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洪文綺"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3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金融保險業實施職場健康促進活動現況及影響推展因素初探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黃淑貞; 洪文綺; 徐美玲; 陳秋蓉
    本研究以金融保險業為例,旨在瞭解台灣地區工商服務業推展職場健康促進的概念及現況,藉以建立職場健康促進的基礎資料,作為未來推展之參考依據。本研究以 九十三年勞保局之金融保險加保公司為研究母群,抽取企業主管進行問卷調查,依據組織員工數所佔之比率採分層隨機抽樣法,共計抽出金融保險業38家,有效問 卷回收34份,回收率89.47%。並邀請7位主管進行質性訪談,訪談內容經轉錄成逐字稿以收集質性資料。質性和量性資料均加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地 區金融保險業實施健康促進的情形並不普遍,活動內容以健康檢查較多,健康促進相關政策規定以規範個人行為為主,少有公司政策制度面的整體規劃。深度訪談結 果歸納出「員工參與度低」及「考量經營成本」是阻礙健康促進推展的因素。公司的政策及制度、企業主管本身的信念、工會的力量、行業的工作性質、員工的特性 及喜好“公司的組識及規模等皆對執行職場健康促進活動有影響。研究者建議:(一)政府應建立完喜的職場健康促進法規、配套措施。(二)給予經費補助及人力 支援。(三)設置專責機構,整合並督促企業建立制度與規範。(四)強化健康教育與溝通管道,強化企業主管健康促進的理念。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06-??) 洪文綺; 黃淑貞
    齲齒是台灣學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口腔衛生問題值得關切。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因素。以2002-2003年就讀於台灣各公私立國小 之全體學童為母群體,依據各地區學校規模、班級數,採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出5,688名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4,826份,回收率為 84.8%。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口腔衛生行為上表現較好的是每天起床及睡前刷牙,表現最差的是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女學童的口腔衛生表現較男學 童為佳,年齡愈大的學童表現愈好。以複迴歸分析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因素,性別、年級、家長教育程度、學業成績、口腔衛生價值觀、父母口腔衛生行為,以 及父母與同儕支持等變項能顯著預測學童的口腔衛生行為。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藉以改善學童口腔衛生問題,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7-06-01) 洪文綺; 黃淑貞
    齲齒是台灣學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口腔衛生問題值得關切。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因素。以2002-2003年就讀於台灣各公私立國小之全體學童為母群體,依據各地區學校規模、班級數,採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出5,688名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4,826份,回收率為84.8%。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口腔衛生行為上表現較好的是每天起床及睡前刷牙,表現最差的是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女學童的口腔衛生表現較男學童為佳,年齡愈大的學童表現愈好。以複迴歸分析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因素,性別、年級、家長教育程度、學業成績、口腔衛生價值觀、父母口腔衛生行為,以及父母與同儕支持等變項能顯著預測學童的口腔衛生行為。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藉以改善學童口腔衛生問題,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學童身心抱怨影響因素之建構
    (2007) 洪文綺; Wen-Chi Hung
    兒童的身心症狀之特徵是會反覆發生但非疾病所引起的身體抱怨症狀。諸多文獻指出學童的身心抱怨症狀隨著年齡而增加。本研究目的旨在建構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身心抱怨影響因素模式。模式假設影響學童身心抱怨症狀的因子有背景因素、父母層面因素、個人社會心理因素、社會支持以及學校生活等五項因素。以2002年「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調查暨教師健康促進教學能力增長計畫」為資料來源,共有2,759位學童與其家長參與問卷調查。以線性結構方程模式(LISREL)分析進行模式建構與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學童身心抱怨的頻率分布呈現女學童多於男學童的情形。心理症狀的發生多於身體症狀。模式驗證發現,假設模式與觀察資料間卡方檢定達到顯著水準,拒絕虛無假設,但其他評鑑指標顯示適配情形均在可接受範圍。