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柯惠菁"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1 of 1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互動視訊遊戲對提升身心障礙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柯惠菁; 洪榮昭
    身心障礙學生在學習上有先天的困難和限制,然而進步的科技促成了數位化教材的 多媒體教學並提供了多元管道以符合身心障礙學生之特殊學習需求。最新的科技應用顯 示多媒體教學技術有轉移「知識性遊戲」的趨向,所謂的知識性遊戲能讓學生與遊戲互 動時產生學習效果,互動視訊Embodied Interaction Video Game (EIVG) 是另一種應用新 科技Flash Player 的體現互動及知識性遊戲。因此本研究旨在透過互動視訊遊戲在科學 學習上的應用,探討身心障礙學生在融合教育中之學習成效。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的回顧與展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2-12-??) 柯惠菁; 曾亮銘; Hui-Ching Ko; Liang-Ming Tseng
    本文旨在回顧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近20年的發展成果並展望未來的發展,首先介紹過去草創建置時期四個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因應方法,其次提到穩定發展和蓬勃發展新增網站系統功能和改版之過程,之後說明目前執行概況,包括網站架構和系統設備,最後建議結合資訊科技新技術並整合特教相關網站。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出席第二十一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會議紀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6-??) 洪儷瑜; 柯惠菁; 曾瑞蓉; 姚惠馨; 高苑瑄; 王宣惠; Li-Yu Hung,Hui-Ching Ko,Jui-Jung Tseng,Hui-Hsin Yao,Yuan-Hsuan Kao,Hsuan-Hui Wang
    本文記錄於印度新德里參加第二十一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會議之經過,筆者介紹會議辦理情形並說明我國與會狀況,最後提供感想與建議,期望提供未來欲參加亞智盟會議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出席第二十一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會議紀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6-??) 洪儷瑜; 柯惠菁; 曾瑞蓉; 姚惠馨; 高苑瑄; 王宣惠; Li-Yu Hung,Hui-Ching Ko,Jui-Jung Tseng,Hui-Hsin Yao,Yuan-Hsuan Kao,Hsuan-Hui Wang
    本文記錄於印度新德里參加第二十一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會議之經過,筆者介紹會議辦理情形並說明我國與會狀況,最後提供感想與建議,期望提供未來欲參加亞智盟會議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區中、小學資優生假日充實方案評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5-03-??) 陳美芳; 陳台瓊; 蕭淑憶; 李明香; 蘇祐秋; 仇惟善; 張錦程; 柯惠菁; 鄭惠萍; 陳宣延
    資優生的教育方案可概分為加速學習及充實為主的方案。我國目前國中及國小階 段各級學校較其規模經常性的假日充實活動,是由教育部廳局補助活動經費,輔導區 特殊教育中心指導,並由各師範院輔導區內學校跨校合辦的冬、夏令營。由訪問結果 的分析,可以發現在學生收穫方面:(1).學習領域的拓展與加深;(2).學習態度與方 法的調整;(3).社交能力的學習與擴展。如何在經費上獨立自主,在辦理組織上重新 調整,並注入新血,相信是未來有辦理資優生冬、夏令營的重要關鍵。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階段實施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學輔導運作模式之經驗與省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7-09-??) 柯惠菁; Hui-Ching Ko
    本研究透過入班觀察、閱覽文件資料、訪談相關人員等方式,探討臺北市二所國小實施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學輔導之運作模式。入校蒐集質性資料再經比較研究方法加以分析和綜合歸納出兩種模式運作的背景及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兩種教學輔導運作模式,皆與學校生態文化與特教資源有關,都能因應學校狀況、學生需求和執行過程遇到的困難,再加以調整。教學輔導模式能順利運作需要高度的行政支持、專業的師資團隊和家長的支持配合,文末也提供建議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專校院特殊教育學生工讀輔導模式之建構~以北部某大學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0-12-??) 胡心慈; 蘇宗翔; 陳家倫; 柯惠菁; Shin-Tzu Hu, Tsung-Sheng Su, Chia-Lun Chen, Hui-Ching Ko
