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洪裴璞"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2005年台北市國三學生國家認同與相關因素之分析
    (2006) 洪裴璞; Hong, Pei-Pu
    國家認同的議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一直是呈現備受爭議的一個焦點,從早期的歷史中一直被遺忘與犧牲,到後來甲午戰爭時的戰敗,興起對此種結果不滿的抗議心聲,但此卻也凝聚了台灣人的意識,而在日本統治殖民之下,使得台灣人的意識更為堅定,興起了台灣民族主義運動,展開一場自我認同的追尋與摸索。 但在國民政府收復台灣之後,因當時的統治方式不當,造成廣泛性的族群衝突,後來在蔣氏父子統治台灣時期,國民政府對於台灣民眾進行了國家形塑與整合的工作,也就是塑造了中國大一統的觀念,但是隨著民主化的開展,本土意識的崛起,社會有愈來愈多的不一樣聲音與主張,然而伴隨著選舉時惡性的炒作手法,使得族群之間呈現出更加嚴重的對立,如此模糊又分歧的情形促使得國家認同的危機更形惡化。 基於上述歷史的發展與國內社會的現況,因此擬以問卷調查法針對西元2005年台北市國三學生調查其國家認同態度的傾向與政治社會化間相關因素的探討。此一研究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如下有: 1.台北市國三學生認為中國此一名稱是不同於中華民國的,而中華民國的領土與人民被認為是指台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的範圍比例占最高,但是儘管前項結果是獲得大多數國三學生的共識,但是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在關係上的認定,卻是呈現分歧的意見,有主張兩岸是毫無關係的,亦有主張儘管台灣是具有獨特性的,但是與中國大陸間仍然是有相連性。 2.台北市國三學生的統獨意識較為支持無條件獨立建國與有條件獨立建國,但是此種結果與未來走向有人主張是自行決定即可,亦有人主張應該將國際社會的意見一同併入考量。 3.台北市國三學生在國家認同上,情感的付出比行動的落實比例上來得更高,在付出行動時,較會考慮現實性的因素後再做決定的比例是很高的。 4.台北市國三學生在國家認同的類型上是偏向於支持制度認同為主,文化認同為輔的主張,在族群認同上較為兩極,影響也並具有非全面性。而文化認同基礎上亦將中華文化的認同包含進去。 5.關於國家認同的態度,在基本資料方面呈現顯著差異的有性別、政黨支持、職業與省籍的因素,但在教育程度上是看不出有顯著差異的,而母親的顯著差異又高於父親的影響層面。 6.國家認同態度與政治社會化因素所列出家庭、學校、同儕與傳播媒體的選項上,均是很關的。 7.台北市國三學生與父母或朋友在談論議題的互動上比例是偏低的。 8.台北市國三學生在獲取政治新聞的管道上與政治知識的獲得上均以傳播媒體的比例所占最高。 9.台北市國三學生以看電視或上網的方式來獲取政治方面的資訊在比例上是很高的。但是此部分僅止於單方面的接收而已,在參與電視上或是網路上有關於政治性議題方面的討論或投票是較少的。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