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潘正宸"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擋不住的 COVID-19:面對特殊需求學生線上體育課程的挑戰與行動呼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9-??) 潘正宸; 姚韋如; Cheng-Chen Pan, Andy Wei-Ru Yao
    臺灣 2021 年 5 月中旬,爆發新冠病毒大規模的社區傳播,臺灣各級學校關閉,教育型態轉為「停課不停學」政策的線上教學模式,本文首先說明疫情下產生的教學困境及對學生線上學習的影響,其次探討疫情下的教學反思及行動,在身體活動與體育課程的討論、適應體育遠距教學的專業發展議題;最後,本文針對特殊學生線上體育學習的需求提供四大建議:工作分析與虛擬獎勵的使用、全方位學習設計(Universal Design Learning,簡稱 UDL)的線上課程設計、親職支持的重要、研究和實務的連結,希冀能在這個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時期,面對疫情下,能有初步規劃和實施設計的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智能障礙者體適能運動處方之擬定概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2-06-??) 潘正宸; 林珊如; Cheng-Chen Pan; Shan-Ju Lin
    本文旨在詳述及推廣智能障礙者運動處方之擬定概念。智能障礙者的運動機能受先天限制所影響,造成運動效益產出值未盡理想;國內目前雖已進行適應體育的推廣,但普遍特殊教育老師未受過運動基礎醫學的訓練。本文所闡述之運動處方以科學的角度介入評量,並著重特殊教育強調之個別化需求設計,在實行上能改善智能障礙者運動不足及運動不當的情形,進而改善其生活品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篳路藍縷,以啟臺灣特教之山林─郭為藩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9-??) 潘正宸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融合式體育提升障礙覺知:以「帕運學校日」及「融合標竿學校」方案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3-??) 潘正宸; Cheng-Chen Pan
    融合式體育應視為一個中介橋樑,來提升障礙覺知及提倡融合教育。文內探討障礙覺知介入型態、討論國內外融合式體育與障礙覺知相關研究之成效,並以「帕運學校日」及「融合標竿學校」方案為例,作為融合式體育的模式參考,希冀能有效提升校園障礙覺知及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接納度。透過本文,作為往後臺灣實施推動融合教育元素的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雷特氏症患者在醫療保健、動作機能和社會溝通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響與介入策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3-09-??) 潘正宸; 王慧婷; Cheng-Chen Pan, Hui-Ting Wang
    國內有關雷特氏症(Rett syndrome)之研究闕如,其先天罕見的基因突變,使發展階段一至四期,從早發期、急速退化期、假性高原期及運動惡化後期。有先進步在後退化的特殊性,使醫療、動作、社會溝通功能需求上讓照顧者無從所適。本文所闡述的醫療、動作發展、社交溝通的三個觀點及歸納相互的影響,作為雷特氏症的研究者及臨床工作者之未來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