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梁琬晴"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親子衝突、家庭支持與青少年幸福感關係(2009) 梁琬晴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市之青少年其親子衝突、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在取樣上,本研究採分層非隨機叢集方式,抽取臺北縣市公私立國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860份問卷,回收824份問卷,經剔除無效問卷後,得有效問卷共計640份。研究工具包括「親子衝突量表」、「家庭支持量表」、「幸福感量表」與「個人背景資料」,並以SPSS12.0進行資料分析,再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來進行統計考驗。分析結果如下: 一、青少年的親子衝突、家庭支持、幸福感的狀況 (一)青少年因上網時間之親子衝突比例最高。 (二)當衝突發生時,青少年的感受介於偶爾有點生氣與有時生氣間。 (三)青少年的親子衝突程度並不嚴重。 (四)青少年在親子衝突後所獲得的家庭支持略低。 (五)整體而言,青少年的幸福感尚有進步空間 二、青少年親子衝突之分析 (一)青少年的母子衝突程度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女生與父親、母親的親子衝突程度會有顯著差異。 (三)青少年的親子衝突程度會因學校類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青少年幸福感之分析 (一)青少年幸福感會因學校類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青少年幸福管會因會父母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學校類別、整體親子衝突程度對青少年幸福感有顯著解釋力。 四、衝突後的訊息性、實質性與情感性支持在整體親子衝突程度與幸福感間具 有調節作用 透過迴歸分析發現,整體親子衝突程度對幸福感的影響會受到訊息性、實質性與情感性支持的調節,而減緩其負面的影響。將訊息性支持劃分為高低組後,不論為高支持組或低支持組,其整體親子衝突程度與訊息性支持皆可顯著解釋幸福感;若同處於高衝突的狀況下,高支持組的幸福感會比低支持組佳。 將實質性支持分為高低組後,對高支持組而言,整體親子衝突程度並無法解釋幸福感,而低支持組的親子衝突程度與實質性支持皆可解釋幸福感;並且於同處於高衝突的情況下,高支持組的幸福感會比較低支持組佳。 而在情感性支持部分,不論是對高情感性支持組或是低情感性支持組來說,整體親子衝突程度與情感性支持皆能顯著解釋幸福感,若同處於高衝突的狀況下,高支持組的幸福感會比低支持組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