再根據修正指標,整併觀察變項、將部分觀察變項的殘差連結後,使模式變項間的關係能有效地解釋。在所建構模式中,能顯著預測學童身心抱怨產生的因素有:學童性別、社會支持、父母的自覺健康狀態、學童個人自覺社交狀態以及家庭社經地位,可見影響學童身心抱怨是多層面的因素。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一、身心抱怨影響因素再修正簡化,重新審思模式的適切性;二、未來研究方向宜採縱貫性的研究,並擴大研究對象群;三、於學童心理健康防制實務上,強化社會支持的力量,並教導學童社交技巧,藉以提昇其心理健康。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城鄉兒童主要照顧者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01) 黃淑貞; 洪文綺; 殷蘊雯; 邱雅莉; 林怡君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瞭解兒童主要照顧者之自覺環境與其身體活動情形(2)比較城鄉地區樣本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的差異(3)分析各環境因素對兒童主要照顧者身體活動的相關影響。研究採橫斷式設計,樣本的選取參考台灣地區都市化程度資料,以台北市及苗栗縣後龍鎮做為城市與鄉村地區的代表,兩個地區各取五所學校之五、六年級各一班,合計549名學童主要照顧者為樣本,以自填式自覺環境量表及身體活動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資料。除作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考驗城鄉受試者在自覺環境和身體活動上的差異程度。結果發現如下:居住於城市地區者自覺交通環境較為便利;較鄉村地區民眾感到街道安全,但覺得環境受到污染情形較鄉村地區嚴重。在活動場所可近性部份,城市地區樣本自覺環境場所較為複雜,但活動地點較鄉村地區民眾容易接近。在身體活動表現上,鄉村地區的受訪者在工作方面的活動量高於城市地區,交通活動量、休閒活動量均為城市地區樣本的活動量大於鄉村地區受訪者,總量部分兩地區差異並不顯著,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活動總量並未因為城鄉地區有所差異,但分項而言,城市樣本在假日時有較多的身體活動。自覺環境因素中僅活動場所的可近性一項對城市地區樣本的身體活動有預測力,城市居民之日常活動場所愈容易接近,其身體活動反而相對減少;對鄉村地區樣本則沒有任何自變項具有預測力。研究依據結果發現提出實務和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城鄉兒童主要照顧者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 黃淑貞; 洪文綺; 殷蘊雯; 邱雅莉; 林怡君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瞭解兒童主要照顧者之自覺環境與其身體活動情形(2)比較城 鄉地區樣本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的差異(3)分析各環境因素對兒童主要照顧者身體活動的相關影響。研究採橫斷式設計,樣本的選取參考台灣地區都市化程度 資料,以台北市及苗栗縣後龍鎮做為城市與鄉村地區的代表,兩個地區各取五所學校之五、六年級各一班,合計549名學童主要照顧者為樣本,以自填式自覺環境 量表及身體活動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資料。除作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考驗城鄉受試者在自覺環境和身體活動上的差異程度。結果發現如 下:居住於城市地區者自覺交通環境較為便利;較鄉村地區民眾感到街道安全,但覺得環境受到污染情形較鄉村地區嚴重。在活動場所可近性部份,城市地區樣本自 覺環境場所較為複雜,但活動地點較鄉村地區民眾容易接近。在身體活動表現上,鄉村地區的受訪者在工作方面的活動量高於城市地區,交通活動量、休閒活動量均 為城市地區樣本的活動量大於鄉村地區受訪者,總量部分兩地區差異並不顯著,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活動總量並未因為城鄉地區有所差異,但分項而言,城市樣本在假 日時有較多的身體活動。自覺環境因素中僅活動場所的可近性一項對城市地區樣本的身體活動有預測力,城市居民之日常活動場所愈容易接近,其身體活動反而相對 減少;對鄉村地區樣本則沒有任何自變項具有預測力。研究依據結果發現提出實務和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生身體意象之長期追蹤研究:性別差異的影響
    (臺北市 :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3-12-01) 黃淑貞; 洪文綺; 殷蘊雯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身體意象分佈及長期變化情形。以82學年度就讀於某大學學生為研究母群,分層集束抽取適當的樣本數,採團體自填問卷收集相關資料。1993年12月進行第一次施測,回收有效問卷537份;1996年4月再調查一次做為長期追蹤資料,完成兩次問卷共計有444人,回收率達樣本數的74.0%。本研究即以此縱貫性調查資料作次級資料分析(secondary data analysis)。 所收集資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卡方檢定、t檢定及配對t檢定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對於身體意象的評價,男生較女生正向;女生比男生更加關注外表及體重,長期追蹤時此種現象仍然存在。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包括體型認知及體型滿意度,兩次調查平均值差距甚微,前後比較並未呈現顯著差異。