (2016) 林秀蓁; Lin, Hsiu-Chen
    本文根據《拱廊街計劃》(The Arcades Project, Das Passagen-Werk)一書,旨在解析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反歷史主義的視野,探究其「碎片」、「介於中間」等概念。 班雅明認為,習慣處於簡化的歷史脈絡下,易對現實無感。因此,他以碎片摘錄的形式佈排《拱廊街計劃》,並藉由不同碎片組成的「介於中間」,收納歷史、社會、時代下隱藏的部份,還原現代社會和歷史的碎片聚集空間。其目的在於發掘可見歷史縫隙中,為數眾多卻被刪除的歷史;換言之,以此目的視為寫作動機的《拱廊街計劃》,可以說就是眾多「介於中間」之聚合體。 本研究採取抽樣方法,從《拱廊街計劃》中選取四章節深入分析,耙梳「青年藝術風格」、「鐵造建築」、「賭博與賣淫」、「收藏家」等四項主題和班雅明歷史觀點之關聯:憑藉「介於中間」具備的拒絕排除、無法解釋、以及去除功能性等特質,探討班雅明如何藉由十九世紀巴黎的藝術、建築、文學、社會等碎片,呈現「介於中間」的歷史,釋出另一種歷史描述方式,進而析論班雅明面對歷史議題的立場及作法。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Kearney世界觀理論與Vosniadou架構理論探討科學概念的學習與發展—不同尺度地球科學主題之個案研究
    (2005) 林秀蓁; Show-Jane Lin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不同年齡層個體對於晝夜變化、季節變化、地震與颱風四個不同尺度特性的地球科學現象所形成之預設、信念與心智模式,以及此三者之間的關係。利用修正後的Kearney世界觀理論中之「主體」、「客體」、「分類」、「關係」、「因果」、「空間」與「時間」七個共相組將Vosniadou架構理論中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兩個向度擴展而成十四個預設向度,形成新的架構理論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基於立意取樣與便利取樣,挑選台北市中心學校學習成就良好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根據現行學校地球科學相關課程的安排為基準,以尚未深入接觸地球科學的國小二年級、已接受完整自然科學之國中一年級、剛完成國三與高一地球科學課程的高一、接受完整國高中地球科學但已數年未再於學校正式課程中接受地球科學教育的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四個年齡層為研究標的,每個年齡層16位學生,男女各半,合計64位受試者。本研究採取一對一半結構式晤談,晤談題目為研究者自行針對四個主題的預設、信念與心智模式而設計並經專家效度檢驗,每位受試者的晤談時間約為一小時,並提供模型(如積木、球等)及紙筆,全程錄音錄影。根據受試者的口語、繪圖及肢體表達資料,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心智模式類型、信念與預設內容之分佈情形,皆存在主題與年齡上的差異。首先,在心智模式部分,前兩個「晝夜變化」與「季節變化」主題,受試者所持有的心智模種類較多,且屬於科學的心智模式比例較高;後兩個「地震」與「颱風」主題,則心智模式種類較少,且屬於科學的心智模式比例較低。隨著年齡增長,心智模式類型愈趨一致,且愈往科學的心智模式類型集中。其次,在信念部分,受到預設以及生活經驗豐厚度不同的影響,不同年齡所形成的信念也有所不同,其信任的出處也由權威人事物轉向證據。最後,在預設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受試者趨向於從主觀的角度轉為客觀的立場,對於外在事物的想法,不僅受知覺經驗的影響,科學定理也在個體的思維判斷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於不同尺度特性的科學主題,影響其心智模式的預設向度也有所不同;然而,對於本研究的四個地球科學主題而言,「分類」、「因果」與「空間」三個預設共相組內涵皆具關鍵角色。未來科學教育應重視預設對於科學概念學習之影響,並針對不同特性的科學主題設計合宜的教學,而大眾傳播媒體更是潛移默化的教學管道;此外,在教科書的編撰上,也應考量圖表與專有名詞引介的方式,以利學生之科學學習。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