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銘程"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花葉紋樣之視覺轉化於設計運用與研究(2006) 林銘程花卉植物稱得上紫嫣紅、風姿綽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受到人們的屬意和喜愛,而作為文學與藝術的題材,它飽 著文化的精神,成為審美的理想標準,絢麗多姿,蘊含豐富的藝術型態,也反過來改造和陶冶人們的心靈,花卉植物裝飾藝術,花葉紋樣正是在此與文化的互相依存和滋潤中,從遠古的萌芽時代逐漸步向成熟世界展現其優美而獨特的風華。 自古迄今,有關花的佳話和軼事,流傳既多而廣:屈大夫滋蘭九 、陶淵明採菊東籬、李白進章解語、杜甫感時濺淚、白居易詠蓮吟柳、林和靖梅妻鶴子。從出土的遺址發現,早期彩陶即已描繪著許多題材不明顯的花葉紋樣,從審美與實踐來看花葉紋樣最具可信性,其主體審美意識在生產實踐或視覺傳達上的表現更是淋漓盡致。 在視覺設計的表現中,造形是美感的重要指標之一。造形語法中,形態(Form)為造形首要素;包括外形(Shape),為整體性的總稱。加上色彩、質感、動態、空間…等要素的配合,而成為造形。形態與意涵之間存在著相對的關係性;以完形(Gestalt)輔成具美感視覺形式。意涵賦以表現具有統一的整體,而為符號;以相關符碼,作為傳達語彙,進而達成具美感與喻涵、正確與快速的溝通;因而形、意在視覺語彙傳遞活動中,亦即後現代造形思考的重點。而造形的根源探討具有許多面向,「師法於自然」即是造形探究中,觀察的客體之一,其包含最大範圍與最具價值的參考;本主題探討自然形態的花卉與葉子形體儀態解析為主軸,仿視覺生設計的角度,以後現代造形原理為依歸,藉由蒐集與觀察法進行結構推演,尋找其造形的脈絡,並以造形之符號性法則為研析,於其中發掘視覺造形新形態的應用。創意的發掘,通常源自於設計者對周圍客體的主動觀察與轉化,經由解析方式的重組與創造,更能完成對新生命力的呈現,亦能使造形思考更臻完美。 本研究希望藉自然界為客體泉源,尋找造形創作的精神性脈絡與理性造形意涵結合後的符號傳達,期能在視覺設計上的創作思維有更多的創意。並歸納以下三點結論: 1 花葉紋樣應用於視覺傳達上所能發揮的視覺張力非常劇烈,如能運用於平面設計海報、影像設計等,將可造成更為有效的注目性與傳達性效果。 2 花葉紋樣要發揮到極致就必須要同時考慮到「外在的圖樣表現」與「內在象徵意義」兩項要素。 3 圖樣的視覺語言充滿許多意涵,透過設計要素的編排可獲得極佳的傳達功能。 關鍵詞:視覺語彙、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