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楊裕德"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N,N-雙(2-甲基)-4´-甲氧苯胺及1,1´-聯萘酚銅錯合物之合成、結構及硫氧催化性質研究(2003) 楊裕德本研究主要是以三牙基配子N,N-雙(2-甲基)-4´-甲氧苯胺( N,N-bis(2-pyridylmethyl)-4´-methoxyaniline ),簡稱為bpma,和雙牙基配子1,1´-聯萘酚( 1,1´-bi-2-naphthol ),簡稱為binol,合成出一系列二價銅錯合物,且利用元素分析,紅外線光譜,紫外光可見光光譜,電子順磁光譜,及X-光結構解析等方法,完成二價銅錯合物的結構組成之鑑定,以及其鍵結性質。並以這些配子所合成之二價銅錯合物當作催化劑,進行硫化物的氧化反應,更進而探討反應中催化劑之角色。 已完成X-光單晶結構解析的二價銅錯合物有: 一、fac-[Cu(bpma)(bipy)(ClO4)](ClO4) 大小為0.22 x 0.15 x 0.13 mm 的棕色晶體,屬於單斜晶系( Monoclinic ),空間群為P 21/c,晶格常數a=17.462(2) Å,b=9.694(1) Å,c=17.911(2) Å,β=95.911(3) °;每個單位晶格內含有4個分子(Z=4),精算值R=0.041,Rw=0.041。此錯合物,由配子bpma的啶氮及bipy的啶氮構成四角平面,bpma的苯胺氮和過氯酸根則是接在軸向的位置,軸向的氮與銅的距離比平面上的氮與銅的距離稍長,可知此錯合物結構為六配位拉長的八面體結構。 二、mer-[Cu(bpma)(py)(ClO4)](ClO4) 大小為0.40 x 0.10 x 0.02 mm 的粉紅色晶體,屬於單斜晶系( Monoclinic ),空間群為P 21/c,晶格常數a=15.732(4) Å,b=32.164(8) Å,c=10.725(3) Å,β=90.000(1) °;每個單位晶格內含有8個分子(Z=8),精算值R=0.079,Rw=0.085。此錯合物,由配子bpma啶氮和苯胺氮以及py的氮構成四角平面,過氯酸根則是接在軸向的位置,軸向的氧與銅的距離比平面上的氮與銅的距離稍長,可知形成五配位的方形角錐結構( square pyramid )。 三、mer-[Cu(bbmemn)(py)(ClO4)](ClO4) 大小為0.20 x 0.15 x 0.10 mm 的粉紅色晶體,屬於三斜晶系( triclinic ),空間群為P -1,晶格常數a=12.863(7) Å,b=14.219(8) Å,c=22.931(12) Å,α=77.682(7) °、β=78.695(1) °、γ=84.351(1) °;每個單位晶格內含有6個分子(Z=6),精算值R=0.077,Rw=0.075。此錯合物,由配子bbmemn咪氮和苯胺氮以及py的氮構成四角平面,過氯酸根則是接在軸向的位置,軸向的氧與銅的距離比平面上的氮與銅的距離稍長,形成五配位的方形角錐結構( square pyramid )。 綜合本研究結果: 一、證實論文中一系列的銅錯合物,具有類似酪胺酸酶模型系統催化氧化的能力,即bpma、bbmemn、bbms…等銅錯合物與氧反應的過程中,應有形成 peroxo dicopper (II)或oxo dicopper (III)的鍵結模式。 二、合成之二價銅錯合物:[Cu(L)(py)X](ClO4)2,其中L為三牙或二牙配子,均可在室溫下加H2O2進行硫氧催化反應,得硫氧化產物;並由硫氧競爭實驗結果得知,本系列之銅錯合物於催化反應中之角色屬於親電子性( electrophil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