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潘慧玲博士"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六位國中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心智運作:後結構女性主義的分析觀點(2009) 邱鈺婷; Chiu, Yu-Ting隨著教育行政領導研究典範的轉移,認知取向的課題近年受到許多研究者的關注,而當教育現場有越來越多女性得以躋身領導一職之時,實徵研究如何反映女性教育領導者的觀點,而不落入傳統性別本質論的窠臼,則是研究者致力的焦點。環顧國內當前的教育行政領導研究,以認知取向切入的實徵研究相當有限;此外,在領導性別研究部份,雖然實徵研究已逐漸納入女性的聲音,但我們仍需要加入其他的觀點以瞭解女性教育領導者的實際。是以,本研究採取質性的個案研究取徑,透過訪談法及放聲思考法蒐集資料,探究臺北縣市六位國中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實務,並以後結構女性主義作為分析觀點,試圖從後結構女性主義關切的主體性、位置性、語言與論述、權力、知識與差異,呈現不同女校長問題解決心智運作的樣貌。 綜合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壹、女校長面對問題時,常傾向透過個人詮釋理解問題,並以價值、原則引導解答程序之進行。 貳、女校長面對問題時較少提出解決目標,傾向在了解問題後提出各種策略因應,其解答歷程具動態性且有彈性。 參、女校長在面對問題情境時,均會知覺她們在解決問題可能出現的限制,並展現她們正向與負向的情感。 肆、女校長在問題解決思考內涵與解決策略的見解略有異同,但最常以溝通作為問題解決的核心策略。 伍、資深與初任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實況有明顯差異,不過仍有例外的情形。 陸、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心智運作受其主體位置脈絡影響,呈現多元的樣貌。 柒、女校長的問題解決歷程充滿語言與論述、權力與知識的運作。 捌、後結構女性主義的分析觀點能解構教育行政領域傳統男女校領導研究之論述。 基於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文末針對校長、學校行政、校長培訓以及未來研究的提出建議。Item 尋找一個位置:幼兒園女性園長的領導經驗(2005) 李淑惠; Shu-Hui Lee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性別的觀點,探索幼兒園女性園長的領導經驗。目前有關幼兒園園長的領導重心多半放在幼兒園園長的領導行為與風格,以及其領導行為對於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但是對於女性領導者如何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之下,建構出屬於自己的領導風格,以及幼教女性化的工作職場特性如何影響女性園長的領導等,這些在幼兒園園長的研究當中都鮮少被提及。因此,本研究主要從女性園長的經驗出發,探討女性園長從成為一個園長的過程,到身為園長的角色,如何發揮其領導,以及在領導經驗中所面臨的個人、家庭與社會文化的困境,試圖建構出女性幼兒園園長的領導經驗。 本研究以八位女性幼兒園園長為主體,採取質性研究,以深度訪談、園所觀察以及文件收集等方法蒐集資料,每一位園長至少接受六次以上的訪談與四十小時以上的觀察。園長訪談的內容主要在瞭解女性園長的成長歷程以及領導經驗;觀察部分則以園長的園務工作為主,同時藉由觀察的內容,作為訪談與澄清問題的基礎。另外各園視園所規模至少有一到二位老師接受訪談,教師訪談內容主要在了解老師對園長的領導行為的看法與感受。 本研究發現幼兒園女性園長在領導的經驗中,受不同園所文化情境脈絡的影響,她們身處於複雜的園所互動關係中,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導位置。本研究主要獲致以下結論: 一、成長歷程、家庭教養與幼教工作特性建構出女性園長關懷領導的特質。 二、女性園長的晉升受個人、家庭與環境所影響。 三、女性園長的領導位置視園所屬性差異而有所不同。 四、女性園長對自己角色與園所文化的譬喻以「家庭」為核心的概念 五、女性園長的領導充分展現一種對人的關懷與網絡式的領導風格。 六、男人是女性園長領導背後無形的舵手。 七、女性園長工作後的進修受制於家庭因素。 八、女性園長面臨來自個人、家庭、園所組織結構與社會文化結構的困境。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女性園長、師資培育機構、教育行政機關以及後續研究等,提出相關建議作為參考。Item 捕捉隱默的力量—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教師課程決定的反思實踐個案研究(2008) 陳玟樺本研究之目的在現階段課程改革的脈絡之下,對領域學群層級課程決定之運作與教師反思實踐情形的理解與探討。在文獻探討的部份,先就學校學習領域課程小組織之定位、組織成員、職責與任務等加以分析,其次再就課程決定之意涵、性質、層級、模式、主體、範疇、歷程與影響因素等進行探究,最後則針對教師反思實踐之相關概念予以探索。本研究採質性個案研究,運用參與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資料蒐集方法進行探究。本研究結果發現有四:一、學習領域課程小組之革新在歷屆召集人的簇擁下逐步開展;二、領域學群層級之自發性課程決定在成員的相互磋商與調適中共同成就;三、領域學群層級之自發性課程決定偏重於對一般課程要素的組織與實施結構化的安排;四、領域學群層級之自發性課程決定有助於課程慎思的促成。在最後一項發現上,其具體表徵則在於四個層面:課程小組對課程的慎思即教師課程實踐的反思、課程慎思的程度牽動著教師反思實踐層面的張縮、教師反思實踐的模式是以問題解決為主要核心、反思實踐工具可作為協助個人反思與改善實踐的依據等。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的具體建議有三:一、對師資培育機構、教師專業發展方案設計者的建議包括:建構以反思實踐專業能力為基礎的專業教育課程設計、建立以反思實踐取向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劃;二、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包括:建立課程決定充分授權的行政支持體系、提供公開、信任、安全反思實踐的情境氛圍;三、對學習領域課程小組與教師個人的建議包括:回歸以「學習」與「研究」為教師專業發展基石的教師合作平台、透過積極性專業對話激發教師反思實踐的素材、善用反思實踐工具以強化批判性課程反思實踐能力的培養等。Item 臺北市國民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方案理論評鑑研究(2009) 高嘉卿; Jia-Ching Kao本研究主要探究臺北市國民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方案改變理論的概念架構,透過以方案理論為基礎的評鑑來評鑑試辦學校的實施成效。 