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美嬌"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在國小生活科技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5-04-??) 林美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理論計算探討M/N2O,MO/N2O,MN/NO2(M=Ru、Mo、W)脫氮反應之反應機構
    (2011) 林美嬌
    本論文分為兩大主題: 一. 探討Ru系列分解NOx。從石化燃料燃燒產生的NOx因具有毒性,故引起科學家關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尋找使NOx轉變成無污染性之氣體N2,且低能障的反應路徑。透過理論計算的方式來探討其可能之反應機制。本主題共可分為兩部分進行探討: 第一部分: 探討Ru原子與N2O分子之反應機制。本文參閱參考文獻,利用計算不同重態之Ru對N2O之分解反應,做理論計算。關於Ru原子和N2O之反應機制乃利用B3LYP/[LanL2DZ + aug-cc-PVTZ]的計算方式來探討。結果顯示Ru + N2O最可行之反應路徑是Ru insertion 到N2O分子,形成ORu(η1-NN),而後再經反應分解產生 RuO+N2。此反應可視為無能障(反應最高能量位置相對於反應物為-68.87 kcal/mol) ,可將N2O轉變為穩定、無毒之氮氣(N2)分子,且放熱67.06 kcal/mol。 第二部分: 探討RuO分子與N2O分子;RuN分子與NO2分子之反應機制。利用RuO/N2O、RuN/NO2進行反應,可產生相同之中間產物,又此中間產物隨後可再分解成無毒的N2,且放熱效果相當好。此部分之反應機制利用B3LYP/[LanL2DZ + aug-cc-PVTZ]的計算層級來探討。結果顯示RuO + N2O最可行之反應路徑是生成RuO2 + N2之產物,反應最高能量位置僅16.11 kcal/mol ,且放熱65.74 kcal/mol。而RuN + NO2最可行之反應路徑仍是生成RuO2 + N2,反應亦可視為無能障(反應最高能量位置相對於反應物僅- 32.21 kcal/mol ),放熱115.89 kcal/mol。 二.探討MoN/WN分解NO2分子及Mo、W多步驟分解N2O。 利用上一主題找出之最佳反應路徑,將Ru改成Mo、W,進一步做相關之理論計算及比較。由能量計算可知WN反應性優於MoN。(MoN放熱139.19 kcal/mol;而WN放熱170.41 kcal/mol) ;而在M+N2O(M=Mo、W)生成N2的反應中,W反應性優於Mo。但若考慮H2還原之能量,則Mo才是較好的選擇。因MoO3利用H2還原成金屬僅需吸熱44.47kcal/mol,WO3卻需吸熱113.29 kcal/mol。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生命長河-林美嬌繪畫創作研究
    (2019) 林美嬌; Lin, Mei-chiao
    在現今求快、求速度、求速成的社會中,表象的追求已勝過精神的追求,人們永遠快速的移動在街景裡,移動在都會中,在捷運站內,在交通工具運載上,滿街的快餐、速食店、超商、手搖杯的飲品店,象徵速食文化的社會中,生命的本質意義及價值何在 ? 此問題常存於筆者心中一條縱貫三世生命甚或更遠的時間長軸,生命長河並不因我們疏忽了它而停留了下來或隱藏不見。有時感覺人生如涓涓的溪水,有如大江東去哄哄而過,如浮光掠影般,稍縱即逝。在生命長河主題中,刻意放下以前熟悉的作畫方式,尋找新的材料,讓創作產生更大可能性,筆者的描繪對象 : 有我摯愛的家人、家園、旅行的經驗,有生命成長記憶的翻攪,有對家人忙碌孩子漸漸長大家人親子關係疏離的感嘆 ! 及生命穿透時空在億萬恆河沙的冥想,及對生命中宿命不定數的感悟,自身情緒的溫暖冷熱的表達以及對人類的愛。把很久以前沉澱在長河中的記憶,重新整理釐清尋找適合的材質與形式做創作表現,及做最適當的畫作呈現。描繪方式有的如象徵主義的手法,也有如現代繪畫、裝置藝術、與異材質的結合表現,純粹做抽象色彩質感表現的追求,「象徵主義繪畫中的形象,不過是造型語言中無窮密碼的一部分」,試圖從環境中找尋物象,成為創作的符號語言。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