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雨昕"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麗紋石龍子(Plestiodon elegans)在臺灣的族群遺傳分化與隱蔽種
    (2022) 林雨昕; Lin, Yu-Hsin
    廣泛分布的物種在現今空間上的遺傳結構分布,往往是由過去的地質事件或氣候事件所造成。受惠於分子技術的進步,某些在遺傳上有分化,但在形態上卻非常相似的隱藏譜系得以被發現,顯示兩棲爬行動物在台灣的物種多樣性是被低估的。隱蔽種的發現對於演化理論 、生物地理和保育政策的制定有著深遠 的影響,也能進而探究其種化機制或是種化歷史。麗紋石龍子( Plestiodon elegans)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 、 釣魚台列嶼 、 澎湖以及台灣本島, 是台灣唯一分布海拔跨越 0到 3000公尺左右的蜥蜴,然而對此物種的族群遺傳結構研究甚少。為了 瞭解麗紋石龍子在台灣的遺傳分化,我們在全島 包含 1700公尺以上高海拔地區 、 澎湖和龜山島,以及代表中國族群的馬祖進行採集, 利用定序取得遺傳資料,包括粒線體的cytochrome b和 ND1以及核基因的 RAG-1和 PRLR片段,重建親緣關係,比較各地族群的遺傳差異和分化時間,並進行形態分析。分子遺傳結果顯示在粒線體片段中,台灣東西部的麗紋石龍子並不呈現單系群。台東附近由低到高海拔的族群為一獨立的單系群,且與台灣其餘族群的遺傳距離高於其他在琉球群島的幾個近緣種。而核基因由於序列相對保守,較無可供辨識的序列特徵 。形態分析結果顯示,台東族群的頭部鱗片 包括眶前鱗、眶後鱗、上睫鱗、下唇鱗、頸鱗)、前肢第二指指墊數和後肢第二、第四趾趾墊數 (RFII、RTII、 RTIV)、吻肛長( SVL)以及 頭深 (HD)皆顯著不同於台灣其餘族群。綜合以上,麗紋石龍子在台東的族群應為一獨立的新種,其分類地位必須進行重新的描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