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涂妙如"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5 of 1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Effects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infant-toddler care history on preschoolers’ social and learning behavior
    (2006-12-01) 涂妙如; 黃迺毓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temperament, infant-toddler care history, and th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2005-07-15) 涂妙如; 黃迺毓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參與親于共讀課程家長的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之初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2-12-??) 簡碧瑱; 涂妙如; Pi-Chen Chien , Miao-Ju Tu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親子共讀課程與家長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的關聯情形。本研究以10 位3-6 歲的幼兒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共進行8 次親子共讀課程,家長方面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要資料收集方式,幼兒方面則於課程前後分別完成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PVR-R) 。在完成8 次親子共讀課程後,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對下:一、家長閱讀信念方面:參與家長表示在閱讀認知上,家長表示更願意提早進行親子共讀及增加共讀時間和頻率,且願意以平等互動的討論,取代由上而下的傳遞方式;而在閱讀情意上,家長更重視共讀時與幼兒情感的連結及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二、家長共讀行為方面:1.在閱讀行為上,有四成家長延長與幼兒共讀的時間,三成家長增加使用圖書館或書店的頻率,並且擴大遺書的類型,將選書權還給幼兒。同時,家長會為幼兒解釋不理解的詞彙及提醒幼兒注意圖與文字的關聯,並會依照幼兒狀況調整解說故事內容的難易度;2.在互動類型上,家長會增加「要求評價」、「要求預測J 、「要求覆誦」、「給予文字教導」和「戲劇化表達」等5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而減少「要求認字」和「給予注音符號教導J 等2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三、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有超過半數幼兒的語言能力在聽、讀詞彙測驗的表現上有明顯進步;而家長認為親子共讀對幼兒詞彙能力及語句結構完整兩方面特別有幫助。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幼兒語言進步因素主要是家長增加共讀時間及清楚描述故事中人事物特徵和提供幼兒表達的機會,並且為幼兒提供正確讀法與解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參與親子共讀課程家長的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之初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2-12-??) 簡碧瑱; 涂妙如; Pi-Chen Chien , Miao-Ju Tu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親子共讀課程與家長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的關聯情形。本研究以10 位3-6 歲的幼兒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共進行8 次親子共讀課程,家長方面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要資料收集方式,幼兒方面則於課程前後分別完成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PVR-R) 。在完成8 次親子共讀課程後,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對下:一、家長閱讀信念方面:參與家長表示在閱讀認知上,家長表示更願意提早進行親子共讀及增加共讀時間和頻率,且願意以平等互動的討論,取代由上而下的傳遞方式;而在閱讀情意上,家長更重視共讀時與幼兒情感的連結及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二、家長共讀行為方面:1.在閱讀行為上,有四成家長延長與幼兒共讀的時間,三成家長增加使用圖書館或書店的頻率,並且擴大遺書的類型,將選書權還給幼兒。同時,家長會為幼兒解釋不理解的詞彙及提醒幼兒注意圖與文字的關聯,並會依照幼兒狀況調整解說故事內容的難易度;2.