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靜怡"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德網路新聞語篇標記研究與閱讀教學建議
    (2021) 林靜怡; Lin, Jing-Yi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數位報告(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網路新聞已成為現代人獲得資訊的主要來源,若網路新聞成為課堂閱讀教材,不僅能讓學生所學內容增添社會時事性、趣味性,也同時能增進其閱讀能力。過去針對提升新聞閱讀的研究,建議教師教導學生語篇結構或後設論述標記(Metadiscourse),讓學生進而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意圖(徐捷、黃川,2015;Camiciottoli, 2003; Jalilifar& Alipour, 2007),然過去研究不同語言間的對比及在教學應用研究仍有所不足,因此本研究以2019年臺灣與德國新聞網站社會新聞作為研究樣本,選取共200篇報導,分析中、德文網路社會新聞語篇結構成分、語篇中後設論述標記之出現頻率和語言表現並比較其異同,最後將結果應用於新聞閱讀教學課中。 研究結果顯示,中德文網路新聞語篇中皆有「標題」、「事件」、「背景」和「評析」結構要素,「標題」、「事件」為兩類語言最重要要素,中文新聞「背景」、「評析」要素頻率相同,德文新聞則更重「背景」要素。中德文網路新聞皆偏好使用交互式標記連貫語篇邏輯,兩類語言最大不同在互動式標記的使用,中文使用互動式標記的頻率較高,尤其是用態度標記在「標題」、「事件」要素中表達記者態度引起讀者共鳴,德文記者偏好在「事件」要素中用強調或模糊標記表達對事件的確定性或展現客觀態度。 綜上所述,語篇結構與後設論述標記的關係緊密,語篇結構影響標記使用,標記幫助語篇結構發揮功能。本研究將結果應用於中文新聞閱讀教學設計上,讓學生有意識地學習語篇結構要素和後設論述標記知識,進而了解作者寫作技巧並提升其閱讀能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創造力青少年其家庭教養環境之研究-以全國科展得獎國中生為例
    (2003) 林靜怡
    創造力是推進時代進步的重要關鍵,而家庭是培養青少年創造力的主要環境之一。本研究旨在瞭解其家庭教養環境中家庭背景、家庭氣氛、父母教養理念及行為、對子女提供哪些資源以及如何培養其科學創造力。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立意取樣五例居住於台北縣市之全國科展得獎國中生及父母,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並將所獲資料進行質性分析。 研究發現父母積極教養,營造支持創造力發展的家庭教養環境,以及提供多方面發展所需資源,使子女能發現自己的性向,並能在有潛力的領域中展現其創造力,科學創造力便是其中一項。其家庭教養環境如下: 1.家庭背景方面:父母大部分為高學歷;父母的興趣多為知性文化方面的活動,以閱讀最普遍,營造「學習型家庭」的 型態;父母人際互動多以重視教養的人脈為主;主要教養者都十分重視教養知識的吸收。 2.家庭氣氛方面:家人關係緊密;全家共同活動;幽默風趣、無所不談;家人間相互尊重體貼。 3.教養理念與行為:家長重視子女教養、全心投入;注重及早開發、從小培養的成效;以身作則;善用親子間的對話;重視閱讀;激發並維持子女的學習動機;父母常常給予子女鼓勵與讚美;參與孩子的學習;給予解決問題的機會,訓練決策能力。 4.提供子女的資源:提供全方面發展的各項才藝課程;為孩子提供楷模典範;供給大量書籍;經常參觀、旅遊,並掌握隨機教育的機會;較少參與校外課業輔導。 5.科學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多方面的視野;提供自然科學方面知識;觀摩創意作品;自然科學班及科學研習營;接觸楷模人物;鼓勵孩子思考;培養耐心與毅力。 本研究採用質性深入訪談的方式,取樣限於台北市及台北縣。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供家長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整合QR Code及浮水印於印章之防偽功能加強研究
    (2022) 林靜怡; Lin, Ching-Yi