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和訪談法,歸納臺北市國民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方案改變理論。研究者自編「臺北市國民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調查問卷」,以臺北市國民小學96學年度31所參與試辦的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出778份問卷進行調查,回收之問卷採用SPSS for Window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根據實徵研究資料,獲致以下結論: 一、執行理論的「教師討論方案」面向落實情形最佳。 二、執行理論的落實情形介於「大多落實」至「全部落實」之間。 三、具不同任教身份、參與教師專業發評鑑的經驗和評鑑身分的教師,對執行理論的落實情形之知覺程度有顯著差異情形。 四、教師對方案理論「有助於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及瞭解教學得失」的知覺程度最佳。 五、教師背景變項中的「任教年資」和「學校規模」對整體方案理論「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具顯著的預測力。 六、執行理論面向中的「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和「教師討論方案」對整體方案理論「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具顯著的預測力。 七、執行理論題項中的「學校評鑑人員根據專業發展評鑑結果,依教師整體需 求安排研習和進修活動」對整體方案理論「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具顯著的預測力。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對主管教育與學校行政單位、國民小學教師及後續研究提出下述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協助學校發展專業社群,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成效。 (二)整合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和發展性輔導系統的課程。 (三)提供法制面和實務面的支持,鼓勵學校持續參與試辦。 二、對國民小學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加強落實學校試辦經校務會議通過的程序。 (二)善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結果,妥善安排學校教師的進修或研習活動。 (三)加強落實評鑑規準的討論和編訂,凝聚教師對專業標準的共識。 (四)增進教師實師自我評鑑和觀察前會談的機制和知能。 (五)鼓勵學校評鑑人員運用學生或家長對教學反應的評鑑方式。 三、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 (一)認識並接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助益。 (二)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討論和決策。 四、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探究試辦個案學校的方案改變理論 (二)發展不同階段或形式的方案理論評鑑架構Item 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2005) 曾富明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的現況,並探討在不同的背景因素下,教師彰權益與學校效能的表現情形,以及分析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主要是透過量化問卷調查,並輔以質性訪談的補充,進行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的瞭解與分析,並將研究範圍放在臺北縣國民中學場域。 在問卷調查方面,以臺北縣立國民中學為母群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取50所學校1110位成員,回收934份,有效樣本918份。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在訪談方面,依調查結果總平均數得分較高者,選取兩所臺北縣的國民中學,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針對七位學校人員進行訪談。茲將本研究發現與建議分述如下: 一、研究發現: (一)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及學校效能之知覺屬於中至中 上。 (二)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對彰權益能之知覺因性別、年齡、服務年 資、現任職務、最高學歷、學校地區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 不因學校規模、以及學校歷史而有顯著差異。 (三)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於學校效能之知覺因性別、年齡、現任 職務、最高學歷等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不因服務年資、學 校地區、學校規模、以及學校歷史而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呈現正相關。 (五)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對學校效能具有預測作用。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供作參考: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合理調整學校規模 (二)補助學校本位進修經費 (三)開辦研究所的進修管道 (四)協助解決教師子女托育問題 (五)減輕行政人員工作負擔 二、對國民中學的建議: (一)鼓勵教師參與校務決策,增進教師的認同感 (二)建立彈性運作的小型團隊,加強溝通與支援系統 (三)建立適當的輪調制度,鼓勵教師歷練行政工作 (四)重視學校本位進修,建立同儕分享及師徒式專業成長模式 (五)善用家長與社區資源,鼓勵家長參與校務 (六)鼓勵教師進修更高的學位,提昇學校研究風氣 三、對國民中學教師的建議: (一)扮演一個教育改革者 (二)建立教師教學檔案 (三)開放心胸與同儕分享教學及學習經驗 (四)進修更高的學位以提昇自我效能 關鍵字:教師彰權益能、學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