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洪承宇"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創造的道德勇氣與生命實踐」座談會會議記錄(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3-06-??) 洪承宇Item 新制師資培育課程基準下的課程發展:「合作教學」與「教師專業社群」融入「教育實踐課程」設計(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21-06-??) 洪承宇; 王淳瑩; Cheng-Yu Hung, Chun-Ying Wang研究目的新頒《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簡稱《課程基準》)於108學年度正式施行後,師培課程除了教育基礎學與方法學外,增加了「教育實踐課程」比重,期許職前階段能與教學現場有更豐富的連結。為實現《課程基準》中師資生應培養「團隊合作」與「持續專業成長」之素養,本研究藉由北部某師培大學開設的教育實踐課程帶領師資生至鄰近社區高中進行8週英文課後補救教學為例,運用精熟學習法架構,採「三人一組」的入班合作教學模式,探討此課程設計能否為準教師奠定教師專業素養之基礎。研究設計/方法/取徑師資生團隊入班之設計,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能在課堂中將中學生分流進行更細緻的差異化教學,運用師培課程中習得之理論於真實情境。三位師資生同時搭配師培教授與現職教師進行共備、觀課與議課,除了激發教學創意,也模擬現今教學現場的公開課活動、教師社群討論等,將中小學教師共學的氛圍向前延伸至職前教育階段。本研究訪談了18位修習本課程之英文科師資生與1位指導教師,並搭配師資生期末「教學歷程檔案」中的課堂記錄與反思,進行訪談與文件分析。研究發現或結論此實踐課程設計可作為師資生們於未來成為教師獨立授課與班級管理之中介課程。團隊入班減緩師資生的教學焦慮,在集體腦力激盪的團隊合作下,能相互觀摩與成長;師資生透過形成性評量將學生進行差異化分組,輔導高、中、低不同程度之同學,增益自身基礎概念與加深加廣內容之教學技巧。同時,連續8週的短期帶班經驗彌補了師培課程中欠缺的班級經營實務,能作為橋接理論與實務之課程,逐步培養獨當一面之能力。此外,師資生與指導教師在過程中彼此給予支持與回饋,展現教師社群共備、觀課、議課之氛圍。研究原創性/價值《課程基準》強調「團隊合作」素養之重要性,然而師培課程中較少將此項素養實際運用於現場教學之設計。「三人一組」於實務現場的合作教學是本實踐課程之特色,師資生能在同儕支持下嘗試不同的教學策略,並體會共備社群之助益;師培教授與中學指導老師的加入,也確保入班授課品質,而非將合作學校作為實踐的白老鼠,肩負大學之社會責任;此研究最後提出三項針對教育實踐課程設計之建議:師培機構應連結實務現場作為師資生「探究與實作」的場域、鼓勵師培課程加強「合作教學」的素養培育、「教師社群」氛圍應融入於日常的師培課程之中。Item 新制師資培育課程基準下的課程發展:「合作教學」與「教師專業社群」融入「教育實踐課程」設計(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21-06-??) 洪承宇; 王淳瑩; Cheng-Yu Hung, Chun-Ying Wang研究目的新頒《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簡稱《課程基準》)於108學年度正式施行後,師培課程除了教育基礎學與方法學外,增加了「教育實踐課程」比重,期許職前階段能與教學現場有更豐富的連結。為實現《課程基準》中師資生應培養「團隊合作」與「持續專業成長」之素養,本研究藉由北部某師培大學開設的教育實踐課程帶領師資生至鄰近社區高中進行8週英文課後補救教學為例,運用精熟學習法架構,採「三人一組」的入班合作教學模式,探討此課程設計能否為準教師奠定教師專業素養之基礎。研究設計/方法/取徑師資生團隊入班之設計,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能在課堂中將中學生分流進行更細緻的差異化教學,運用師培課程中習得之理論於真實情境。三位師資生同時搭配師培教授與現職教師進行共備、觀課與議課,除了激發教學創意,也模擬現今教學現場的公開課活動、教師社群討論等,將中小學教師共學的氛圍向前延伸至職前教育階段。本研究訪談了18位修習本課程之英文科師資生與1位指導教師,並搭配師資生期末「教學歷程檔案」中的課堂記錄與反思,進行訪談與文件分析。研究發現或結論此實踐課程設計可作為師資生們於未來成為教師獨立授課與班級管理之中介課程。團隊入班減緩師資生的教學焦慮,在集體腦力激盪的團隊合作下,能相互觀摩與成長;師資生透過形成性評量將學生進行差異化分組,輔導高、中、低不同程度之同學,增益自身基礎概念與加深加廣內容之教學技巧。同時,連續8週的短期帶班經驗彌補了師培課程中欠缺的班級經營實務,能作為橋接理論與實務之課程,逐步培養獨當一面之能力。此外,師資生與指導教師在過程中彼此給予支持與回饋,展現教師社群共備、觀課、議課之氛圍。研究原創性/價值《課程基準》強調「團隊合作」素養之重要性,然而師培課程中較少將此項素養實際運用於現場教學之設計。「三人一組」於實務現場的合作教學是本實踐課程之特色,師資生能在同儕支持下嘗試不同的教學策略,並體會共備社群之助益;師培教授與中學指導老師的加入,也確保入班授課品質,而非將合作學校作為實踐的白老鼠,肩負大學之社會責任;此研究最後提出三項針對教育實踐課程設計之建議:師培機構應連結實務現場作為師資生「探究與實作」的場域、鼓勵師培課程加強「合作教學」的素養培育、「教師社群」氛圍應融入於日常的師培課程之中。Item 書評:民主社會中多元文化課程實施的淺碟與再反思—評介《美國原住民族兒童在公立學校的文化抗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21-03-??) 洪承宇Item 遠距教學與遠距中輟:臺灣國高中英語實體課程轉線上教學挑戰與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22-03-??) 王淳瑩; 洪承宇; Chun-Ying Wang, Cheng-Yu Hung新冠肺炎使各級學校於2021年5月間全面改採遠距教學,在猝不及防下,親師生共同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訪談10名英文科教師回顧所面臨的教學挑戰與班級經營問題,除了解其自身觀察與因應策略外,期能為未來遠距教學應變措施作為參考。受訪教師認為遠距教學促使教師廣泛運用網路資源與科技融入教學,但仍不足用以取代自身現場觀察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的困擾;另外,線上教學也使分組合作學習較難進行,線上評量測驗公平性也待商榷。班級經營部分,遠距中輟的情況可能加深班級內部既有之雙峰落差現象,目前仍無相關法規約束,須仰賴各校內部處理機制。受訪者認為遠距教學的成功與否,家庭教養與監督功能為重要角色,教師無法於第一時間介入,而逐漸走向思維學派中互動、非干涉主義之管理策略。遠距語言教學需要營造沉浸式的線上語言互動環境,學生主動參與線上活動;家長也需督促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