    本研究以北部某大學為例,試圖建構一個校內特殊教育學生工讀輔導模式,以期能具體落實特殊教育學生對職場生態之體驗。本研究為期一年半,採用行動研究法,邀請校內學術和行政單位、特殊教育學生共同參與。模式建構初期從評估學生轉銜職能和瞭解校內單位職缺工作內容開始,歷經就業媒合、增能課程、職場工讀、工作督導和考核,最後綜合評量學生整體工讀情形。研究參與者在過程中皆有收穫,學生獲得職場體驗,對未來畢業求職更有現場感;校內聘人單位更瞭解如何和特殊學生相處,且肯定其努力和工作成效。此工讀輔導模式發展出一套標準化流程和相關表件,是務實可行的作法,能於全校推廣,研究者最後也提出對未來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帶好每位學生的數理教育---在國小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中實現 (SA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盧台華; 呂玉琴; 鄭聖敏; 任宗浩; 張俊彥; 柯惠菁; 蘇芳柳; 羅珮華
    本單一整合型計畫擬藉由結合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與特殊教育專長之研究人員,以 及與第一線學校現場任教之數學、科學與特教教師合作之方式進行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 技領域課程與教學之探究。本研究擬以三年分三階段共十二個子計畫進行,合作伙伴為 萬華區之華江國小。第一階段之半年研究期擬先由教室觀察、訪談與調查等方式具體瞭 解實際教學現場之情境脈絡、學生之學習特質、困難與需求、教師之教學覺知與需求等, 並藉由後二年半之第二與三階段的課程與教學調整的行動研究歷程達至帶好該校一至 四年級每位學生之數學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預期之主要成效包括: (1) 提 升參與教師之學科教學知能與特殊教育知能;(2) 增進該校國小一至四年級學生對數理 學習之興趣、態度、信心與學習成效;(3) 建立整體校園之合作氣氛;及 (4)建立大學 研究機構與國中小學校合作之模式,改善過去有關研究與實務不相關連之詬病等效益; 與 (5)達至科學教育白皮書所列之設計適合學習低成就及身心障礙學生學習特性的科 學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目標。此外,參與之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與特殊教育研究人員亦能 藉本研究釋放相互之專長,並建立良好之研究社群。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普通教育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的合作教學 —從介入反應的實務談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3-06-??) Diane P. Bryant Brian R. Bryant; 柯惠菁; Diane P. Bryant & Brian R. Bryant; Hui-Ching Ko
    本演講稿為Bryant教授夫婦於教2013年5月在臺灣師範大學輔導區研討會的演講內容,二位教授從介入講內容,二位教授從介入反應的角度談普通和特殊教育師合作,他們先介紹介入反應,其次說明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促進成功件且提供幾種作教學模式供大家參考,最後說明團隊合過程中遭遇衝突的因應方式。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逆風飛翔—大專身心障礙學生自我探索學習之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21-11-??) 鄭聖敏; 柯惠菁; 陳秀芬; Sheng-Min Cheng, Hui-Ching Ko, Hsiu-Fen Chen
    大專教育階段是身心障礙學生重新檢視過去自我、思考未來的認同發展關鍵時期。大專身障學生的自我探索歷程便是其認同形成的過程,透過大專身障學生自我探索內涵及自我探索學習方案運作之相關文獻要義,研究者以行動研究法,邀請9 名大專身障學生組成共學團體,從探索、增能角度擬定自我探索學習方案,重新認識自己,重塑自我意義及價值並探討其結果。該方案在為期一學年的執行過程中,因學生們的強烈意願而修正學習任務,發展出一趟出國探索學習之旅。本研究在走完整趟自我探索學習之旅後,對大專身障學生輔導有新的體認:一、以探索、增能為主之內涵有助其重建自我意義;二、可藉由反思協助學生將外在經驗與內在自我加以連結;三、應重視學生個人自主性及真實感受;四、建構協同學習的環境,鼓勵學生在團體中學習。本研究也掌握大專身障學生自我意義及價值重建是個自主性高及持續認識並整合多元自我的內在建構歷程。最後,研究結果顯示學校、教師與輔導人員及家長可營造大專身障學生探索、增能之支持環境。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發現,分別對大專校院提供身障學生輔導、引導大專身障學生重建自我意義與價值,以及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多層次教學輔導之理念與作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9-??) 鄭聖敏; 陳秀芬; 柯惠菁; Sheng-Min Cheng; Hsiu-Fen Chen; Hui-Ching Ko
    本文旨在探討雙重特殊需求學生的教學輔導模式。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出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學習行為、特徵、教學輔導調整原則及相關研究發現,之後聚焦於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學模式之探討並列舉美國之教學輔導實例,進而建構一個兼顧優勢發展及弱勢協助之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多層次教學輔導模式,期望能提供國內特殊教育主管單位及特殊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