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致宇"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雙語健康教育課跨語言實踐之研究(2024) 林致宇; Lin, Chih-Yu本研究旨在探討將跨語言實踐融入雙語教學的實踐歷程以及學生在課程中的 學習表現。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在雙語課堂中如何運用跨語言實踐策略,幫助學生學習學科學習目標和雙語學習目標;並探討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學科和語言的學習成效;以及透過雙語教學的歷程所得到的經驗,反思在臺灣實施跨語言實踐的條件和挑戰。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對北部某所國中兩班七年級學生施行二個單元共11堂的雙語健康課,除了對教學實踐進行探討以及了解學生在雙語課堂中的學習經驗外,也反思在雙語課堂中實施跨語言實踐可以精進之處。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就跨語言實踐策略的使用而言,多元語境線索融入基本人際溝通語言(BICS),有助於引起學習動機,促進師生互動;而依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狀況調整認知學術語言(CALP),有助於學生對學科內容進行思考與學習。二、在學科學習成效方面,藉由多媒材和科技工具的融入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並且透過即時問答和認知話語架構(CDFs)能檢驗學生對學科的理解程度和迷思之處。三、在語言學習成效方面,學生能夠理解基本人際溝通語言並能有所回應,不過對不同認知類別的學科語言表現則有所不同。過程中句型結構的提供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產出,且使用語言的方式會受到受教學者的影響而產生模仿行為。四、針對跨語言實踐理論的回應,須先讓學生參與學科的學習,再運用跨語言實踐連結學科和語言;此外,也要先讓學生對於輸入的訊息產生理解,才有輸出的可能,並且在課堂中教師須從主導者慢慢轉成促進者的角色。最後,對於學科教師而言,學科詞彙和英文課詞彙的難度落差需有待運用跨語言實踐來克服。Item 身體活動量變化對中年男子身體適能及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影響(2015) 林致宇; Lin, Zhi-Yu背景:雖然規律且適度的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仍有不少國人缺少運動習慣,以致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目的:探討身體活動量變化對中年男子身體適能與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影響。方法:以北部某家健康檢查醫院124位年齡約在40 ~ 64歲之健檢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兩次檢測時之身體活動量變化狀況分成兩組:體能活動量增加組 (increase group, IG)與體能活動量沒增加組 (no increase group, NIG),每組各62位。所有受試者於兩次檢查中皆接受身體適能檢測及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分析。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身體活動量變化介入的效果。結果:(1)在第一次檢測時,IG組的身體活動量明顯低於NIG組;而第二次檢測時,IG組的身體活動量則明顯高於NIG組。(2)身體活動量變化對身體適能沒有造成明顯的改變,但所有受試者在第二次檢測時的體脂率及體脂重明顯較第一次檢測時來的低。(3)不同組MS盛行率沒有明顯的不同,但所有受試者第二次檢測時的MS盛行率明顯較第一次檢測時來的低。(4) 身體活動量變化對MS危險因子沒有造成明顯的改變,但所有受試者在第二次檢測時的TG及HDL較第一次檢測時有明顯的正向改變。結論:雖然身體活動量的變化無法明顯對中年男子身體適能及MS危險因子造成明顯的正向改變,但規律從事輕度身體活動即能有效減少MS盛行率,因此,為了維護身體健康,中年男子仍應規律從事適度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