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游秀靜"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被看見」而「能看見」:「學習共同體公開授課」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03-??) 游秀靜; 唐淑華; Hsiu-Ching Yu; Shu-Hua Tang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探討學習共同體之「公開授課」對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本研究還取一位具有二十多年教學資歷的國小老師進行研究,其服務學校在兩年前被選為臺北市學習共同體前導學校,基於此機緣,使他有許多機會需要進行公開授課。研究結果顯示:個案教師認為授課前的「共同備課」、教學中的「共同觀課」,以及教學後的「回饋會談」等做法,皆迴異於傳統的教學觀摩,因而對其個人產生重要影響。更關鍵的是:透過公開授課方式讓他「被看見」,也讓他得以「看見J 課堂中許多動人的學習風景;更因為他看見學生的改變,觸動了其願意持續專業成長的心,進而在專業成長上也產生重要轉變。本研究認為,此種進行公開授課的方式,對於未來臺灣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活動應具有重要啓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風景-五位個案教師理解及實踐之研究
    (2015) 游秀靜; Yu, Hsiu-Ching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對五位「學習共同體」前導學校的教師進行研究,探討其對「學習共同體」的理解及其在教室中的實踐情形。本研究目的有四:(一)瞭解五位實踐「學習共同體」之個案教師的背景,(二)探究個案教師如何實踐「學習共同體」,(三)瞭解學生對「學習共同體」的感受及其學習希望感,(四)再思「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風景,並分析可能影響「學習共同體」課堂風景的因素。研究發現,五位率先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呈現一些共同的個人特質、動機和實踐樣貌;然而,部份個殊條件和學校專業成長文化則會影響「學習共同體」的實踐。「學習共同體課室」可營造良好的學習希望感,而依「個人希望感」和「集體希望感」的不同,可將學生分為四種類型的學習者,分別是「思考及表達能力進展者」、「協同學習的最佳受益者」、「學習自信缺乏之危機者」、「高學力卻未感受獲益者」。本研究亦發現,在「教學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甚為重要,共同備課可補個人備課之不足;在「教學中」,須注意協同小組成員的組合及學生討論對話能力的指導,安心對話的環境需營造、教師觀課制度待建立,而學習共同體公共性的心理障礙尚待克服;在「教學後」,教師的教學反思被促發、議課文化及以課堂事實為根基的安心對話環境待建立、多元評量待落實,而專業的教學領導亦有其必要性。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分別對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