在互動類型上,家長會增加「要求評價」、「要求預測」、「要求覆誦」、「給予文字教導」和「戲劇化表達」等5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而減少「要求認字」和「給予注音符號教導J 等2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三、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有超過半數幼兒的語言能力在聽、讀詞彙測驗的表現上有明顯進步;而家長認為親子共讀對幼兒詞彙能力及語句結構完整兩方面特別有幫助。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幼兒語言進步因素主要是家長增加共讀時間及清楚描述故事中人事物特徵和提供幼兒表達的機會,並且為幼兒提供正確讀法與解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齡前嬰幼兒之社會情緒能力-與嬰幼兒語言能力及父母教養之關聯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09-??) 程景琳; 涂妙如; 陳虹仰; 張鑑如; Ching-Ling Cheng; Miao-Ju Tu; Hung-Yang Chen; Chien-Ju Chang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學齡前嬰幼兒之語言能力及父母教養方式分別與學齡前嬰幼兒之社會及情緒能力的關聯,並進一步了解不同教養方式在學齡前嬰幼兒之語言能力與其社會情緒能力之關聯間,是否具有調節效果。研究設計/方法/取徑研究參與者為235 位學齡前嬰幼兒(男孩122 名、女孩113 名),平均月齡為18.99 個月(標準差為10.83);由學齡前嬰幼兒之主要照顧者(89.4 為親生母親、10.6 為親生父親)填答相關量表。研究發現或結論本研究發現,學齡前嬰幼兒之語言能力、父母之回應教養皆與學齡前嬰幼兒之社會及情緒能力呈現正相關。此外,在特定情況下(即年幼子女有明顯不當、逾矩或反抗行為),父母之責罰教養與學齡前嬰幼兒之社會及情緒能力呈現正相關;同時,父母責罰教養亦在學齡前嬰幼兒之語言能力與其社會情緒能力之關聯間,具有調節作用;亦即,對於語言能力相對較差的學齡前嬰幼兒而言,當父母針對其不當行為採取責罰方式進行管教之傾向較高時,其社會情緒能力相對較佳。研究原創性/價值性具負向特性(如:行為責罰)之父母教養方式的功能與影響,需在考量孩子的發展階段及發展特性上,加以深入探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幼兒托育經驗、氣質與母子依戀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9-07-01) 涂妙如; 黃迺毓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1)探討幼兒托育經驗與母子依戀之關聯情形,同時考驗幼兒氣質的影響效應;(2)探討幼兒氣質與母子依戀之關聯情形。本研究對象爲61位二歲至四歲半之幼兒與其母親。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兒童依戀行爲測量與幼兒氣質量表。獲致之主要結果如下:(1)母子依戀安全係數不會因幼兒的開始托育年齡、托育時數以及是否變更幼兒托育經驗而有顯著差異。但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會因幼兒全日托育與否而有顯著差異。特別是自出生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的幼兒,母子依戀安全係數較低。(2)幼兒托育經驗、幼兒氣質以及母子依戀三者間達顯著關聯。在排除幼兒氣質的影響力後,仍呈現出於嬰兒零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者,對母子安全依戀具有負向影響力。(3)幼兒氣質之活動量可以有效地預測母子間的依戀安全係數,呈負向線性關係,即幼兒的活動量愈大,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愈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幼兒托育經驗、氣質與母子依戀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9-07-??) 涂妙如; 黃迺毓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1)探討幼兒托育經驗與母子依戀之關聯情形,同時考驗幼兒氣質 的影響效應;(2)探討幼兒氣質與母子依戀之關聯情形。本研究對象爲61位二歲至四歲半之幼兒與其母親。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兒童依戀行爲測量與幼兒氣質 量表。獲致之主要結果如下:(1)母子依戀安全係數不會因幼兒的開始托育年齡、托育時數以及是否變更幼兒托育經驗而有顯著差異。但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會因幼 兒全日托育與否而有顯著差異。特別是自出生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的幼兒,母子依戀安全係數較低。(2)幼兒托育經驗、幼兒氣質以及母子依戀三者間 達顯著關聯。在排除幼兒氣質的影響力後,仍呈現出於嬰兒零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者,對母子安全依戀具有負向影響力。(3)幼兒氣質之活動量可以有 效地預測母子間的依戀安全係數,呈負向線性關係,即幼兒的活動量愈大,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愈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幼兒的氣質、嬰幼兒期照顧方式與親子依戀之相關研究