建議未來從事教育時應避免大眾對身體意象刻板化的迷思,培養正向的身體意象,未來研究可擴大研究對象年齡層,以建立身體意象的長期資料庫。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追蹤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06-??) 黃淑貞; 洪文綺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關係,並探討維持運動行為之因素。以82學年度就讀於某國立大學學生研究母郡體,分層系統抽樣537份,採 自填問卷收集兩次相關資料,初次施測在82年12月,兩週後(83年1月)進行再測,並於85年4月至5月間進行追蹤調查,追蹤時間為兩年半,共計回收有 效問卷444份,以長期觀察追蹤。 所收集資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t檢定( t test)、配對t檢定(paired-t test)、相關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運動行為方面,僅只有30%的個案有達到每週3次,每次運動20分鐘的標準;男生在運動方面的頻率及時間均顯著高於女生,在追蹤測量時,有 規律運動者不論男生、女生或整體樣本均有比率上升的現象。但考慮運動強度與時間之乘積後,發現運動行為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減。在排除性別因素後,體型認 並非是影響運動行為的因素。就男女生分別分析,男性學生較滿意自我體型,而其運動行為不受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女生方面在追蹤測量的運動行為表現,明顯受 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且為維持自己理想體而持續做運動。性別、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間有交互作用。 建議未來教育應針對性別及身體意象的差異,設計不同的運動方式,以增進適度的運動行為。藉由本研究的發現,作為日後研究身體意象影響運動行為的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追蹤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3-06-01) 黃淑貞; 洪文綺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關係,並探討維持運動行為之因素。以82學年度就讀於某國立大學學生研究母郡體,分層系統抽樣537份,採自填問卷收集兩次相關資料,初次施測在82年12月,兩週後(83年1月)進行再測,並於85年4月至5月間進行追蹤調查,追蹤時間為兩年半,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44份,以長期觀察追蹤。 所收集資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t檢定( t test)、配對t檢定(paired-t test)、相關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運動行為方面,僅只有30%的個案有達到每週3次,每次運動20分鐘的標準;男生在運動方面的頻率及時間均顯著高於女生,在追蹤測量時,有規律運動者不論男生、女生或整體樣本均有比率上升的現象。但考慮運動強度與時間之乘積後,發現運動行為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減。在排除性別因素後,體型認並非是影響運動行為的因素。就男女生分別分析,男性學生較滿意自我體型,而其運動行為不受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女生方面在追蹤測量的運動行為表現,明顯受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且為維持自己理想體而持續做運動。性別、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間有交互作用。 建議未來教育應針對性別及身體意象的差異,設計不同的運動方式,以增進適度的運動行為。藉由本研究的發現,作為日後研究身體意象影響運動行為的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童家庭收入和身體活動和速食飲食行為之城鄉差異探討
    (2010-01-01) 黃淑貞; 張國楨; 洪文綺; 徐美玲; 陳俊愷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家庭因素和學業表現對我國國小學童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之影響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06-??) 黃淑貞; 洪文綺; 陳曉玟
    近視與運動量不足是目前臺灣地區國小學童所面臨嚴重的健康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為瞭解並探討學業表和家庭因素對於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之 影響。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並使用開性問蒐集本土性的健康行為項目。問卷經由專家麥度以及信度考驗,及預試後定稿。民國91年9月至11月正式施測。 研究者以分層叢集抽樣抽出臺灣地區5800名3至6年級學童作答,回收率達83.21%,為4826份。資料以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學童之學業表現和家庭因素和此兩種行為之相關情形。研究木發現,學童視力保健行為和運動行為呈現正相關。在視力保健行為方面具 有預測力的因素是:學童自覺成績表現、學童對自己的學業期望、家長本身的視力保健行為與家長對於其子女視力保健行為的督促程度。而在運動行為方面具有預測 力的因素是:學童自覺成績表現、學童對自己的學業期望、家長本身的運動行為與觮長對於其子女的運動行為的督促程度。本數據研究結果,應強學童的視力保健與 運動行為,鼓勵學童在看完電視後應該休息,下課時間會到操場運動,此外,增加父母對於視力保健與運動的認識,除期望督促其子女的健康行為外,也應增強本身 的健康行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家庭因素和學業表現對我國國小學童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之影響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4-06-01) 黃淑貞; 洪文綺; 陳曉玟
