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楊佳穎"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旅宿業永續認證對其旅客評價之影響
    (2024) 楊佳穎; Yang, Chia-Ying
    本研究探討臺灣旅宿業永續認證對旅客評價的影響。研究分析了全球數位旅遊平台Booking.com 中在住宿期間2024年3月18日至3月19日的7,508筆數據,並結合臺灣環境部的環保標章旅館與環保旅店認證資訊。有別於過往問卷和訪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運用網路爬蟲技術和量化分析,藉由旅客實際評分反映永續認證的影響,並呈現地區上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永續認證對旅客評價的影響因地區而異:中部地區獲得環保旅宿認證的旅宿其旅客評分較高;六都和北部地區的環保標章旅館,在級別越高時會獲得越高的評分。能源與溫室氣體管理措施和自然保育措施在大多數地區會得到較高的評分。然而,在非六都、南部和東部地區,某些環保措施(如廢棄物管理和水資源保護)反而得到較低的旅客評分。本研究結果顯示了永續旅遊實踐與旅客期望之間的關係,為旅宿業制定永續策略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突顯了在推行永續措施時需考慮地區特性和旅客偏好的必要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區大學社區參與指標建構之研究
    (2009) 楊佳穎
    本研究主要在建構我國社區大學社區參與指標,透過文件分析法就社區大學的背景、社區參與的意涵與目前社區參與的相關測量等進行探討,接著依CIPP模式,採用德惠法彙整17位專家學者與臺北市社區大學經驗深厚人士的意見,歷經三回合問卷往返,彙整得到社區大學社區參與指標。 本研究根據文件分析法與德惠法問卷調查結果,而獲得以下的研究發現:社區大學社區參與指標主構面包含「社大理念與組織運作」、「課程與社區參與之連結」、「社大參與社區之行動」、「社大與社區的合作與經營」等四項;次構面包含「理念與目標」、「人力與財務」、「運作與管理」、「課程符合社區需求」、「課程培育社區發展人才」、「課程凝聚社區認同」、「課程展現社區文化特色」、「社區傳播與教育功能」、「社區活動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社會公共議題參與」、「社區資源整合與開發」、「社區人才的培訓與經營」、「社大與社區組織建構合作夥伴關係」等十四項;其內涵則共計有五十三項。 根據研究發現研究者歸納出四大結論:一、理念與目標的設定,是社區參與的首要任務;二、社區人才培育與經營的重要性;三、直接參與社區的重要性;四、社區內部合作與資源共享的重要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運用腦磁圖儀法初探大專學生進行以月相變化為主題之數位互動學習活動前後之腦部活化型態
    (2021) 楊佳穎; Yang, Chia-Ying
    本研究透過腦磁圖儀進行紀錄分析,欲嘗試了解學生進行「月相變化」之數位學習活動前後的腦部活化模式。本研究利用Unity建立一具動態及互動特性之數位科學學習環境,主題為「月相變化」,主要探討日、地、月的相對空間關係如何影響地球上看到月亮的圓缺變化。研究設計包含前後月相變化概念測驗,並搭配MEG腦磁圖儀進行腦波數據蒐集,研究對象為滿20歲以上之大學以上學生 (含研究生),共計42位學生,然後由這些學生中選出 26位參與本研究之MEG資料分析。前後測試題按概念內容分為五類題型,從各類型中挑選一題,然後根據各題答題表現進行資料樣本的選取,依答題對錯分為兩組,每題每組各5位學生,第一組為前測回答錯誤,而在經過學習後於後測回答正確之受試者 (G1),第二組則是前測回答錯誤但學習後回答亦為錯誤的受試者 (G2)。由於不同題型有重複被挑選的受試者,因此共有26名受試者之MEG腦波資料被選取出來進行後續的分析。月相概念之前後測的比較以平均數的數值分析為主,而MEG資料分析則是使用MATLAB的FieldTrip分析軟體進行Alpha與Beta頻段的腦波數據之分析,再透過統計方法進行腦波資料分析後的整理比較。研究發現學習者在進行不同題型的試題作答時,不同表現的學生腦區活化與連結有所差異,此現象在需要複雜空間運思的題目上特別明顯。從腦波的強度與連結的分析結果發現,成功解題者在後測解題時,多數有腦部強度下降的趨勢(但複雜題型變強),且腦區連結較弱或甚至有變弱的現象,但解題失敗的學生變化趨勢並不明顯。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