    印章是中華民族最具高藝術價值之物件,從古至今,在政治及商貿往來都被當作憑信工具。科技的進步加速了政府及各級機關(構)的數位化轉型,紙本公函開始並用關防章與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有學者為了印章的永續發展,透過程式設計將兩者整合成「印章QR Code」,然而其防偽功能仍有加強空間。本研究提出以印章QR Code作為藏密浮水印的媒體,利用圖像化的顏色深淺變化及印刷四色CMYK(Cyan, Magenta, Yellow, Black)中的M版模擬紅色印泥,再以75 LPI、100 LPI及150 LPI三種網線(Line per inch, LPI)過網,輸出後利用光柵解碼器(Lenticular Lens)解碼,加強防偽功能。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利用程式設計數位解碼浮水印,驗證藏密效果,接著實際輸出影像,先以手機讀取QR Code確認連網功能,再利用光柵解碼器觀察浮水印之加密效果,最後複印影像,再次檢視浮水印是否存在。另外,以1200 DPI (Dot per Inch)高解析度掃描輸出和複印影像,各自數位解碼M版,驗證浮水印之效果。經實驗測試,本研究發現以M版製作的三種網線數浮水印,其中以100 LPI的解密效果最好,150 LPI可作為加強防偽功能。接著,以解密效果最好的影像背景色重製新影像,改善浮水印的分布情況,複印後的影像,成功讓浮水印消失,達到用於分辨文件的防偽功能,高解析度掃描後的細部取樣更證實,以雙培增長的解析度,不影響浮水印的加解密效果,更可和實際輸出後的光柵解碼相呼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有機催化Michael加成反應的動力學分割之探討
    (2014) 林靜怡; Ching-Yi Lin
    近年來,以有機催化方式製備具有高光學純度的化合物,被化學家們視為合成化學的挑戰,除了利用催化劑進行直接的催化反應,以有機催化的動力學光學分割方法,同樣可以獲得具有高光學純度的化合物,且在文獻上已有許多探討。然而,大部分的動力學光學分割反應,多以外消旋混合物作為親核試劑,藉由N/O-醯化或O-矽烷化反應達到光學分割的目的,使得動力學光學分割於應用上有所限制。 本研究使用外消旋丙烯基醋酸酯作為親電子試劑,結合羥吲哚衍生物,藉由SN2’反應,進行動力學光學分割。反應以雙官能辛可寧丁-硫脲衍生之催化劑催化,利用催化劑具雙官能基的特性,同時活化親核試劑及親電子試劑,經由SN2’反應後,得到具有高立體選擇性的產物(最高92% ee和 > 95:5 dr)。同時建構兩個相鄰的手性中心,並且回收(S)-form的起始物,在光學純度上也有不錯的表現(最高79% ee)。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資料流常見樣式改變偵測方法之研究
    (2007) 林靜怡; Ching-Yi Lin
    近來許多實際應用,其資料都是以資料流的形式產生,探勘資料流中最近常見樣式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而採用滑動視窗可有效探勘出資料流中最近常見樣式,然而在每個時間點對滑動視窗中的資料重新進行探勘將耗費許多計算成本。我們認為在常見樣式沒有顯著變化的情況下,先前探勘出的常見樣式可以近似代表目前的常見樣式,因此本論文針對特例資料流和一般化資料流環境提出監視常見樣式的方法FCDS和FCDG,藉由監視滑動視窗內的樣式出現次數,在每個時間點估算出最新的最近常見樣式集合和先前所探勘出來的常見樣式集合是否有顯著的改變差異,以提供是否重新進行探勘的判斷。由實做FCDS和FCDG之實驗結果顯示,監視常見樣式之出現次數及狀態變化情況,可有效偵測出最近常見樣式改變的狀況,使能在發現常見資料樣式已大幅改變時,重新探勘得到最新的最近樣式。此外,FCDS和FCDG之執行時間相較於每個時間點進行探勘為少,節省許多計算時間的成本,並可從維護結構中提供最近常見樣式變化狀況的資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長期攝取糙米對高中排球員抗氧化能力之影響
    (2016) 林靜怡; Lin, Ching-I
    目前常見的維生素增補劑(如維生素E、C與β-胡蘿蔔素)不乏出現在抗氧化與降低肌肉損傷的研究當中,但對於長期食用具有抗氧化食品對於抗氧化能力影響尚不清楚。目的:探討長期食用糙米對於高中女子排球運動員的總抗氧化能力與肌肉損傷之影響。方法:招募兩支高中女子甲組排球隊,各11位隊員,一組以糙米為主食的球隊(糙米組),且已經連續以糙米為主食一~三年;另一組為無食用糙米的球隊(對照組)。兩組各別進行為期五天的平日訓練,每天上下午各三小時與晨操一小時半的輕度體能運動,結束五天訓練後完整休息24小時。第一天開始訓練前進行第一次抽血 (pre),第五天訓練後立即進行第二次抽血 (pt0),休息24小時後第三次抽血 (pt24h)。每一血液樣本均檢測總抗氧化狀態 (TAC)、肌酸激酶 (CK)、乳酸脫氫酶 (LDH),並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考驗糙米組與對照組之差異。結果:兩組分別在TAS、CK與LDH皆無交互作用;在各組內三個採血點間有顯著差異:TAC pt0顯著高於pre (p<.05); pre顯著高於pt24h (p<.05)。在CK與LDH中,pt0與pt24h皆顯著高於pre (p<.05)。結論:長期食用糙米主食無法明顯提升球員的總抗氧化能力,推論平日食用量無法如增補抗氧化劑一樣在生理上有立即性的影響,亦可能與糙米中米糠層之植酸鈣鎂影響鐵質與鈣質吸收影響所致,則有待日後再繼續探討。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