    近視與運動量不足是目前臺灣地區國小學童所面臨嚴重的健康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為瞭解並探討學業表和家庭因素對於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之影響。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並使用開性問蒐集本土性的健康行為項目。問卷經由專家麥度以及信度考驗,及預試後定稿。民國91年9月至11月正式施測。研究者以分層叢集抽樣抽出臺灣地區5800名3至6年級學童作答,回收率達83.21%,為4826份。資料以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學童之學業表現和家庭因素和此兩種行為之相關情形。研究木發現,學童視力保健行為和運動行為呈現正相關。在視力保健行為方面具有預測力的因素是:學童自覺成績表現、學童對自己的學業期望、家長本身的視力保健行為與家長對於其子女視力保健行為的督促程度。而在運動行為方面具有預測力的因素是:學童自覺成績表現、學童對自己的學業期望、家長本身的運動行為與觮長對於其子女的運動行為的督促程度。本數據研究結果,應強學童的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鼓勵學童在看完電視後應該休息,下課時間會到操場運動,此外,增加父母對於視力保健與運動的認識,除期望督促其子女的健康行為外,也應增強本身的健康行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影響大學生運動習慣之社會心理因素研究
    (臺北市 :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2-12-01) 黃淑貞; 劉翠薇; 洪文綺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大學學生規律運動的狀況,並以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等社會心理學變項預測學生實行的情形。此外,本研究亦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學實行規律運動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的選取係就某國立大學一至四年級的學生5241人為母群體,以分層隨樣抽樣的方式,抽取600名學生為樣本,分兩個時點測量,第一次施測時間間隔為兩週。有效問卷為505份,回收率達84.2%。研究結果發現:某大學生約有40%達到美國運動醫學會之體適能標準。即,每週運動3至5次,每次達二十分童以上。健康信念模式的變項能顯著預測杲大學學生的運動習慣;加入自我效能變項後,其預測力更是顯著提高,顯示對運動行為具有預測力的社會心理學變項為自我效能。預測運機昊慣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中最重要的是性別,男性較常運動。本研究建議應鼓勵該大學學生從事增進心肺功能之運動。對女生應強調其實行運動行為的自我效能,鼓勵其多做運動。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應用手機簡訊傳送健康訊息效果研究
    (2013-10-20) 黃淑貞; 洪文綺; 徐美玲; 周遵儒; 衛沛文; 吳昀陞; 徐若涵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父母相關因素與國小學童安全生活之相關性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12-??) 洪文綺; 黃淑貞
    本研究探討 國小學童安全生活分布情形與個人及父母相關因的關係。以2001年就讀於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為研究母群,分層隨機抽樣三至六年級共5,688名學童及其家長 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826份,回收率達樣本數的85%。所收集資 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Pearson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複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約七成的國小學童能經常總是做到各項安全生活,其中以「用電安全」表現最好,「利用行人穿越道過馬路」則是學童在安全生活表現最差的項目。 性別、年級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其學童的安全生活則有所袖共。學童的成績較差、低自尊及家庭社經地位較低者,其安全生活表現較差。父母支持與父母本身 安全行為態顯著預測國小學童安全生活。建議強化家庭的功能並結合安全教育與家庭教育,以建構學童優質的安全生活環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父母相關因素與國小學童安全生活之相關性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5-12-01) 洪文綺; 黃淑貞