    (2005) 涂妙如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1) 探討嬰幼兒期照顧方式與親子依戀之關聯情形,同時考驗幼兒氣質的影響效應;(2) 探討幼兒氣質與親子依戀之關聯情形。 本研究對象為61位二歲至四歲半之幼兒與幼兒的父母親。研究者透過家庭觀察、問卷調查與訪談來收集相關的資料。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調查表、嬰幼兒期照顧方式訪談表、全日托育選擇訪談指引、兒童依戀行為測量(依戀Q-set)以及幼兒氣質量表(父母題本)等。以SPSS10.0中文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後,本研究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嬰幼兒期照顧方式與親子依戀間的關聯情形。 (一) 親子依戀安全係數不會因幼兒的開始托育年齡而有顯著差異。 (二) 親子依戀安全係數不會因幼兒的托育時數而有顯著差異。 (三) 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會因幼兒全日托育與否而有顯著差異。特別是自出生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的幼兒,比起其他托育方式者,母子依戀安全係數較低。 (四) 親子依戀安全係數不會因是否變更嬰幼兒期照顧方式而有顯著差異。 二、 幼兒氣質向度中的活動量可以有效地預測母子間的依戀安全係數,而且呈現負向線性關係,即幼兒的活動量愈大,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愈低;幼兒氣質向度中的堅持度則可以有效地預測父子間的依戀安全係數,而且呈現正向線性關係,即幼兒堅持度愈高,父子依戀安全係數亦愈高。 三、 嬰幼兒期照顧方式、幼兒氣質以及母子依戀三者間達顯著關聯。在排除幼兒氣質因素之影響力後,依然呈現出在幼兒零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者,對母子安全依戀具有負向影響力。 研究者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據以提出教育應用與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影響家庭嬰幼兒照顧方式決策之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3-09-??) 涂妙如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究育幼院中棄嬰與保育員的依戀關係
    (2007-12-31) 涂妙如; 黃迺毓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2004年社會指標統計結果,發現國內有愈來愈高比例的家庭降低或失去家庭成員照顧的功能,轉而須依賴家庭外的社會福利機構(安置及教養機構)來替補家庭原先應滿足成員發展需求的功能。而安置及教養機構應滿足安置對像發展需求及增強其家庭功能為原則。提供的服務包括生活照顧、心理及行為輔導、親職教育及返家準備等等,究竟嬰幼兒時期的不同照顧安排,特別是離家集體生活的情境與個體對人安全感的建立,亦即依戀(attachment)發展有何關聯?在集體照顧的環境中,國內的育幼院童比起在一般托嬰機構中照顧的孩子,與保育人員間的依戀關係,是否有不一樣比例的依戀型態呢?本研究希冀透過現場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以預防性的概念,發展出一套育幼機構教保人員的訓練課程,同時轉換家庭教育的相關資訊,適用於育幼機構的相關人員,以有利於這群失去家庭孩子的輔導與協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究育幼院院童與保育員間的依戀品質
    (臺北縣 : 輔仁大學民生學院, 2011-03-01) 涂妙如; 黃迺毓
    本研究目的有三:1.瞭解保育員在育幼院中扮演的角色;2. 瞭解育幼院院童與保育員間的依戀品質;3.探究影響院童與保育員間依戀品質的因素。 選取台灣地區某育幼院中4個月至2歲正形成依戀關係之院童作為研究的觀察對象,經篩選後符合觀察年齡者共計7位院童,由研究者完成氣質量表以及師生依戀行為觀察。經分析後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 一、育幼院童的生活型態以機構式的家庭教養型態為主,強調生活方面的照顧。研究發現因嬰幼兒作息時間彼此干擾、師生比例偏高以及保育員工作量偏多(餵食、清潔沐浴、安撫入睡、行政工作等),和活動空間的限制等因素,均會影響院童的照顧品質。 二、保育員在育幼院中扮演的角色分別為生活照顧者、教導者、行政者以及溝通協調者。 三、受試院童大多於出生一個月左右入院,觀察發現院童均可以將保育員視為依戀對象,與保育員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喜歡和保育員一起遊戲、擁抱,抗拒離開保育員等。但同時也發現院童對於外來訪客,一樣表現出親近與不排拒的互動行為。 四、影響院童與保育員間依戀品質的因素則涵蓋院童的入院年齡、氣質表現、師生比、保育員的工作時數、工作量、多元角色以及育兒理念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新北市家長對嬰幼兒托育照顧的滿意度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陳若琳; 涂妙如; 李麗圳; Jo-Lin Chen; Miao-Ju Tu; Li-Chun Lee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家長對嬰幼兒相關托育服務使用現況及滿意度情形,主要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問卷調查0-3歲嬰幼兒家長,針對使用社區保母系統的家長、立案托嬰中心/公共托育中心的家長、與未使用托育服務並自行照顧嬰幼兒的家長,三種不同對象分別進行抽樣調查,得到有效問卷分別為451份、154份以及609份,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使用社區保母系統及托嬰中心/公共托育中心平均照顧比分別為1:2.27及1:4.79。未使用社區保母系統或托嬰中心托育服務且自行照顧的家長,主要原因以「自己或家人照顧能增進親子/家人情感」居多。二、使用社區保母系統照顧的家庭,以日間托育為主,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三節節金為18,324.35元;送托私立托嬰中心照顧的家庭,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註冊費為14,230.73元;由父母親自行照顧的家庭,托育費用皆為無償;由(外)祖父母/親友照顧且托育費用為有償者,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三節節金為14,809.78元;由未加入社區保母系統之保母照顧的家庭,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三節節金為18,342.13元。三、多數家長滿意保母以及托育人員的嬰幼兒照顧專業品質,由事後比較結果發現,使用社區保母系統以及使用托嬰中心的家長,對於寶寶日間被照顧品質的滿意度顯著地高於父母親自行照顧者、或(外)祖父母/親友照顧的家長。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政府部門以及未來實務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供推動托育相關政策或服務方案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新北市家長對嬰幼兒托育照顧的滿意度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陳若琳; 涂妙如; 李麗圳; Jo-Lin Chen; Miao-Ju Tu; Li-Chun Lee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家長對嬰幼兒相關托育服務使用現況及滿意度情形,主要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問卷調查0-3歲嬰幼兒家長,針對使用社區保母系統的家長、立案托嬰中心/公共托育中心的家長、與未使用托育服務並自行照顧嬰幼兒的家長,三種不同對象分別進行抽樣調查,得到有效問卷分別為451份、154份以及609份,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使用社區保母系統及托嬰中心/公共托育中心平均照顧比分別為1:2.27及1:4.79。未使用社區保母系統或托嬰中心托育服務且自行照顧的家長,主要原因以「自己或家人照顧能增進親子/家人情感」居多。二、使用社區保母系統照顧的家庭,以日間托育為主,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三節節金為18,324.35元;送托私立托嬰中心照顧的家庭,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註冊費為14,230.73元;由父母親自行照顧的家庭,托育費用皆為無償;由(外)祖父母/親友照顧且托育費用為有償者,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三節節金為14,809.78元;由未加入社區保母系統之保母照顧的家庭,平均每月托育費用包含三節節金為18,342.13元。三、多數家長滿意保母以及托育人員的嬰幼兒照顧專業品質,由事後比較結果發現,使用社區保母系統以及使用托嬰中心的家長,對於寶寶日間被照顧品質的滿意度顯著地高於父母親自行照顧者、或(外)祖父母/親友照顧的家長。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政府部門以及未來實務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供推動托育相關政策或服務方案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母親的依戀經驗、婚姻調適與其學齡前子女依戀關係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4-08-01) 涂妙如; 黃迺毓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l)探討受試母親的依戀經驗與其學齡前子女依戀關係之關聯情形;(2)探討受試母親的依戀經驗與其婚姻調適之關聯情形;(3)探討受試母親的婚姻調適與其學齡前子女依戀關係之關聯情形;(4)探討受試母親的依戀經驗、婚姻調適以及與其學齡前子女依戀關係三者間的關聯情形。 本研究對象為40位三至四歲之幼兒及其母親。研究共發出300份問卷(含成人依戀量表及婚姻調適量表),回收95份有效問卷,其中40位母親接受家庭訪問,同時進行依戀Q分類的施測。資料分析後,本研究獲致主要結果如下: 1.受試母親的依戀經驗與其學齡前子女的依戀類型無顯著相關。 2.受試母親的成人依戀量表中之躲避因素與其婚姻調適量表中的意見一致性、凝聚力以及婚姻滿意度三個分量表得分均達顯著負相關。 3.安全依戀與不安全依戀類型之幼兒,其母親婚姻調適量表中的意見一致性、凝聚力、婚姻滿意度以及婚姻溝通量表中的討論表達等四個分量表得分均達統計顯著差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母親的依戀經驗、婚姻調適與其學齡前子女依戀關係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4-08-??) 涂妙如; 黃迺毓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