    本研究探討 國小學童安全生活分布情形與個人及父母相關因的關係。以2001年就讀於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為研究母群,分層隨機抽樣三至六年級共5,688名學童及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826份,回收率達樣本數的85%。所收集資 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Pearson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複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約七成的國小學童能經常總是做到各項安全生活,其中以「用電安全」表現最好,「利用行人穿越道過馬路」則是學童在安全生活表現最差的項目。性別、年級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其學童的安全生活則有所袖共。學童的成績較差、低自尊及家庭社經地位較低者,其安全生活表現較差。父母支持與父母本身安全行為態顯著預測國小學童安全生活。建議強化家庭的功能並結合安全教育與家庭教育,以建構學童優質的安全生活環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與都市地區國小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01) 黃淑貞; 盧俊吉; 洪文綺; 邱雅莉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對都市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情形。研究者在台北市五行政區各隨機抽取一所國小之五年級與六年級學校296位學童,收集學童下課、放學及假日身體活動的強度、頻率、時間和及社會支持因素,並由家長處收集住家附近的環境因素。資料分析採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和複迴歸。結果發現:女學童從事較多輕度活動,男學童從事較多重度活動,在中度活動上則沒有顯著性別差異。當住家附近之交通環境較不繁忙,街道安全度高,且犯罪情形低,又加上有家人和老師陪伴一起活動時,國小學童較會從事輕度身體活動;當活動場所容易接近時,學童較從事中度身體活動;當活動場所較容易接近,以及有老師一起活動時,國小學童從事較多重度身體活動。建議政府暗和學校在推廣身體活動的策略或規劃上,應考量環境及社會支持因素。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與都市地區國小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 黃淑貞; 盧俊吉; 洪文綺; 邱雅莉; Sheu-Jen Huang; Chun-Chi Lu; Wen-Chi Hung; Ya-Li Chu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人口學與社會環境對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影響之研究
    (臺北市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2010-11-01) 黃淑貞; 楊秋娥; 洪文綺; 姜逸群
    本研究之目的:1.瞭解國小教師運動行為現況 2.探討影響國小教師運動行為之 相關因素。研究採橫斷式設計,以分層叢集抽樣,研究對象自填問卷表為測量工具, 蒐集教師有效問卷 1,264 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One-way ANOVA、 Chi-square-test、t-test、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 Logistic Regression 等統計法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1)有規律運動的國小教師約三成。(2)性別、教學年資、教師和諧相處與有「指 導管理型校長」是可預測國小教師運動行為的因素。(3)性別、婚姻狀況、教學年資 與教師和諧相處是可預測國小教師規律運動行為的因素。(4)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 建議:建構校園和諧融洽氣氛、成立女教師喜愛的運動社團、未來研究變項可加入 個人社會心理變項以及學校物質環境變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北部三所國立大學一年級女生運動分期行為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黃淑貞; 洪文綺; 劉翠薇; 李秋娓
    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運動分期青少女在社會心理變項及改變方法的差異。以臺北三所大學一年級女生為對象,共發出695 份問卷,回收686 份(回收率為 98.7%)。以頻率分佈、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準備期的學生最多,其次為行動期及維持期。不同運動階段學生各變項得分有所差 異,後階段(行動期、維持期)學生各項得分顯著較前階段(無意圖期、意圖期)者有利於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顯著預測所有階段的身體活動。後階段身體活動的顯 著預測因素是教師支持,較前階段影響因素為反制約,階段改變策略的適用性和原理論不完全符合。未來應蒐集本土性資料作更多驗證。建議在應用跨理論做運動行 為研究,可將改變階段歸併簡化,並將運動改變方法重新分類。
  • «
  • 1 (current)
  • 2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